
可轉債的價格,往往是大家剛踏入這個市場後最疑惑的地方。畢竟票面價值是 100 元,到期也可以領回 100 元,那為什麼在市場上,有時候還會看到低於 100 元的報價呢?
其實,可轉債的價格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包含利率環境、發行公司本身的體質、股價走勢、轉換價差、甚至市場流動性等等。這些原因讓可轉債雖然「名義上有保底 100 元」,但在交易過程中卻可能出現高於或低於票面價值的狀況。對於新手朋友,以下幾篇文章都很值得細讀:
臨場加映:操作工具的特質很重要
在進入市場之前,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你要操作的工具屬性。你是追求「風險可控」,還是想要「一把拚翻身」?不同工具承載的風險和報酬不一樣。
就像可轉債,有人當成保守投資、賺利息兼等股價翻身;也有人把它當作槓桿工具,尋找短線獲利機會。知道「最差情況會怎樣」,才能做出適合自己的策略。
其實不只是可轉債,股票、權證、期貨都一樣,都是「獲利+控風險」的工具之一。我有位朋友甚至用指數期貨來「存股」,這樣的操作方式,你可能覺得新奇,但如果策略和資金控管得宜,也是一種值得參考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