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到底是什麼決定了股票的價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份資產的現值會等於它未來收⼊流的折現和。

然而,正因為是「未來收⼊」,所以充滿著變數和不確定性。

我認為對於資產現值的定義,應該進⼀步擴充為:資產的現值就等於「預期」未來收⼊流的折現和。

不要小看加⼊了「預期」這兩個字,因為一旦預期變了,資產現值就會發⽣變化。

這也是為什麼在現實的世界中,資產價格總是波動的。

如果看不懂的話,雪大用我最喜歡吃的蘋果,來給你們舉個例子。

假設雪大家的後院有一顆蘋果樹,每年能結100顆蘋果。

某年夏天來了⼀場大颱風,把這棵蘋果樹樹劈掉了⼀半,於是從隔年開始這顆蘋果樹每年就只能結50顆蘋果了。

這時我們都知道,這棵蘋果樹的現值減了⼀半。

那麼各位聰明的投資人要注意了,這棵樹的現值減⼀半,是發⽣在當下?

還是明年才發⽣?

答案當然是蘋果樹被劈成一半時就馬上發⽣了。

⼀旦人們知道這棵樹被劈掉⼀半以後,這棵樹的現值當場就減了⼀半,這棵樹不會等到明年結果實的時侯才貶值。

換句話說,人們什麼時候知道這個壞消息,這棵樹就什麼時候貶值。

在現實的資產市場中,人們未必都會在第一時間知道蘋果樹是否被劈成一半。

假如人們都不知道這麼消息,那麼蘋果樹的現值很可能沒有變化。

因此做為聰明的投資人,除了多種果樹(分散風險)之外,也要常常關心果樹的情況,是否能如「預期」般創造未來的收入。

如果不行,那麼對於資產現值的評估也要即刻做出相對應的修正和反應。

當然,實際上影響股價的因素不會只有這一個,所以說投資才沒有那麼簡單輕鬆。

股票的價格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除了預期未來收⼊流的折現和之外,我認為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想要解鎖接下來的內容嗎?

推薦你們只要88元的體驗方案,即可無痛快速解鎖超級菁英方案,暢讀雪大方格子沙龍每一篇文章。

工商時間結束,接著不囉嗦一起來看看還有哪些影響股價的因素。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68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幸福小資俱樂部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歡迎來到雪大的方格子沙龍! 這裡是一個專門分享大陸財經、生活和旅行的地方,如果你對大陸的各種議題和時事感興趣,那麼恭喜你來對地方了! 如果你想要掌握更多即時資訊,歡迎至FB搜尋:雪球滾滾-兩岸投資觀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2025年春節期間,全球市場因川普關稅政策與DeepSeek技術突破而劇烈波動,本文深入探討其對全球貿易、科技產業及投資市場的影響,並提供投資策略建議。
股票與債券的回報關係,一直是傳統投資組合風險管理中的關鍵因素。在21世紀初的前二十年,股票與債券呈現負相關性,讓長期投資者在股市下跌時能依賴債券提供保護,但這種情況不是一成不變。
最近大家應該很有感,不管是手上已持有或者觀察中還沒出手的個股,很多原先抗跌、支撐明顯的個股,紛紛不約而同的破了支撐,然後跌勢加速。 已持有的個股,面臨破線賣不賣?該不該逢低加碼的問題;觀察中的個股,原先是要等回測支撐時來低接,可是當看到這麼多檔同時跌這麼快,謹慎的人反而不知道如何出手,而積極的人卻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2025年春節期間,全球市場因川普關稅政策與DeepSeek技術突破而劇烈波動,本文深入探討其對全球貿易、科技產業及投資市場的影響,並提供投資策略建議。
股票與債券的回報關係,一直是傳統投資組合風險管理中的關鍵因素。在21世紀初的前二十年,股票與債券呈現負相關性,讓長期投資者在股市下跌時能依賴債券提供保護,但這種情況不是一成不變。
最近大家應該很有感,不管是手上已持有或者觀察中還沒出手的個股,很多原先抗跌、支撐明顯的個股,紛紛不約而同的破了支撐,然後跌勢加速。 已持有的個股,面臨破線賣不賣?該不該逢低加碼的問題;觀察中的個股,原先是要等回測支撐時來低接,可是當看到這麼多檔同時跌這麼快,謹慎的人反而不知道如何出手,而積極的人卻
終於開始看施昇輝老師的書了,之前主要是看他在節目上發言,這次算是靜下來真的第一次看他的書。這算是他特別為了小資族打造的書,所以針對的收入跟各種也走向小資,力求簡單無腦投資,捨棄一些不需要的動作。下面就來看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概念吧。
市值型ETF包括美股和臺股,美股因手續費推薦長抱,而臺股則適合進出。不斷買進又賣出可能錯過配發股息和獲利時機,增加成本。定期定額投資則能享受複利效應,建議躺平投資以獲得最大效益。結論永遠留在市場享受複利,若需要現金流可配置到市值型ETF或債券型ETF,不要必須賣股換現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們慣性的使用某些指標來預測股市的漲跌,例如KD或是景氣對策訊號,但股價本身是投資人對未來的投票機,視為景氣的超級領先指標,從此觀點,似乎沒有領先股價的指標來進行預測,基於此,本篇文章想換一種思維,用股價來確認現在的景氣位階,如此便能了解未來1-2年的經濟週期。
Thumbnail
市場可以接受的合理本益比並非固定不變的,而是會隨著環境改變,當產業成長性降低,或是資金情勢改變,市場所認定的合理本益比也會調整,企業營運績效或許沒有改變,每股獲利維持同樣水準,但市場認定的合理本益比不一樣,也會讓股價調整。
Thumbnail
實際企業營運或許不會因為誰當選而有太明顯的變化,轉機不一定是真的,但只要大家都預期有影響,股價就會調整。
Thumbnail
財報本身好壞固然重要,股價相對位置也很重要,如果累積漲幅較大,股價處於高檔,就不能因為財報優異而對於股價抱持樂觀,在相對高檔區只有遠高於預期的企業獲利與展望才足以再刺激股價,即使只是符合預期,都可能使股價下跌
Thumbnail
最一開始接觸金融財務知識時,小弟最先被洗臉的就是金融投資者對於「現在價值(Present Value, PV)」與「未來價值(Future Value, FV)」的基本概念。 完全跟我對於「計算價值」的想法完全不同。 這裡會介紹簡單的計算。
Thumbnail
營建股的估值提升就跟過去任何題材都一樣 所以大家對市場要有更明確的認知 這就是資金共鳴後不是先有營收答案,而是直接拉高本益比 AI產業也是如此,你根本看不到2023年多厲害的營收 但是股價可以先漲100~300% 等到2024年答案都出現了,有比較好操作嗎? 等答案跟預判價值的風報比
Thumbnail
籌碼動向對於股價波動的評估具有重要意義,如果股票都握在大戶手裡,利空來襲也不一定會跌,如果股票已經流落散戶大眾手中,利多也不一定能刺激股價上漲,不過,單純大戶或法人的買賣超,還不足以做出較好的推測判斷,需要加入其他的因素一併考量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的事、股價已經反映投資人的預期,就沒有太大的獲利空間,而是大家不知道、股價尚未反映的情況才有較大的獲利空間
Thumbnail
股價的波動來自於資金與籌碼的變化,當投資人判斷股價相對於合理價格偏低,就願意投入資金吸納籌碼,理論的合理股價隨時在改變而難以判斷時,資金與籌碼的動向就提供一個參考資訊
Thumbnail
股價能否有表現取決於投資人對前景的預期,但預期是從何而來?有時候不同的企業營運成績差不多,但股價表現卻有很大的差異,或是營運績效不好的企業,股價卻漲得更多,對股價的預期是如何形成的?政治選舉和股票炒作大概是相似的,都會先提出價值主張試圖說服群眾,接著藉由造勢來影響預期心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們慣性的使用某些指標來預測股市的漲跌,例如KD或是景氣對策訊號,但股價本身是投資人對未來的投票機,視為景氣的超級領先指標,從此觀點,似乎沒有領先股價的指標來進行預測,基於此,本篇文章想換一種思維,用股價來確認現在的景氣位階,如此便能了解未來1-2年的經濟週期。
Thumbnail
市場可以接受的合理本益比並非固定不變的,而是會隨著環境改變,當產業成長性降低,或是資金情勢改變,市場所認定的合理本益比也會調整,企業營運績效或許沒有改變,每股獲利維持同樣水準,但市場認定的合理本益比不一樣,也會讓股價調整。
Thumbnail
實際企業營運或許不會因為誰當選而有太明顯的變化,轉機不一定是真的,但只要大家都預期有影響,股價就會調整。
Thumbnail
財報本身好壞固然重要,股價相對位置也很重要,如果累積漲幅較大,股價處於高檔,就不能因為財報優異而對於股價抱持樂觀,在相對高檔區只有遠高於預期的企業獲利與展望才足以再刺激股價,即使只是符合預期,都可能使股價下跌
Thumbnail
最一開始接觸金融財務知識時,小弟最先被洗臉的就是金融投資者對於「現在價值(Present Value, PV)」與「未來價值(Future Value, FV)」的基本概念。 完全跟我對於「計算價值」的想法完全不同。 這裡會介紹簡單的計算。
Thumbnail
營建股的估值提升就跟過去任何題材都一樣 所以大家對市場要有更明確的認知 這就是資金共鳴後不是先有營收答案,而是直接拉高本益比 AI產業也是如此,你根本看不到2023年多厲害的營收 但是股價可以先漲100~300% 等到2024年答案都出現了,有比較好操作嗎? 等答案跟預判價值的風報比
Thumbnail
籌碼動向對於股價波動的評估具有重要意義,如果股票都握在大戶手裡,利空來襲也不一定會跌,如果股票已經流落散戶大眾手中,利多也不一定能刺激股價上漲,不過,單純大戶或法人的買賣超,還不足以做出較好的推測判斷,需要加入其他的因素一併考量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的事、股價已經反映投資人的預期,就沒有太大的獲利空間,而是大家不知道、股價尚未反映的情況才有較大的獲利空間
Thumbnail
股價的波動來自於資金與籌碼的變化,當投資人判斷股價相對於合理價格偏低,就願意投入資金吸納籌碼,理論的合理股價隨時在改變而難以判斷時,資金與籌碼的動向就提供一個參考資訊
Thumbnail
股價能否有表現取決於投資人對前景的預期,但預期是從何而來?有時候不同的企業營運成績差不多,但股價表現卻有很大的差異,或是營運績效不好的企業,股價卻漲得更多,對股價的預期是如何形成的?政治選舉和股票炒作大概是相似的,都會先提出價值主張試圖說服群眾,接著藉由造勢來影響預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