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台,如同其名,仙氣飄飄地吸引孩子念念不忘,原本今年不欲出國的打算還是轉了個彎。相較於同事們早早就規劃之行程,我們竟是在出發前三個工作天才訂好了機票和住宿,其中有著在東京上野沒有訂上自己第一首選的飯店外與加上第三天方從台灣過來的先生,這樣的說走就走的動心起念,倒是有趣。人生偶爾脫個軌,不用時時刻刻計畫安排也是風景。
即使再訪仙台,入境日本過程,還是鬧了一些笑話。
入境時,海關人員提示脫口罩,於是脫口罩,又提示要照相,結果照相機在另一端。照完像之後,提示要按指紋,海關人員提示兩指,沒有清楚的文字圖示之下,我伸出食指與中指,當然這又是一段笑話。事後自己想想,真不知道為何去年自己就沒犯下這般的笑話,於是我認為是圖示不清楚所致。這一次訪仙台,避開當地大慶典七夕祭,住宿成本比去年精簡許多,差不多的價格得以住上仙台大都會飯店,交通相當便利、俯望仙台市區的景觀且房間相對寬敞,用上的是高絲雪肌精系列。次日我們的足跡,從東北大學到東照宮,探地底之森,在黃昏時橫貫台原森林公園,手機上的計步計數著超過2萬2千步。
為何探訪東北大學?
心理層面來說,是為了刺激弟弟的學習動力。即使家庭經濟並非高收入,但目前的環境不得不說過於安逸,或許他看到的是老媽有著帶薪的寒暑假,沒看到自己老爸每日的加班,家中有房有車有吃有喝,雖不至於上乘,但沒有匱乏,似乎呈現一種躺平也可賴活的生活環境。一個沒有匱乏感、沒有奮起的動機如何要求他努力,於是想著他喜歡日本文化,一趟大學行,或許會刺激其學習,這個想法也應用在三天後的東京大學巡禮,尤其是東京大學的學習氛圍更鮮明,參觀的時候正巧遇上國際學生參訪團,給予著相當直觀的青春校園感受與蓬勃希望的人生。
從印象角度而言,若要說名人與日本大學的連結,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魯迅,在東北大學校園中有著他的雕像,也有著他的紀念教室。當自己四十多歲再讀他的文集,更深刻理解他對本體文化的批評,批判著溫良恭儉讓的偽善,諷刺著普世的無知即力量。想想,此人若當教育部長,鐵定比當年的杜正勝更狂。

東北大學舊書庫

魯迅雕像

東北大學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