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一篇 樂理科普 - 大調跟小調 的話題,本篇來談談什麼是常見的 7 種調式。
什麼是 7 種調式(The Seven Modes)
如果以 Do 作為音階的第一個音,往上彈所有鋼琴鍵上的白鍵,讓音程排列是「全全半全全全半」,這樣的音階,就是我們最熟知的大調音階。即使不以 Do 作為第一個音往上彈,只要音程排列是相同的,就會被稱為「大調音階」。
(忘記什麼是音程的可以來複習這篇: 樂理科普 - 音程名稱一次搞懂,以及為什麼完全音程是「完全(Perfect)」? )
那麼如果以 Re 作為音階的第一個音,往上彈所有鋼琴鍵上的白鍵呢?
音程排列就會變成「全半全全全半全」,變成了另一種調式!
以此類推,使用 Mi 作為第一個音往上彈,「半全全全半全全」,又得到另一種調式。人們就發現 Do、Re、Mi、Fa、Sol、La、Ti 總共 7 個音可以有 7 種不同調式,而這 7 種調式都給人不太一樣的感覺,於是替每個調式都取了名字以方便區別。
調式的名字與用途
這邊就直接放上表格,列出 7 種調式的名稱跟特色:

名字很多記不起來嗎?從好和弦那裏看到一個幫助記憶的口訣:
我(I)的(D)霹(P)靂(Ly)貓(M)阿(A)洛(Lo)
接著我們一個個詳細介紹一下:
以下標題括號內的字母,代表以C大調為例,該調式對應音階的第一個音。
Ionian (C)
最為人熟知的大調音階,聽起來明亮歡樂的風格。
Dorian (D)
聽起來有古老神話感。跟自然小調的差別只有六度音是大六度,強調這個大六度音會聽起來特別有Dorian 的味道。
經典例子:
Phrygian (E)
聽起來很有西班牙、佛朗明哥感覺。
跟自然小調的差別只有二度音是小二度。現在比較常用到的是 Phrygian Dominant 的調式,也就是二度音是小二度、三度音變成大三度。
經典例子:
The Doors - Waiting for the Sun
Lydian (F)
夢幻、奇幻、有時甚至有點滑稽感。
跟大調的差別只有4度音是增四度。使用大13和弦(升11) 的話,就是一個很有夢幻感的結尾。切換1級、2級和弦,會有一種宇宙浩瀚的感覺。
讓四度跟五度音一起出現,反而會有一種滑稽感。
經典例子:
Mixolydian (G)
藍調音樂的感覺。跟大調的差別只有7度音是小7度。1、3、5、7 度音剛好就是屬七和弦。很多的藍調音樂都屬於此調式。
經典例子:
Aeolian (A)
大家熟知的自然小調。聽起來比較哀傷、難過。
若使用 小三和絃+降六度 的和弦,聽起來充滿恐懼、疑惑
經典例子:
Locrian (B)
黑暗、不穩定感。
7 個調式中,唯一一個第五度音是減五度的調式,使得一級和弦變成一個減三和弦,因為感覺過於黑暗,在歌曲使用上很少見。聽起來像是打最終大Boss 的感覺。
經典例子:
個人的一些想法
第一次接觸到所謂的7個調式,是從學習樂理的角度看,只覺得「好煩喔,為什麼要背這些東西,意義在哪」。
開始做音樂創作後,突然有了新體悟。這些調式給人的感覺都不一樣,而這樣的「感覺」有時候難以用一個單純的詞彙來形容,因此人們會想要把這樣無以名狀的感覺賦予一個名字,讓它更好的用言語來表達,讓音樂帶給人的感覺可以用有形的方式(文字)傳承下去。
大家可以到鋼琴前試著彈彈看這些調式,聽聽看會給你什麼感覺?你會想幫它取什麼樣的名字?
參考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