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愛錢,但更精確來說是真窮,不得不把人生算得清清楚楚。
當年考上國營企業,薪資福利根本微不足道,要靠這點兒薪水在台北安身立命,只是天方夜譚。於是,志願選填北部以外的地區,退一步,海闊天空。
其實,真正看上的,不是穩定的薪水,而是公教人員在銀行眼裡的超強貸款優勢。結算至今,這一步棋下得漂亮——那把穩健的「槓桿」,不僅累積資產,更成為擋鬼搶錢的保命符。
⭐ 利率優勢:銀行最愛的「乖乖牌」
銀行最寵公教人員這種「信用乖寶寶」:薪水固定、還款穩定,借錢給我們,他們睡得比誰都安穩。
貸款不僅容易過件,利率還漂亮得讓人不敢信。像 2025 年土銀的公教信貸,年利率只要 2.145%,額度甚至可以貸到年薪的 8 成,而且線上申辦免出門,手續費只收100元意思意思。
⭐ 強迫儲蓄:繳房租不如繳房貸
沒有祖厝能靠,住屋是剛需。差別在於:租金繳完就蒸發,房貸卻能一點一滴堆成資產。
每個月被房貸追著跑,反而成了最嚴格、最有效的理財訓練,強迫自己把錢存下來。
⭐ 心理防護罩:面對人情關卡的擋箭牌
親友來借錢?身上背著房貸,理由光明正大,拒絕得更硬氣。
房貸壓力還能自動過濾掉衝動消費。當收入優先流向「房貸」,錢包雖然變瘦,卻比以前更健康。
⭐ 先求有,再求好:房子不是等跌才買
40 年房貸的出現,把月繳金額壓低到幾乎等同租金。差別在於:租金永遠是在幫房東墊腳,房貸本金卻是替自己堆磚。
🏠 老娘最愛推銷新進人員:「趕快去看房!」
一位年輕同事聽進去了,2年前硬著頭皮買了一間 2 房,還聰明地把其中 1 房出租。結果呢?她笑得比談戀愛還開心,因為房價一路順風起飛。
她唯一的遺憾只有一個:買太小。
她說:「早知道就該狠下心買大一點,不然之後想換屋,只會被房價追著跑。」
--
房子,不是等存夠錢才買,而是先上車,才有翻身的機會。錯過時機,才是真正昂貴的代價。
房子,才是老娘敢嫁給有錢人的真底氣。別人靠父母準備嫁妝,老娘靠自己買妥房產,抬頭挺胸當豪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