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經歷一場痛苦的分手後,我隻身來到台北尋找自己,而象山,成為我療傷的陪伴。
那時週末早上如果沒事,我便會坐捷運到象山站,從靈雲宮登山口出發,一路上經過六巨石、觀音像,登上拇指山最高峰九五峰,然後再從松山慈惠堂下山,回到車水馬龍的市中心。
這段約莫兩個半小時的登山行程,全程指標清楚、石板路好走、沿途樹蔭多、交通又方便,非常適合獨旅。
此外,只要走短短的距離,就能一覽台北的市景和山景,如果天空剛好很藍,隨手一拍即是完美的明信片。看著縮得好小好小的摩天大樓,總讓我感覺那些卡在心裡煩惱,其實沒那麼嚴重。
就這樣,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登山旅程為自己充電,我慢慢找回自信,生活逐漸步上正軌,遇到了更好的伴侶,工作也往好的方向發展。
2025年的我再次走上象山,這次不是因為失戀,而是家庭、工作、責任的重量壓得我喘不過氣,在諮商師的提醒下,我才意識到,原來我需要好好放個假。
前後七年的變化,我多了先生及兩個孩子,工作從菜鳥變成需要帶人,同時我也成為雇主,需要處理外籍看護的大小事。越來越多人依靠在我身上,我感覺自己必須很努力,才能扮演好每一個角色。
不知何時開始,我的肩頸變得緊繃,心跳會無意識加快,脾氣也容易被一點小事激怒。
是我的身體在抗議了!抗議這些年來,我放太多心思在別人身上,卻忽略了照顧自己。
於是,我再次前往象山,把重心從外界的責任抽離,轉回自己身上。
氣溫36度的炎炎夏日,登山沒多久就開始汗如雨下,陽光從樹葉間灑落,曬得我臉頰紅通通。

沿著石階拾級而上,我的呼吸開始急促,感受肺臟很努力地擴張和收縮,輸送氧氣以維持穩定的速率前進。
走著走著,右膝的舊傷隱隱作痛,我停下腳步拉筋,一股對身體的疼惜及感激油然而生。這個以前可以帶領我登百岳和跑半馬的身體,經歷了兩胎懷孕和生產的磨難,如今連簡單的象山都成為挑戰。
沿途與許多人擦肩而過,有人成群結隊,也有人跟我一樣,享受獨旅的愜意。不用在意別人的步伐,能自己決定何時該走該停,整個過程就是一種回到自己的練習。
到了早上十點半,我終於完成全長5.67公里、費時2小時17分的登山行程,從松山慈惠堂登山口出來的那刻,身心感到無比滿足。

瑜珈老師曾說:「先工作身體,然後才能工作你的心。」
這次登象山的經驗再次提醒我,人生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難題,但傾聽自己、照顧自己,始終是最重要的功課;唯有溫柔地對待自己,才能有力量承擔生活中的各種角色。
謹記--我必須先是我,才有辦法成為誰的誰。
我的孩子三個月大時,因為被保母兒虐,因而有了一輩子無法復原的腦傷。這段與眾不同的育兒經歷,讓我流了不只一公升的眼淚,也灌溉出「後莎琳 陪腦傷兒飛翔」這個秘密花園。
希望我的經歷能帶給在痛苦中的人們一些勇氣,如果有問題想詢問我,或是單純想給我支持和鼓勵,都歡迎與我聯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