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網路上,我們經常看到關於定期定額投資的疑問,特別是來自剛出社會或收入不多的學生族群。許多人會好奇,定期定額投入某一特定標的(例如 0050)是否是個好選擇。
對於這類問題,網路上存在著幾種主要的論點:
- 有人認為年輕人定期定額的金額太少,投資起來沒感覺。
- 有人建議不如將這些錢先拿來精進自我,提升本業收入。
- 有人強調,投資應該越早開始越好,以充分發揮時間複利的效果。
您可以在閱讀前先下載google sheets表格,搭配文章使用
下載連結
一、 定期定額的最大風險
從現有市場的成長性來看,定期定額絕對是能獲得最好報酬率的方法之一 。然而,定期定額不見得適用於任一標的物,如果標的物只是處於震盪(波動)或是微幅向上的過程,那麼定期定額最終的報酬率不見得會比較好,甚至有可能出現負報酬。

恆生指數-2005年10月至今價格

上圖是恆生指數2005年10月至今的價格走勢圖,從圖中可以看到指數處於一個橫盤的線向,若你每個月定期定額投入3000元到該指數,最終報酬率是負的。
因此,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定期定額一定要找一個長期向上的標的物。」
二、標的物選擇:未來成長性考量
有什麼標的物是適合定期定額的呢?最常看到的是0050、VOO及VT這三個標的,大部分的人一定是先從熟悉的台灣市場0050開始,但在標的物選擇上,我們必須考量市場的結構性風險。
前陣子跟網友在討論台股的未來,我大概節錄我回覆的幾個重點,有興趣可以參考以下連結。
- 台灣市場目前是以半導體業為主,產業過於集中,該市場的未來性不得而知。
- 美國市場被視為是整個世界中股票市場最為健全、最強大的地方,有多元的產業組成,且都是世界知名品牌。我們可以有較高的概率可以確定美國市場是一個長期向上的標的物。
Dcard討論可以參考這篇:台股的未來

0050-2005年10月至今價格趨勢
現在半導體業絕對是趨勢,未來10年恐怕也還是半導體產業為主,所以以10年的時間尺度來定期定額台股基本上問題不大,但產業的變動性不得而知。就像是NVDA、Intel,你可曾想過在AI發展前後地位的差異性嗎? 所以只單純定期定額台股市場風險會略高一點。
我們可以從上圖走勢來看0050,其實在疫情前價格走勢是一個小橫盤向上,當然定期定額也還是沒問,但若跟下面這兩張圖相比,我相信這兩個標的投入會更有信心。

VT-2008年6月至今價格趨勢

VOO-2010年9月至今價格趨勢
因此,定期定額之外還要考慮「市場未來性問題」,最好的方式是「再投入不同的市場,用以分散風險。」
三、小資金定期定額投資與精進自我的平衡
對於「年輕時應將錢拿去投資自己,而不是微薄的定期定額」這個觀點,我們個人是認同的。但實際上,這兩件事情是可以兼顧的,我們應該去取得一個中間的平衡。
假設您每個月有 5000 元的資金可以投入市場,如果您將部分資金抽出,用於自我精進(例如:買書、上課程的學費),與將所有資金全部定期定額投入相比,長期的報酬率差異其實並不大。(請見下圖)

VT不同方案報酬率比較

VOO不同方案比較表
重點在於,即使需要動用資金去提升本業收入,仍必須持續不斷地將部分資金投入市場。只有這樣,才能讓複利的效果得以發揮,同時兼顧提高本業收入的選項。
結論:彈性與量力而為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歸納以下結論
- 定期定額必須選擇長期向上的標的。
- 定期定額不要只選單一市場,因為過去成長不代表未來一定成長。
- 保有投資彈性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精進自己就抽點錢去,不要被規則鎖死。
- 趁早投入市場肯定是對的選項。
不免俗的還是要再次提醒,我們投資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未來越來越好。別讓投資影響的生活或心情。因此,無論進行何種投資,都應量力而為,盡量分散風險,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