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中起,只要環境允許,我就會放點音樂,那時因為跟流行,先是聽華語、歐美流行樂;因為玩遊戲,開始接觸BGM;因為追動漫、追劇,開始會聽OST、J-POP;現在則因為追韓團,常常聽K-POP,有一陣子還特別深迷聽交響樂、演奏曲,雖然不能精準的說出偏好的曲風名稱,但只要旋律響起,總能瞬間抓住我的注意力
前些時間追了日劇《玻璃之心》,這部戲的拍攝手法、畫面構圖、劇情設計、宣發方式、甚至OST,都讓我非常喜歡,也因為這樣,我入手了劇中樂團 TENBLANK 的實體專輯,真的是以「劇中樂團」 TENBLANK 的名義,發行的實體專輯,讓人懷疑,這是不是一種「打破第四面牆」的存在感
入手 TENBLANK 的專輯後,我立刻就注意到了,它就是一張單純「賣音樂」的專輯,簡單的塑膠CD盒、一張CD、再加上一本約10頁左右的歌詞本,配置就這樣,有些意外的是,售價也比韓專還要高,這樣的差異,一方面帶來了新鮮的驚喜,一方面也有些小落差,於是我開始好奇,一樣都是專輯,為什麼日專和韓專,會出現如此不同的定位與設計?韓專、日專的差異
正好最近買了 i-dle 雨琦(YUQI) 和 TENBLANK 的專輯,兩張專輯的發行日相隔不到兩個月,雖然在專輯版本和匯率上本身就有差異,但撇開這些不談,從包裝、內容到整體定位,會發現它們差別竟然如此明顯

【左】i-dle 雨琦(YUQI) -《Motivation》2025.09.16 發行【右】TENBLANK - 《Glass Heart》2025.08.01 發行

專輯 基本資訊
之前拿到 (G)I-DLE 的日專《LATATA》時,其實我有點不太相信,配置居然這麼簡約,心想:「雖然是日專,但畢竟是韓團,這但配置也太不韓國了吧!」,後來看了很多日專,再到買了 TENBLANK 的專輯,我才真正意識到這種「簡約」,是為了迎合日本的音樂市場
韓專的設計,像是把專輯設計成一個「收藏品」,除了音樂,還會搭配各種設計精美的週邊,買專輯不只是為了聽歌,更像是支持偶像的象徵,而日專的設計,則是更單純的把重點放在「音樂」本身,簡約的配置,也符合日本市場的消費習慣,買專輯就是為了聽音樂
這樣的差異,反應出了兩地的音樂文化,在韓國,銷量等於成績,還會直接影響到音放節目的排名和獎項,因此唱片公司會透過發行多版本及設計精美的專輯,刺激粉絲大量購買,進而形成了「買專輯 = 投票」的現象
而在日本,音樂CD仍是音樂銷售的重要媒介,實體專輯仍有非常高的佔比,對日本人而言,買專輯就像收藏一張能陪伴生活的作品,消費的主要動機依舊是「音樂」,這也說明了,日專為什麼這麼簡約的原因
日、韓音樂 給我的感覺
前面有提到,我接觸到日本音樂的時間更早,這點可能間接的影響到,我的聽歌偏好,日本音樂常給我一種細緻、內斂的感覺,即時當下聽不懂歌詞,光聽旋律也總能打動我,在理解歌詞含義之後,會更完整的感受到歌曲,想要傳達的情感
我總是在心情好,或是白天需要活力的時聽韓國音樂,雖然還是也聽不懂歌詞,但強烈的節奏編曲,總是特別帶感,我總開玩笑說:「聽韓國音樂就是聽它的編曲!!」,當然,這也只是基於我個人的偏好,隨口說說的玩笑話,並非否定韓國音樂的歌詞不好,否則,我也不會追韓團了~
音樂無優劣,只在於感受
在音樂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無論你是想演奏音樂,還是想當個安靜的聽眾,只要喜歡,音樂就會無條件的接納你,各種各樣的音樂,吸引著不同的人,它跨越了語言與文化,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專屬自己的慰藉
最後,TENBLANK 的歌,真的很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