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假投資詐騙持續演變,不法分子不再只是用假網站吸金,而是結合「群組互動」與「短期回報」打造高可信度的投資環境。近期,一名民眾分享親身遭遇:從加密通訊軟體上的投資訊息開始,短短數週內,就被詐騙集團誘導轉出超過三十萬元。
一、從陌生投資訊息到「打榜群組」
受害者表示,他在加密通訊軟體上看到一則投資訊息,不久後便被拉入一個名為「打榜」的投資群組。群內氣氛熱絡、充滿「賺錢分享文」與「獲利截圖」,專員主動私訊,聲稱能協助操作、保證穩賺。
專員提供了一份合約書與一個投資網站,並親自指導註冊流程。受害者為了「試水溫」,先付了入會費。雖然這筆費用後來被退回,但這正是詐騙者設下的第一步信任陷阱。二、初期成功:「小獲利」讓防備消失
第一次投資 6000 元後,受害者很快拿回本息共 7000 元。這筆真實匯入的獲利讓他完全放下戒心,開始相信平台與專員的專業。
隨後,他陸續轉出三筆投資款,總金額超過七萬元。當他察覺異常、想終止投資並要求退款時,對方表面答應,隔天卻又換另一名「專員」繼續勸說,甚至以「獎金回饋」「帳號尚未解鎖」等理由,讓他再次加碼。
三、話術升級:「前期投資錯誤」「贖回需補款」
在最後階段,詐騙者改變策略,指稱受害者「前期投資方式有誤」,必須再投入更大金額才能贖回原資。
當受害者拒絕並提出「要面交」時,詐騙者聲稱可安排,但要求他先匯出面交金額的10%作為訂金。
他最終依指示轉出這筆「訂金」,累計損失已超過三十萬元,甚至包括其太太帳戶的款項。直到詐騙者拒絕面交、要求改用線上轉帳後,他才驚覺自己遭到詐騙。
四、詐騙心理術解析
這類詐騙手法透過「逐步信任」與「誘導承諾」讓人陷入心理陷阱:
- 首輪小獲利 → 放下戒心
- 專員親切指導 → 建立依附關係
- 群組氣氛熱絡 → 創造社會認同假象
- 錯誤補償說法 → 迫使繼續加碼
- 最後訂金收尾 → 榨乾最後信任與資金
詐騙集團深諳「心理投資疲勞」的運作原理——當一個人投入越多時間與金錢,就越難承認自己被騙,最終只會越陷越深。
五、防範提醒
📌 真實投資不會透過加密通訊軟體或群組進行招募。
📌 任何保證獲利、短期回本的說法,都是高風險訊號。
📌 投資前請查核平台是否合法登記,勿被假網站外觀所騙。
📌 遇到退款需再匯款、贖回需補款的說法,務必立刻停手並通報警方。
📌 可疑群組與投資網站可回報至快門手反詐騙官方 LINE,我們可協助比對是否為已知詐騙樣態。
看似穩定的投資,其實是設計精密的心理陷阱。
詐騙集團靠的不是技術,而是「信任」兩個字。 在任何金錢流動之前,先冷靜、先查證,永遠比「多賺一點」更重要。
🔍 加入快門手官方 LINE,查詢可疑帳號、網址、詐騙訊息:
👉 https://line.me/R/ti/p/@antiscam
💚 支持我們持續反詐,用行動守護社會:
單次贊助任意金額 → https://jackyhou.idv.tw/s/et9DZIvh
其他小額贊助列表 → https://jackyhou.idv.tw/s/pww4
每一份查詢、每一筆贊助,都是對抗詐騙的重要力量。
快門手反詐騙回報中心,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