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理解資產與負債(富爸爸窮爸爸的教誨)
這是一個基礎概念,羅伯特·清崎對此進行了精彩的詮釋。它非常簡單,但對許多人來說卻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資產:把錢放進你的口袋。想想投資(股票、能產生現金流的房地產)、能產生收入的企業,甚至是副業。
負債:把錢從你的口袋掏出來,而且往往會貶值。想想汽車貸款(用於貶值的汽車)、消費債務,甚至是一套超大的主要住宅,它會消耗你的現金卻不會產生收入。
它沒有給你帶來現金,它更像是一項負債。每一元都應該有其用途,就像為你工作的員工一樣。這種思維模式,闡明了當前支出和未來收入潛力之間的分別。

2. 四種賺錢方式(超越朝九晚五-摘自現金流象限)
作者引入了現金流象限,說明了人們賺錢的四種主要方式:
E(僱員):你有一份工作,用時間換取薪水。
S(自僱/小型企業):你擁有一份工作(例如,自由工作者、牙醫)。你的收入,通常直接取決於你積極參與的工作。
B(大企業主):你擁有一個系統,人們為你工作。你可以離開,企業仍然可以產生收入。
I(投資者):你的錢為你工作,創造更多收入。
那書認為,真正的財務自由,最可靠地存在於象限的B和I側。純粹依賴E象限的工作,通常意味著有限的槓桿作用和與單一收入來源。

3. 更聰明地工作,而不是更少工作(每週工作4小時原則)
這書的核心理念:建立自動化或外包的系統,這些系統可以在您基本上,無需親自到場的情況下運作並產生收入。這能讓您比傳統的退休生活更早實現「百萬富翁生活方式」(時間和地點的自由)。
4. 解決你的「無知債」(概念來自 Alex Hormozi)
你目前的財務狀況,與你的目標之間的差距,通常是由於「無知債」——你尚未學到的資訊或尚未掌握的技能。

投資知識:像本傑明·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沃倫·巴菲特,稱其為有史以來最好的投資書籍)這樣的書籍強調,長期投資成功,需要理性的框架和情緒控制,而不一定需要,天賦或深刻的市場洞察力。
像西姆蘭·考爾的《投資女孩》這樣的書籍則為初學者簡化了投資流程,專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風格。
約翰博格的《常識投資小書》將指數基金奉為簡單易行、適合多數人的致勝策略。
其他一些書籍,例如《丹多投資者》或彼得林奇的《勝人一籌的華爾街》都指出,一些最佳投資機會,可以從你已經了解和使用的公司和產品中找到。

共同點:投資自己,沒有捷徑
所有這些備受推崇的書籍都傳達了一個清晰的訊息:持久的財富沒有真正的捷徑。它需要自律、毅力、情緒控制以及持續學習的決心
初學者的關鍵點:投資自己(你的技能、理財能力、創業能力)往往在短期內,比立即投資股市更為重要。先提升你的獲利能力和金融素養,可以為未來的市場投資,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這些知識,這些原則,就是你的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