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知道,一杯香醇的咖啡,是很多人每天都會喝的飲品。不過,咖啡不僅僅是品嚐香味這麼簡單的事情,讓我們一起品嚐一口吧。

一大早沖了一杯咖啡,想起不如簡單就分享一下「一口咖啡」。我一向很少飲用咖啡,不過在五、六年前,由於身體血糖過高,又未到需要服藥的階段,也不想迎來那一天。如果血糖再過高,可能會變成糖尿病。
查詢醫生及收集的資料後發現,糖尿病最常見的類型包括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資料顯示,多數是因胰島素失衡所致。這裡不想過於詳談糖尿病的專業問題。我搜集了飲和食品如何改善血糖過高的資訊,發現較有效的方式是飲用咖啡。
考慮嘗試後,我本來覺得咖啡味道不太好,喝下去的感覺有些苦,就像燒焦的東西泡的水一樣。因為對身體有益,我還是去超市和大型百貨商店選購,發現咖啡的口味實際上有不少變化。不同的產地和烘焙深度,對咖啡的苦味和酸味都有很大的影響。以下我有一些資料來說明咖啡的好處、基本的產地及簡單的烘焙對咖啡的影響。
咖啡的益處
咖啡對血糖的影響是複雜的:短期內,咖啡因可能導致血糖短暫升高;但長期飲用,咖啡中的多酚、單寧酸(名為:綠原酸的化合物),是咖啡中重要的多酚類成分,具有抗氧化、促進脂肪燃燒、穩定血糖等保健功效,能幫助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對血糖控制有正面幫助。因此,對於血糖控制,建議飲用適量、無糖的黑咖啡,並避免空腹飲用。
短期影響
- 血糖波動:咖啡因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使血糖暫時升高。
- 不建議空腹飲用:空腹喝咖啡可能會加劇血糖波動,因此糖尿病患者或血糖不穩定者 應避免空腹飲用。
長期影響
- 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長期飲用咖啡有助於提高胰島素敏感度,有助於穩定血糖。
- 預防糖尿病:一些研究顯示,長期飲用咖啡有助於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率。
- 成分的益處:咖啡中的綠原酸等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作用,有助於調節血脂和血糖。
飲用建議
- 選擇無糖黑咖啡:這是最健康的選擇,避免糖分和奶精的影響。
- 飯後飲用:飯後喝咖啡可以減緩咖啡因對血糖的影響。
- 適量飲用:歐盟建議每日咖啡因攝取量應在400毫克以下,建議糖尿病患者每日喝1-2杯即可。
- 搭配食物:若在餐間或飯後飲用,搭配蛋白質或健康脂肪(如堅果、雞蛋)可以進一步減緩血糖上升速度。
注意事項
- 個體差異:咖啡因對每個人的影響不同,若有疑慮,建議諮詢醫生。
- 藥物交互作用:咖啡因可能與某些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影響藥效,服藥期間亦要特別注意。
咖啡資訊
上網搜尋一些咖啡的資料,實在太多了,原來飲咖啡是一門學問。咖啡豆的選擇和烘焙都是一個專業的課題。市面上最常見的產品包括3合一咖啡、無糖即溶咖啡、咖啡粉和炒好的原粒咖啡豆等。
- 3合一咖啡:產品包含糖、奶粉和咖啡即溶粉。
- 無糖即溶咖啡:咖啡即溶粉內不含糖和奶粉。
- 咖啡粉:由原豆炒製後磨成粉狀出售,飲用時需用過濾紙沖泡。
- 咖啡豆:炒製後的原豆出售,飲用前需磨成粉狀,再用過濾紙沖泡。炒豆通常被稱為「烘焙」。
雖然即溶咖啡也有其效果,但用咖啡粉和原豆沖泡是最為健康的選擇。對於3合一咖啡和即溶咖啡不會多加討論,主要是想強調咖啡粉和咖啡豆的優點。

咖啡豆產地
主要咖啡產地都有熱帶和亞熱帶地方如以下:
- 巴西: 全球最大咖啡豆產國,風味溫和醇厚,酸度低,帶有堅果或巧克力餘韻,適合咖啡新手入門。
- 哥倫比亞: 風味平衡,酸中帶甜,常帶有堅果、焦糖或水果香氣。
- 肯亞: 酸度高,帶有明顯的果香,特別是黑莓、柑橘或莓果香,口感濃郁。
- 衣索比亞: 咖啡的發源地,風味極為多樣,常有花香、柑橘、莓果或糖漿般的風味。
- 印尼: 以其獨特的風味聞名,如泥土、煙燻、香料或可可餘韻,口感醇厚。
- 瓜地馬拉: 風味濃郁,常帶有堅果、巧克力或焦糖香氣,口感滑順。
只簡單介紹一些比較大的產地,不過也有同地方有小量的出產,只是產量不多。
烘焙
咖啡烘焙會影響咖啡的風味、香氣、口感以及咖啡因含量。烘焙過程中,咖啡豆會產生梅納反應、焦糖化反應和碳化反應,這些反應會改變豆子的物理結構、密度和化學成分,進而帶來不同的味覺體驗。例如,淺焙咖啡可能展現出鮮明的酸度,而深焙咖啡則可能發展出巧克力風味。
咖啡烘焙對咖啡的影響
風味與香氣
- 淺焙:保留了更多來自生豆的原始風味,通常展現出細緻鮮明的花果香。
- 深焙:產地的花果香會減弱,轉而發展出堅果、巧克力或焦糖甜韻的風味。
咖啡因含量
- 含量變化不大:咖啡因在正常的烘焙溫度下相對穩定,其含量幾乎不會大幅改變。
- 萃取差異:深焙咖啡豆的結構變得疏鬆,更容易萃取出其中的咖啡因。因此,在相同的水粉比下,沖煮出的深焙咖啡可能比淺焙咖啡含有更多的咖啡因,喝起來也更濃郁。
沖泡與品嚐
我對咖啡的產地沒有特別要求,試過很多地方的咖啡。近來我比較喜歡耶加雪菲(Yirgacheffe)這個產地,它位於非洲。烘焙方面,我一定會選擇淺至中焙,因為這樣的咖啡味道不會太苦,且酸味相對較多。根據資料顯示,亞洲人通常較多喜歡帶酸的風味,而酸味較多的咖啡通常含有較多的單寧酸。
在沖泡方面,我沒有特別講究,只是用一個適合4-7杯的過濾紙放在杯內,放入兩湯匙咖啡粉,然後直接注入約80度的熱水即可。中途可以再加一些熱水在咖啡上,直到杯子滿,大約不足10分鐘內就可以沖泡完成。
我的飲用量是每週3杯,因為喝得太多也不是好事,因為咖啡因會影響骨骼,攝取過量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一切事物都是雙刃劍,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可能的傷害,適可而止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品嚐時,我發現味道的酸味較重,雖然包裝上標示有什麼果香,其實只是似乎如此,這些果香大概是商人在品嚐後所想像出來的。我發現有很多果香我都無法辨識,大多根本飲不出他們所指的味道。
總結
我並不是一個太會品嚐咖啡的人。如果要從咖啡豆談到沖泡,並詳細分享一次,真的需要很詳盡的內容。單用千字的篇幅實在難以完全說清楚。不過,我飲用咖啡的主要目的也是基於健康考量。

飲用了一段時間後,效果又如何呢?最初我的血糖是6.5 mg/dL,飲用咖啡幾個月後,變化並沒有特別大,但長期喝了一年多的時間後,卻是有效果的。檢測結果是5.4 mg/dL。雖然不僅僅是喝咖啡,其他飲食也需要節制,但慢慢品嚐咖啡已成為我的生活習慣,對健康也有幫助,何樂而不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