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覺:你的舒適圈,正在偷偷背叛你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大概三年前,我朋友 Kevin 找我喝咖啡。他是某外商品牌的市場總監,工作第 8 年,團隊信任、老闆支持、節奏穩定——聽起來像所有人眼中的理想狀態。

但那天,他卻丟下一句話:

「我決定離職。」

我愣了一下。他補充說:

「不是這裡不好,是太好了……好到我每天用 30% 的力氣就能做完工作。我才 35 歲,我怕再待下去,我會忘記怎麼成長。」

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一件事——舒適圈不會明說,但它其實會默默削弱你

它像一張柔軟的沙發,你一坐下,就很容易不想再起身。

但走過一些職場風雨後,我也越來越確定一件事:

真正成熟的職涯,不是逃離舒適圈,而是把舒適圈打造成自己的「移動堡壘」。

舒適圈不是敵人,但你要學會駕馭它

  • 找到你的「能力內核」:什麼是你永遠帶得走的?

我常問高階主管一個問題:

「拋開你的職稱,如果公司明天不在了,你能靠什麼快速站起來?」

有位 COO 跟我說,他真正的能力不是管理,而是「讓複雜變簡單、讓團隊願意跟著他走」。

那就是他帶得走的「能力內核」。

你可以這麼做:把你最享受的 5 個工作瞬間寫下來,找出共同點。

你會看到自己的底層能力,而不是你以為的職務名稱。

你的核心能力,就是你在任何旅途中的通行證。

  • 把專業變成你的「護城河」:深度,是最強的安全感

我認識一位 HRD,她有個習慣:每年給自己三個成長任務——

  • 精通一個領域
  • 精通一個工具
  • 精通一個跨界技能

十年後,她成了公司裡最懂數據的 HR、最懂人的數據專家。

從外面看,她在同一家公司待了十年;

從內部看,她已經換了十個版本的自己。

成熟的舒適圈,是你專業打造的堡壘,而不是溫水煮青蛙的溫室。

  • 學會「刻意休息」:真正的高手,都懂得補血

你花了好多年,才把這個位置站穩。你有資格停下來、呼吸一下、看看風景。

登山的人都知道:到達營地不是終點,而是補給點。

休息不是懶惰,而是為下一次的上坡蓄能。把舒適圈當作能量站,而不是終身居所。

成熟的自律,是懂得何時前進、何時沉澱。

  • 用小步實驗,打開下一個可能

我合作的一位技術總監,在 IT 行業深耕 15 年。他沒有衝動轉型,而是:

  • 公司內先帶一個跨部門小專案
  • 週末參加雲端研討會
  • 花半年做 side project
  • 兩年後才正式跨入雲端產業

沒有豪賭,沒有盲跳,只有不斷「微調」。

真正的升遷,不是跳出舒適圈,而是把舒適圈升級。

成熟的職涯,是讓能力跟著你走,而不是讓位置綁住你

Kevin 離職後三個月傳訊息給我:

「我發現做策略的邏輯、帶人的心法、判斷市場的直覺……全部都能沿用。我不是離開舒適圈,而是把它搬到新的地方。」

那一刻我真的被觸動。

我們這一生,真正屬於自己的資產只有兩種:

  • 你的能力
  • 和你願意再次出發的勇氣。

最堅固的舒適圈,不是一張辦公桌、一個頭銜、一間公司;

而是你帶著到哪裡都能活得很好、做得出成績的底氣。

我們都值得一個能帶著走的舒適圈

職場越走越遠,我越覺得:

最怕的不是「太舒服」,而是「舒服得你以為不需要成長」。

也最怕不是「不敢跳出去」,而是「沒有任何可以帶出去的能力」。

願我們都能一邊扎根,一邊長出新的翅膀。

📌 你和你的舒適圈,現在是哪一種關係?

A 正在努力建造我的舒適圈

B 很舒適,但有點不安

C 已經準備帶著能力轉型

D 想突破,但還找不到方向

👉 留言你的選擇,我會在留言區給你相對應的建議。

📣 如果這篇文章觸動了你,也請分享給需要的朋友。

📩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2.5K會員
667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11/13
告別「偽勤奮」,學會把工作做出深度。從外在呈現、溝通表達、精力管理到價值昇華,四個維度幫你打破成長瓶頸,成為團隊中不可替代的深度工作者。
Thumbnail
2025/11/13
告別「偽勤奮」,學會把工作做出深度。從外在呈現、溝通表達、精力管理到價值昇華,四個維度幫你打破成長瓶頸,成為團隊中不可替代的深度工作者。
Thumbnail
2025/11/12
別再為了被喜歡而失去專業的重量。真正能讓人信任的,是你能把事情做成的能力,而不是你多會迎合。提案前問自己:這是否體現了我的專業?當你把時間放在打磨核心能力,而非揣摩人心,你的專業會自己發光。
Thumbnail
2025/11/12
別再為了被喜歡而失去專業的重量。真正能讓人信任的,是你能把事情做成的能力,而不是你多會迎合。提案前問自己:這是否體現了我的專業?當你把時間放在打磨核心能力,而非揣摩人心,你的專業會自己發光。
Thumbnail
2025/11/11
提升職場「言值」,讓每次發言都充滿影響力。從建立場合分寸感、強化表達邏輯、學會「Yes, And」溝通法則,到注入幽默,四個簡單步驟,幫助你成為職場中更有影響力的人。
Thumbnail
2025/11/11
提升職場「言值」,讓每次發言都充滿影響力。從建立場合分寸感、強化表達邏輯、學會「Yes, And」溝通法則,到注入幽默,四個簡單步驟,幫助你成為職場中更有影響力的人。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