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今年你歧視了嗎 ? 2021 讓我們一起步入「無歧視元年」

2020/12/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年你歧視了嗎 ?
碰到這個問題,我們 99% 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會回答:我沒有,也不會。
圖片來源 : 鱸魚

無心的歧視

2020 年因為弗洛伊德事件,讓我們認識了一種歧視叫做「無心的歧視」。這種歧視存在很久了,它正式的名稱叫做 systemic discrimination。注意,是systemic,不是 systematic。 如果硬要很死板地翻譯,那就是「系統性歧視」,但我不喜歡這種譯法。翻譯成「結構性歧視」稍好一點,但我認為「無心的歧視」更貼切,因為這種歧視最可怕的就是你不知道自己在歧視,因為大家都如此。它的重點在於「無心」──你可能會為了好意和讚美,而不知不覺傷害了那個被你讚美的對象。
不要說你沒有,也不會,你可能做了都不知道。

讚美的歧視

幾年前我騎登山車去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路線,一路在亂石堆中爬坡,體力、技術的要求都非常嚴苛。中間休息的時候,我看到三男一女毫不留情地超越我們。他們都有超人的體力和技術。我情不自禁的對騎在最後面的那個白人女生說「哇,你真了不起!」。當時我還竪了大拇指,我是誠心地誇獎。
然後我看到她轉過頭來白了我一眼,用眼神回了我一個「幹」字。當時我想不通為什麼。現在我知道那就叫做「讚美的歧視」。我的讚美包裝了歧視,我看到的只是包裝,對方聽到的卻是內容。
「讚美的歧視」實際發生的地點。圖片來源 : 鱸魚

善意的歧視

有一個女生去體育用品行買專業運動裝備,店員很熱心招呼並推薦適合她的裝備,但那個適不適合是以性別和外表做判斷,店員說:一般女生像這樣的裝備就夠了⋯⋯這件事如果到此停格,那個店員絕對不知道,也不會承認自己在歧視。她只是善意推薦適合客人的商品;大部分聽的人也不知道自己被歧視了。所以既然雙方都不知道,這件事就從來沒有發生過⋯⋯遲早有一天會有人覺得不舒服,而受到傷害。
也就是因為這樣,這種歧視才一直延續著,從樹根到樹葉全部都有相同的認知。這就是無心的歧視殺傷力最強的地方。這是個結構的問題。
這種歧視可以深入任何一種角落,連最在乎平權的矽谷都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下意識的歧視

矽谷工程部門僱人的時候,如果兩份履歷有同等的資歷,但背後一個是印度人,另外一個是白人⋯⋯僱過人的人都知道,最後多半會是印度人入選。我自己都犯過這樣的錯。原因是什麼?因為我們下意識地相信,印度人的技術超越白人。但如果反過來是僱用經理,我們很可能選擇白人,因為我們相信他的管理能力比較強。
做這些決定的時候,人們心裡想的只是這樣做「也是為了公司好」,希望能夠最迅速找到最適合的人。相信我,這種歧視在矽谷每天都在發生。
2020 的轉淚點 Photo by Koshu Kunii on Unsplash

結構性歧視

曾經從美國到上海出差,住在五星級酒店𥚃。當時公司訂的是商務套裝,早上可以享有頂樓 VIP 免費早餐。那個樓層不對外開放,只提供給 VIP 住客。在那裡住了兩個禮拜,我看到所有的西方人入座,服務人員從來沒有檢視房卡。但如果碰到東方臉孔又比較「國內打扮」的,就會很客氣地跟客人要房卡,彷彿那份客氣就可以消彌不正當性。我穿著比較美式,也許他們把我當作中國以外的人看待。
但在場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家受到自己國人的歧視,兩個禮拜下來居然沒有一個人抱怨。莫非他們把這種現象當作是理所當然 ?
如果你問在場的服務人員有沒有歧視,回答一定是怎麼可能歧視自己國家的人。這就是最典型的結構性歧視,它們可以發生在自己的家𥚃,卻從來沒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

弗洛伊德事件:2020的轉淚點

弗洛伊德事件讓很多被歧視的人站出來呼籲,只是嘴巴說「我沒有歧視、我不會歧視」並不夠,他們要大家認識這個歧視結構最核心的黑暗面,那就是「無知與無心」。
如果我們大家都包容這種「無心之過不算過」,讓它蔓延,那麼等到有一天你發現自己受到傷害的時候,才會知道你竟是那麼孤獨與無力。我們可以對抗一個表明歧視的混蛋,但很難對抗無心的歧視,更沒人能對抗結構性歧視。那種受傷又孤獨的感覺會非常可怕。
弗洛伊德事件讓我們認識到結構性歧視存在於地球每一個角落,有時用善意與無心包裝著,而名正言順地一直流傳下去⋯⋯這個認知應該是2020年最正面的一件事。
離開黑暗的2020年,如果我們都能夠帶走一件最有價值的事,那應該就是深切認知「無心之過也是過」,光是嘴巴說我沒有歧視、我不會歧視,是不夠的。讓我們一起打破那個結構。
2021 年希望我們能夠步入「無歧視元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9K會員
188內容數
全世界都是向 Google 看,向臉書看,沒有人往矽谷的另一邊看。所以我要帶你看矽谷很少有人知道的另一面。矽谷不是你想的那樣。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