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雨了。站在九樓的陽台,對面的中央山脈被一層水霧籠罩。盼了好久才等到這暫時幫酷暑畫個句點的清涼。
小時候寫作文都是在比誰用的成語多。不管要講的是什麼東西,全部都可以是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天知道從土裡冒出頭的春筍長什麼樣子。不過雨水多了, 植物的嫩芽嫩葉真的就把握機會冒了出來。可是你一定不知道,泥土裡還有一些傢伙動作比植物還快, 會在下雨的時候變身。
一篇在 2017 年發表的研究報告,描述了泥土裡的微生物在下了一場雨之後的反應。這是個在中國廣東省的鼎湖山自然保護區進行的科學研究。
人只要活著就會呼吸,我們可以測量吐出來的二氧化碳有多少,就知道有多少人在這裡活動,人越多二氧化碳自然就越多。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在泥土裡。泥土裡的微生物因為沒水沒養份,大部分時間處在休眠狀態。研究人員在土上澆水,用來模擬大小不同的雨勢,然後測量二氧化碳來看看,在下了雨之後土壤裡發生的變化。
科學家在模擬下雨後 30 分鐘,用儀器測量從泥土裡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有多少。他們發現下雨後的二氧化碳,跟下雨前相比增加了 83%,看來下個雨,真的讓泥土裡的生命都活過來了呢。科學家利用測量脂肪酸的方式來看泥土裡細菌和真菌的數量,發現下雨後細菌增加了 51%,真菌增加了 58%。所以微生物不只是努力呼吸,還會在下雨後努力生長。這增長的速度可比竹筍還厲害啊,沒聽過下場雨就會長出一個人高的筍子呢。
可是為什麼下一場雨,這些小小的微生物就能長這麼多,難道他們像乾燥蔬果一樣會吸水膨脹嗎?從這些科學家得到的數據顯示,下了雨之後,雨水把泥土上面落葉層累積的養份給帶到下面的泥土裡,讓泥土裡的細菌和真菌趕快把握機會狂吃狂長。雨勢大小這時就扮演重要角色了,小雨可以帶來很多養份,但是如果來的是大雨,就會把帶來的養份又快速沖走,所以雨太大的時候微生物只是過路財神,吃不到多少東西,不是件好事。
所以下次窗邊飄雨的時候就別那麼假文青地裝愁,你知道這時樓下那片泥土裡的微生物正在狂歡開趴大吃大喝,努力繁衍子孫呢。頂著小雨加入他們吧。
講科學故事要附參考資料來源:
Deng Q, Hui D, Chu G, Han X, Zhang Q. Rain-induced changes in soil CO2 flux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a tropical forest of China. Sci Rep. 2017 Jul 17;7(1):5539. doi: 10.1038/s41598-017-06345-2. PMID: 28717252.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717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