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真是混亂的一年。
6月,Kate Spade和安東尼波登在幾天內相繼自殺,以及一連串me too事件讓我陷入莫名的憂鬱裡;即使社會價值認定的功成名就,經濟物質條件不虞匱乏的成功人士,也覺得生無可戀,不如歸去。另一方面,部分人生遭遇重大痛苦事件的人,像是在集中營被虐待、被天災害得家破人亡、被歹徒強暴的人,為什麼可以挺過苦難,再繼續走下去呢?而,我又為何存在?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然後,我看到了《意義:邁向美好而深刻的人生》這本書。作者艾蜜莉‧艾斯法哈尼‧史密斯花了五年的時間,訪問數百人,並閱讀眾多的宗教、心理學、哲學書籍及論文,嚐試找出答案。
作者認為,有四個支柱可以幫助人們找到活下去的意義,這四個支柱包括:歸屬感、使命、超然,以及說故事。透過這四個支柱,即使平凡人也可以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其中「說故事」這一點,讓我特別有感覺。許多心理學派認為人在某些時候受到創傷或挫折,導致日後的行為因為這些創傷或挫折而劇變。但是,其實人都有可以自行重新詮釋過往的能力,讓自己從創傷中擷取專屬自己的意義,學習成長,繼續往前走。
「我們講述的故事,顯露出我們對自己的瞭解,以及我們詮釋人生發展的方式。那也可以強化我們的不同面向。」
「除了編輯故事之外,透過講述故事來創造意義的最佳方式之一,是回想生活中的關鍵時刻──個人敘事的核心場景──並思考那些關鍵時刻如何塑造他們及人生的發展」。
原來,人生發生的事情,其實都是有意義的,而且,這個意義也由你來決定。
這本書伴隨著我的2018;在同事和旅伴間找到一種歸屬感,覺得被支持、被接納;在自己的工作和家庭裡,找到一種存在的意義;在寒冷的苔原上見到北極熊,找到謙卑和感動;然後回顧過往人生,種種的追尋,對我來說都是有意義的──它們造就了現在的我。我很開心,我能活到這裡,然後還對人生還有一些熱情和想做的事。
在科技發達,但人際關係越形疏離、自殺率攀升的現今,讀到這本書,真的有一種定心的感受,終究人的一生,追尋的不只是金錢物質,也不是快樂這種稍縱即逝的感受,而是一種更深層、更能fulfuill自我的一個東西。
從這本書獲得良多,推薦給大家,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作者在TED演講的片段,是這本書的主要精神,有興趣的人也可以一併參考。
同時,本書註釋高達58頁,共346個。作者在書中所引用的各種資料都有詳盡說明,也可以做為進一步閱讀的參考。
那麼,明年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