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的翻譯人生-林添貴分享會
週末夜晚,在淡水河畔聽林添貴老師講故事。一向喜歡聽有閱歷的人說故事,他們的人生精彩,猶勝小說。
說起林添貴老師,其實我也不知道他,也沒有看過他翻譯的書,但在
顏擇雅女士臉書貼文看到介紹,主題是「半個世紀,百部譯作」,非常有興趣去參加。中文和英文的思考邏輯可以說是180度不相同,從文化來的影響也呈現在語言結構裡。能夠以半個世紀50年的時間,翻譯百本書,這經歷實在讓人感到好奇。
分享會在淡水獨立書店無論如何舉行,大約有25~30人讀者和林老師的好友來參加。
林老師一開口,幾乎停不下來。講述台北政治圈、工商界和出版界的名人軼事,聽來津津有味。
林老師跟一般文人不太相同,他自述曾在新光集團工作過,在四年的時間,將營業額由10億提升至37億。同時也曾擔任工商協進會副秘書長,對於國家產業政策有過建議(但他說應該沒有人看XD)。
最早接觸英文期刊是Life和Time。在就讀建中時期,跑到南海路54號的美國新聞處圖書館去吹冷氣兼看書。在此還講了一個李煥家裝冷氣的政壇八卦,十分有趣。
到了政大外交系,大一上花了四個月的時間,閉關把美國1930–60年代專欄作家李普曼Walter Lippmann在1922年的著作
《Public Opinion》400多頁唸完,就跟英文結下不解之緣。
在百本譯作中,也有著他點點滴滴的回憶。最感動的一本書是紐約時報夫妻檔記者紀思道、伍潔芳所寫,時報出版的
《東方驚雷》,是一本充滿人道主義關懷的採訪實錄。他也說這本書英文不難,很適合做為入門學習。
最悲情的一本書是《
毛澤東:真實的故事》,在圖書館翻譯到33章,但上廁所回來後,電腦連同備份的USB都被偷了,只好重頭再來。整本書中文版有800頁,其中有三分之二翻譯了2次。
林老師自認是「知識偏食」的人,主要喜好國際關係、近代史、外交等主題。自二戰後的美國國務卿也有所了解,美國史也是相對有把握的領域。
分享會後,有人問到關於一代報人余紀忠先生的故事,林老師也分享他與中時報系余紀忠和自由報系林榮三先生的故事,也對他們多所緬懷。
有讀者問到,在現今這個社會中,適不適合講真話?如何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林老師笑說,他不敢回答這個問題。他只能說他運氣好,遇到的是可以容忍他講老實話的人。但每個人際遇不同,不見得講實話都可以被接受。但他仍然鼓勵大家,要記得「低頭只為下一次抬頭的機會」。而且從老闆的角度來看,打工者應該努力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即使在低薪的環境,仍要找到自己可以學習的東西,好好學習。如果一份工作真的都沒有可以學習的地方,那不如早點離開。
確實如林老師所自稱,他是個「無法歸類」的人。從商業管理談到歷史、外交、國際關係,再到政治。以現在的流行話來說,就是一個斜槓青年啊!可惜分享會結束後,沒有能跟老師問個問題:翻譯了百本著作,自己會想要寫一本書嗎?如果有機會,希望可以問問老師這個問題。
這篇心得是先寫在筆記本上,才選在今天做為吉光片羽這個部落格的首篇文章。恰巧也看到
八旗文化分享
林添貴老師專訪,裡面有許多寶貴資訊,大家也可以一併參考。
最後附上林添貴老師提供的百本譯作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