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被我同學笑死
今天上可靠度工程課程時,我的同學突然說:「我們飛機一定要測試的啊,不測試怎麼可以敢飛上天。」
我問:「你們怎麼測試?」
同學:「抓一隻雞,把它塞在大炮裡,瞄準,發射出去,讓他撞上飛機的玻璃。」我:「真的雞🐔?」
同學:「對啊!」
我:「活雞🐔?」(內心OS:萬一死了,烤來吃嗎?!)
同學:「活的啊!我們養了一百多隻雞耶。」
我:「裝在大炮裡,發射出去?」
同學:「對啊!看玻璃會不會破,哦~雞不會死啦!」
我的媽呀,原來飛機是這樣測試在空中飛時,撞上鳥類會不會產生玻璃裂痕!
想像著那隻飛機隨時會露出牙齒,張開嘴,一口把雞吞了
回歸正題,我是一位護理師,我的學習也處於不斷測試的階段,瞄準目標、發射、評估誤差、再校正、再試一次,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和數據的緣份
我的背景是,護理系畢業,在台大醫院擔任病房護理師,其後,也曾擔任過工地護理師、研究護理師,而現今,轉為行政人員為數據工作,兼任教育訓練講師。對於數據,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接觸的呢?從研究護理師開始!「研究護理師」是一個很特別的職業,過去我是full的護理師,也就是我在工作時,完完全全是執行護理任務,但到了研究護理師時,變成是個「half」的護理師,有一半的時間,我穿梭在病房、門診、各個病人會去的角落,問問題、抽血、衛教、和病人聊天(聊天是身為護理師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往後有機會再跟大家聊),但有一半的時間,我在整理數據、跑統計、做實驗室工作(這麼說來,在研究室,我的工作也剛好身兼wet lab及dry lab啊~往後有機會再跟大家聊「護理師眼中的實驗室」以及那些血肉模糊淋淋的體驗)。
轉為醫療行政人員後,這時,終於完全放下護理師的任務,開始和數據又有更多的接觸了。藉由過去6年在護理界的體驗,對於醫院內臨床場域的運作再熟悉不過,跨入支撐臨床運作的幕後世界,開始發現資訊流對於醫療過程的重要,我得先了解每天這麼多醫療人員和病人所產生的資料、文字、數據、影像,是怎麼流動的,又是怎麼被應用的。因此,在進到臨床幕後的6年後,已工作近12年的我,再度學習新的領域,從自學BI到變成醫院內指定的BI授課講師,現在,邊進修工業工程博士班,想要跨入AI的世界,便開始了Python的自學之路。
我為什麼要寫護理師學Python
對於自學新的領域,我總是充滿熱忱。若你有身邊有認識的護理師,你可以觀察一下,護理師對於數據的概念,大概只停留在怎麼算點滴的滴速和滴數(過去的我就是這樣啊XD)。
因此,當我可以擔任BI講師,對軟體操作及數據計算,略有收穫可以分享時,就會有人說「真的看不出來你是護理師…」、「你真的打破我對護理師的印象…」。因此,我希望可以分享最近我在自學Python的流程,我覺得,如果當我已經很熟悉怎麼寫Python的時候再來寫,可能我會忘記當初我受到多大的挫折、可能我會覺得入門也沒有那麼難啊!可是事實上,我在開始的過程,就卡關的非常嚴重,我一直想如果能有一個人,有跟我一樣的背景、想做跟我一樣的事,可以告訴我怎麼開始、怎麼走,會遇到什麼難關,可以怎麼解決,該有多好。
誰適合看呢
這裡預計將我所遇到的問題、狀況,分享成一系列的文章。最適合使用的對象、當然就是醫療人員,或是正好需要處理和醫療相關數據的人,當然,有興趣看看醫院裡發生的那些事的人也可以(有哪些?哈~只有醫療人員看得到的那些事,我會穿插在各個文章中,噓~勿張揚)。
我預設的情境包括:數據處理,想不到的髒資料;圖表呈現,怎樣可以一眼秒懂,而不是看好幾秒還是看不懂;Python,從入門到理解,高手在民間,我實在不敢寫「上手」這兩個字,專注在分享怎麼去學,而不是教程式。我也期待可以從資料基礎處理,到統計分析,到AI預測(這裡,就含了資料清洗、特徵擷取、降維、分類、建模,這些字不懂沒關係,後面會用直白的語言潛移默化,期待能讓大家「無痛」學會);醫療資料類型,有文字、數字、影像。
因此,數據新手、想自學Python者,也非常適合。我發現,網路上雖然有非常多的教學文,可是非常的片段,從哪裡下手都覺得怪怪的,甚至不知道這樣的學習步驟對自己是否真的有用,我是邊學邊分享,仍算是一個初學者,也許內容會漏洞百出,所以更期待若有專家看到,請直指錯誤,讓我也可以多學習,與您一起交流。
【如果這篇文章不錯,請幫我拍手,鼓勵我分享更多有用的資訊給你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