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情的,也是歷史的積澱
人是有情眾生,既然每個人都是走向死亡而生存,如何打發和度過今日?如何尋求自己有限的歡樂及幸福?哲學家李澤厚認為這是「情本體」的問題,用中國話來說,就是「安身」與「立命」的問題,亦即是如何建立自己生命的意義。這本《幸福童年的真正祕密:愛麗絲‧米勒的悲劇》,可說是作者馬丁‧米勒尋求自己生命意義之作,其中他勇敢面對與母親多年的情感困擾,不但是他自己的故事,也揭發了母親塵封的童年創傷。這並不容易,畢竟這涉及家族的歷史,是家中禁忌,他難以啟齒,有如「沉默之牆」無形壓迫。但他說:「相較於進一步向母親的讀者隱瞞她的人生經歷究竟正確與否的問題,對我來說,我自己究竟敢不敢探究自己的故事,是否有勇氣揭露我的人生根源,反而才是更重要的。」馬丁面臨的處境,不只是倫理道德的問題,也是情感問題。
本書呼應了人類情感的重要性,情感也許是優先於理知的。馬丁說:「直到今天我們才知道人們是如何感受情感的,情感首先是生物學上的現象,是在我們無意識之下確保了神經細胞與大腦間的溝通,情感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語言。如果沒有情感,我們幾乎無法存活下去。」情感也許會被壓抑,但這未必是好事。不管是成年人或是孩子,都需要一個情感的、心靈的世界,允許我們感知自己的感受。在一個善良的、有同理心的社會,孩童才能透過人與人之間的反饋發展通往自身感受(情感)的入口。
說出自己情感故事之艱難:米勒家的故事
生命故事的書寫,也許可以從「最早的記憶」寫起,最早的記憶可以說是生命的序曲,是有意義的,通常充滿情感和關於自己的獨特事件。回憶早年記憶,往往會浮現生動的場景或畫面,記憶猶新,而自己的生命故事往往已在這場景中浮現出基調。
在本書中,馬丁回憶他兒時的記憶時,總有一個場景不斷浮現:「當時我大約八歲,我父母兼差為某間出版社訂正手稿樣本,我還記他們是如何高度專注地坐在餐桌旁。我看著他們,不說話,持續好幾個鐘頭,這就是我所看到的。我並不真的理解他們在做什麼,但很清楚自己不能發出聲音,絕對的寂靜掌控著一切,某種程度上,這種寂靜從一開始就包圍著父母與我。我們沒有共同的語言──他們之間常用波蘭文,而我只學過(瑞士)德語,這讓我更加被孤立。」
這段記憶開啟了馬丁生命故事的基調,馬丁自己也理解到這段記憶已揭露了他在家中的角色,他成了父母的「沉默觀察者」,而那般不能發聲有如沉默之牆。幾十年所有包圍著他發生的事:被蔑視、情感的干預、對身為人的自己漠不關心,即便是已成人了亦然,顯示了「米勒家的悲劇」如何面對這「沉默之牆」,這不只是米勒家的故事了。
故事即人生,如何能重寫
「故事即人生」,這是心理學家阿德勒(A. Adler)的話。每個人都可以是書寫自己故事的主人,每個人的故事都是獨特的,只是,該如何說出?如何建構一個「動態的」歷程?書寫自己的故事可以是一種「療遇」時刻,說出或寫出生命故事,則可以再次回顧、反思,甚至洞察自己生命。人生總有些情感的糾結,尤其在童年時期,如果能有勇氣面對,能鬆動早年建構的「生命風格」或「故事腳本」,則可以重構一個新版的故事──這是「敘事治療」的任務。
重寫自己的生命故事並不輕鬆,必須努力去回溯、探究自己原來的故事版本,還得有勇氣面對、克服往昔的情感糾結,可以說是冒險性的英雄之旅。這本書便是一次冒險,作者不但要面對自己,還要面對母親的童年與戰爭創傷,從而放下與母親之間的情感糾葛。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童年祕密,都有自己的陰影,如何才能打開它、面對它、理解它、處理它、放下它,找回不被框限的自己,這是冒險的意義──可以從原來的「自我」世界,走向更寬廣的自在世界。
個人的故事,也是家族的、歷史的
這本書的難得之處,是將米勒自己及家族的故事連結上社會、歷史的事件。在這本書的後記中,心理學家舒柏(Oliver Schubbe)提到,愛麗絲‧米勒是少數倡導「心理歷史學」(psychohistory)的研究者。心理歷史學致力於找出歷史發展與社會規範的未知根源,而這些源頭常能在兒時的情感連結經驗與社會創傷中發現。心理史學家德瑪斯(Lloyd deMause)將暴行的重演描述成對解離的心理創傷之防禦,它是我們歷史發展的關鍵弱點,是歷史悲劇的來源。沉默之牆與沉默牆後發生的暴行重演,會對人們造成情感連結的障礙,在家庭內是家庭暴力的問題,在歷史上就是一次次的戰爭,或是一個個傑出人士的生命苦痛或暗影。
「米勒的悲劇」並不是個案,作者個人的故事不僅連結到母親及家族的苦難,又連結到二戰時期的歷史。馬丁寫出這個故事,展現了面對生命的認真態度,他勇敢訪談時代的見證者,也透過心理治療的協助,毫不留情地打破禁忌,努力去推倒那「沉默之牆」。雖然那牆堅如鐵籠,馬丁終究努力放下自己與母親的童年糾葛,作為成年人,他能扛起自己的責任,也給了我們面對生命的勇氣。
本書的故事雖然發生在歐洲,二戰卻是人類共同的事件,事實上,每個社會都有其沉默之牆,或許這是社會共同的任務,需共同解決。說出真相及塵封的故事也許也不是立即有用,但揭開心中的故事可以是第一步,由此開始推倒沉默之牆,藉此找回童年真正的自己。
【購買本書】
博客來
學思行
金石堂
心靈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