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仁宇:幸福童年裡暗藏的悲劇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本書的作者,用自己與母親的故事,告訴我們創傷如何在代間傳遞,以及這個傳遞如何被停止下來。

當受過嚴重創傷的父母無法適當回應孩子的需求,各式各樣的張力便無聲無息又極其殘酷地在孩子內在堆積。孩子在身體、情緒、思考、靈魂各個層面的渴求,不斷升起又不斷死去,無法累積出自己的存在。此時,虛弱空洞的孩子無論如何都無法理解正在發生什麼,而且是連問題是什麼都不曉得的那種無法理解。他們總是浸在困惑裡,即使動用各種方法,也無法解釋父母的行為,無法體會自己的感受。

在此同時,父母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有時還自以為正在給予孩子自己未曾受過的照顧,相信自己在為孩子做最好的安排,甚至全心全意以為孩子有自己這樣的父母是何等幸福。然而,孩子擁有的卻只是無以名之的恐怖,並且被迫去順從、安慰、甚至肯定父母。

但是,如果孩子夠努力,運氣夠好,或許能逐漸把這些張力轉化為能夠感受到的經驗,然後再一一為這些經驗找到名字:罪疚、恨意、衝突、忽略、逃避、遺棄、控制。這常常是突然的頓悟,像嘉南大圳完工後,大霸閘門打開,大水流向乾涸的大地那樣。只是那位拼命要把人生想通的孩子,在努力的過程裡沒有工程師的藍圖,常常得要等到頓悟的那一刻,才知道自己究竟在困惑什麼,才知道自己一直以來都問錯了問題。

本書的作者在為出版社書寫母親的故事時,意外地為自己童年的各種無名恐怖找到合理的解釋。過去,母親說:「因為你父親和我在忙博士論文,而且家裡空間太小了,無法同時再養一個孩子,所以我們必須把你送走。」現在,作者知道了,其實是母親的人生本來就背負著戰爭、迫害與分離所導致的創傷,而孩子的出世讓這些恐怖的感受復活了。母親害怕自己的人生再度受到控制,因此急忙地把充滿需求的嬰兒送走。在寫作過程中,作者也明白了母親之所以近似瘋狂地試圖控制作者,是因為當年她自己的父親未能接受她的救援,堅持猶太身分,而死在納粹佔領的波蘭。所以,作者嬰兒時對母奶的拒絕,把母親已然因父親而打碎的心再度粉碎一次,開啟了母子之間至死方休的爭戰。在理解這些之後,母親不讓他接觸猶太與波蘭的文化身分和語言,透過強迫他接受母親熟識的治療師的治療,來監控他的心智,甚至想要阻止作者成為治療師等等,便都可以理解了。

在理解之後,原本那些只能冰凍起來等待火山爆發的沉重糾葛,變成了正確的疼痛、真實的悲傷、有意義有脈絡的經驗、可以言說的愛恨,以及逐漸自由流動起來的生命能量。於是,作者終於可以原諒父母,原諒自己。

這個故事所描述的母親是愛麗絲‧米勒是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師、哲學家。她終其一生致力於批判父母對孩子的錯誤對待,發展出極具啟發力的理論來協助人們了解並克服童年創傷。她的洞察影響了整個世代的人,但她卻對自己的創傷無能為力,甚至還在恐怖與血淚交織中把這些創傷加在兒子身上。

但有誰能說她不夠努力呢?我們當然可以說她失敗了,但又有誰是完全成功的呢?

文:周仁宇/人類學博士、兒童精神科醫師、精神分析師

raw-image

【購買本書】

博客來

https://pse.is/RFMG6

學思行

https://pse.is/NVTNM

金石堂

https://pse.is/NA48M

心靈工坊

https://pse.is/QUSU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靈工坊文化的沙龍
166會員
205內容數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4/25
我希望我想要過更好的生活…… 我想要和別人有更深的連結……   這些願望,都不是隨便任何人可以給我們的。 但我們可以透過經驗來領悟如何追尋它們。乙甯老師認為,神話可以讓生活更有溫度,也蘊含智慧,所以她將塔羅占卜和坎伯的英雄旅程結合在一起,幫助人為生活指點迷津。   #敘事塔羅 塔羅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3/31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讀典範,光是閱讀就會帶來療癒。任何一位投身於內在工作的讀者,都很容易從乙甯老師的說明中找到自己正處於英雄之旅的哪個階段,正遇上什麼困境,曾做過什麼回應。   如何用以意義的方式串連大祕牌的順序,是所有塔羅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成為大師最重要的門檻。因為知識可以藉由記誦來增加,解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2025/02/12
於我而言,這是一本奇書。 雖然我個人本科學習翻譯專業,但我其實並不喜歡做筆譯。筆譯的過程枯燥、漫長且不能過多自主創造,對我而言曾是一種不大不小的折磨。比起口譯的那種即時性、現場感,筆譯的過程多少有些孤寂。 但我依然記得六年前拿起這本書開始閱讀時的那份激動和暢快。當時我的兒子剛剛降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穿越記憶海 你的愛是否被阻斷了? 大多數人是的,以致於都那麼恐懼。 孩子在小時候被傳遞給她生命的父母拒絕,那原要從父母那兒流動而出的愛被阻斷了,造成孩子極大的痛苦, 孩子壓抑了這痛苦往外尋覓填補,每次填補,更顯失落,生命歷程充滿著混亂、衝突,找不到所要的愛;每個發生的事件提醒他尋回被阻斷的愛。
Thumbnail
穿越記憶海 你的愛是否被阻斷了? 大多數人是的,以致於都那麼恐懼。 孩子在小時候被傳遞給她生命的父母拒絕,那原要從父母那兒流動而出的愛被阻斷了,造成孩子極大的痛苦, 孩子壓抑了這痛苦往外尋覓填補,每次填補,更顯失落,生命歷程充滿著混亂、衝突,找不到所要的愛;每個發生的事件提醒他尋回被阻斷的愛。
Thumbnail
「心理師,妳有看最近建中生跳樓的新聞嗎?」坐對面沙發上的女士說著,我點點頭,知道她應該是想起以前的事情了。 其實兒子為什麼在高中時突然變得那麼叛逆,她心裡多少有底,她曾想和兒子溝通,但兒子回她「跟你們講有什麼用?最後還不是要照你們說的做?」兒子太明白跟自己的父母溝通根本沒用。
Thumbnail
「心理師,妳有看最近建中生跳樓的新聞嗎?」坐對面沙發上的女士說著,我點點頭,知道她應該是想起以前的事情了。 其實兒子為什麼在高中時突然變得那麼叛逆,她心裡多少有底,她曾想和兒子溝通,但兒子回她「跟你們講有什麼用?最後還不是要照你們說的做?」兒子太明白跟自己的父母溝通根本沒用。
Thumbnail
是什麼讓我們選擇不斷前進? 是對於人生的期待與希望; 還是對於自我認同與超越的渴求; 或是內心對於不被愛與接納的恐懼?
Thumbnail
是什麼讓我們選擇不斷前進? 是對於人生的期待與希望; 還是對於自我認同與超越的渴求; 或是內心對於不被愛與接納的恐懼?
Thumbnail
原載於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推薦序,作者為楊翠老師 這是一個渴光靈魂的自白,也是痛與愛的第一手見證。關於一對母女,如何面對孤獨、創傷與疾病,如何跋涉苦難,走渡險惡,尋求自我療癒與救贖。
Thumbnail
原載於2014年出版之《媽咪,我們會這樣幸福多久?》推薦序,作者為楊翠老師 這是一個渴光靈魂的自白,也是痛與愛的第一手見證。關於一對母女,如何面對孤獨、創傷與疾病,如何跋涉苦難,走渡險惡,尋求自我療癒與救贖。
Thumbnail
內在對自己很多批判不滿,對自己很多要求,投射於外,是難以善待他人的,但是多數的人,不會知道被頭腦記憶控制的自己,原來如此黑暗,原來擁有陰影。
Thumbnail
內在對自己很多批判不滿,對自己很多要求,投射於外,是難以善待他人的,但是多數的人,不會知道被頭腦記憶控制的自己,原來如此黑暗,原來擁有陰影。
Thumbnail
貼滿標籤的生命 「如果沒有傷痕,就不會踏進心理系。」不知哪個教授在課程上曾這樣玩笑說道。 成長中的忽略、窒息的關愛、兒時創傷、求學受霸凌,我們總是在這些傷口當中踽踽獨行,跌跌撞撞試圖將自己整形成世界要我們成為的樣子。 如果努力就可以確保幸福,誰想要不幸? 滿目瘡痍 療癒自我的可能
Thumbnail
貼滿標籤的生命 「如果沒有傷痕,就不會踏進心理系。」不知哪個教授在課程上曾這樣玩笑說道。 成長中的忽略、窒息的關愛、兒時創傷、求學受霸凌,我們總是在這些傷口當中踽踽獨行,跌跌撞撞試圖將自己整形成世界要我們成為的樣子。 如果努力就可以確保幸福,誰想要不幸? 滿目瘡痍 療癒自我的可能
Thumbnail
從噩夢中醒來的我,意識到自己又帶著期待自傷傷人,心中不免慨嘆:「人這一輩子的功課,始終必須回到自身。」而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深切地希望自己可以做到不批判、不反感、不怨懟
Thumbnail
從噩夢中醒來的我,意識到自己又帶著期待自傷傷人,心中不免慨嘆:「人這一輩子的功課,始終必須回到自身。」而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深切地希望自己可以做到不批判、不反感、不怨懟
Thumbnail
一位女性個案 在感情上重複著同樣同樣的循環 明明是個勇敢的個性 但碰到對象就會成為無盡的包容 她不知道的是 以為自己總是碰到無法表達、內心封閉的男人 而自己總是一再的想金石為開 明知道關係不順利,仍然無法成為手先放開的那個 她其實也是學習身心靈的 但潛意識這個關卡真的並不容易 不是自己看見
Thumbnail
一位女性個案 在感情上重複著同樣同樣的循環 明明是個勇敢的個性 但碰到對象就會成為無盡的包容 她不知道的是 以為自己總是碰到無法表達、內心封閉的男人 而自己總是一再的想金石為開 明知道關係不順利,仍然無法成為手先放開的那個 她其實也是學習身心靈的 但潛意識這個關卡真的並不容易 不是自己看見
Thumbnail
本書的作者,用自己與母親的故事,告訴我們創傷如何在代間傳遞,以及這個傳遞如何被停止下來。 當受過嚴重創傷的父母無法適當回應孩子的需求,各式各樣的張力便無聲無息又極其殘酷地在孩子內在堆積。孩子在身體、情緒、思考、靈魂各個層面的渴求,不斷升起又不斷死去,無法累積出自己的存在。此時,虛弱空洞的孩子無論如何
Thumbnail
本書的作者,用自己與母親的故事,告訴我們創傷如何在代間傳遞,以及這個傳遞如何被停止下來。 當受過嚴重創傷的父母無法適當回應孩子的需求,各式各樣的張力便無聲無息又極其殘酷地在孩子內在堆積。孩子在身體、情緒、思考、靈魂各個層面的渴求,不斷升起又不斷死去,無法累積出自己的存在。此時,虛弱空洞的孩子無論如何
Thumbnail
  母親過世幾週後,我有個接受新聞雜誌《明鏡週刊》訪問的機會,以下便是我與訪問者艾兒可‧許密特(Elke Schmitter)及菲利浦‧歐姆克(Philipp Oehmke)的對話,這段對談一直糾纏著我直到寫了本書為止:    明鏡週刊:您說您的母親終身致力於找尋方法,揭開他人的創傷,但自己卻不知該
Thumbnail
  母親過世幾週後,我有個接受新聞雜誌《明鏡週刊》訪問的機會,以下便是我與訪問者艾兒可‧許密特(Elke Schmitter)及菲利浦‧歐姆克(Philipp Oehmke)的對話,這段對談一直糾纏著我直到寫了本書為止:    明鏡週刊:您說您的母親終身致力於找尋方法,揭開他人的創傷,但自己卻不知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