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明:從照顧人到守護記憶,從守護記憶到照顧人——讀《照護的靈魂》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九七四年我誤打誤撞進入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當住院醫師,首次親身承受排山倒海的文化衝擊,也因而對文化心理學、文化精神醫學及醫療人類學心嚮往之。新上任不久的主任聞言大樂,說:「我們等亞瑟.克萊曼(凱博文)一到,就要創設舉國第一的文化精神醫學中心。」原來亞瑟當時雖然年紀輕輕,早已數度在臺做這方面的研究,對種種民俗醫療尤其瞭若指掌,也早已享譽國際。我卻因人在金門服役一整年,與他在臺的時間正好錯過,失之交臂。
此後經年,「只聞樓梯響」,亞瑟無影無蹤,原來是邀約既多,哈佛一時又不肯放人。一九七六年他終於蒞任,醫學院第一場演講座無虛席。自此他馬不停蹄,迴診、開課、創辦專業雜誌、出版專書、開國際會議,一時間華大研究文化精神醫學及醫療人類學的風氣風起雲湧,儼然成為全美的先驅。
不久我有幸成為他的及門弟子,登堂入室,得識其夫人瓊安(凱博藝),終於比較瞭解亞瑟如此「少年得志」,其背後的祕密。亞瑟積極進取、直道而行、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往往不免因此而得罪人,同時也給自己帶來極大的壓力。瓊安溫文賢慧,撫養一對子女之外,還說服亞瑟精明(或許也有些難纏)新寡的母親搬到西雅圖,盡心照顧。「相夫教子」之外,她游刃有餘,不但說得一口流利的法語及華語,又鑽研中文古籍,與亞瑟一樣,對華人文化有深廣的熱忱與認識。或許可以說,亞瑟在事業上有如此巨大的成就、他的人生能夠過得如此豐富多彩,一大部分得歸功於瓊安。這裡面的許多點點滴滴,亞瑟在書裡已有詳盡、生動的描述,就不再在此贅述。
這本書更為難得的是,亞瑟自承,身為醫師,他在與瓊安的婚姻關係中,卻一直是個「被照顧者」。在頭三十六年的婚姻生活裡,他「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滿腦子都是工作與學問,幾乎從來都不曾過問柴米油鹽為何物。如果沒有二十多年前那一場劇變,他們這種「照顧與被照顧」的「完美組合」必然會繼續延續下去。亞瑟的文章風采、學術事業,如日中天。多年耕耘的豐碩成果,正等待收割。
瓊安五十九歲開始罹患的早發性阿滋海默症,延續十餘年,對他們兩人及親近的人而言,是一連串無止境的試煉。面對這場災難,兩人從惶惑、無助、憤怒到程度不等的接受與面對,這其中有無盡的反覆、無盡的調適。但是不論如何艱困,他們終能堅持到底、終能「白首偕老」。這固然因為他們有堅如磐石的愛情為基礎,也更因為他們諾言的兌現、道德的實踐,沒有什麼別的大道理,而就是要去做,要堅持地做下去。這樣的想法,一方面固有古希臘聖哲教誨為依據,同時也呼應了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理念。
亞瑟用這樣的身體力行,向我們揭示了許多層面的「勇敢」。首先,他勇於接受生命所呈現的事實,接受「盡人事」(醫學、科學、最好的照顧)的重要及有限性,也接受自己的軟弱面與局限。這樣的承受與覺悟,對一向驃悍不羈的亞瑟,自是一個莫大的考驗。
同樣困難的,是角色的轉換。在那亞瑟稱之為「黑暗的十年」裡,他從一個百分之百的被照顧者成功轉換成百分之兩百的照顧者。他學會的不只是洗衣、煮飯、付帳單,漸漸的還得照顧瓊安日常生活的繁瑣細節,從洗澡、梳頭到穿脫衣服,最後幾乎等同於養育一個嗷嗷待哺的初生嬰兒。但是比照顧嬰兒更困難的是,初老的阿茲海默症患者與她的照顧者分分秒秒,共同面對的是不斷的失落與「無常」(尤其是病程惡化及情緒反應的難以預測)。到了「翻臉不認人」(Capgras syndrome)的階段,不管兩人多年的感情如何地深厚,要不離不棄,真是需要莫大的涵養功夫。
長年照顧重病親人,最大的挑戰之一,應是如何在盡心盡力的同時,至少也還能保有一部分自己的生活。細讀本書,讀者或會感覺到,亞瑟在這點上是頗有一番掙扎的。直到最後階段,不管如何困難,他盡量帶著瓊安參加種種他們一向喜愛的活動,如宴會與音樂會等。更不容易的是,直到最後,他還帶著她天天上班、教課、全世界四處開會、演講。這樣的情形,我們親眼見證過好幾次,每次看得目瞪口呆。亞瑟眼觀四處、耳聽八方,往往上一秒還在探討深奧的學術問題,一轉身就即時制止瓊安可能會造成危險的動作。饒是如此,這樣長年的警覺,恐怕還是一個很大的壓力來源,也難免引起他擔心未能放下工作「全心」照顧瓊安,因而產生些許不安與自責。但是既然學術工作就是他人生意義的重心,放棄工作或者就等於放棄自己。放棄了自己,他又如何照顧瓊安?他對這兩難的抉擇,或許不是別人的力所能及,但是背後的問題,則值得每個人省思。
亞瑟的勇敢,最為讓我動容的,則是他揭露自我的勇氣。他對自己的信心,對瓊安生命意義的信心,對於「照護」如何深化人性的信心,讓他能夠在這本書裡坦誠無隱、生動描述他在這「黑暗十年」裡的種種難堪、心如刀割的痛苦、起伏轉折的心境。他也坦率地以他個人的成長歷程,來彰顯為何一般人,尤其男性,對照護的議題如此疏離。從來不知生父是誰的他,經歷了慘澹崎嶇的青少年期,上天下地追尋方向、認同,終於在認識瓊安之後有了安身立命的感覺。他們婚姻生活的前半段,瓊安照顧他,無微不至。瓊安病後,他照顧她,竭盡所能。也因為這個經驗,才讓他真正了解,一個人需要去照顧另外一個人,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寫這篇序文時,正好亞瑟應邀來加州大學舊金山校區演講。多年不見,亞瑟風采依舊,又增添了許多的自在從容。講到瓊安最後的時日時,他眉宇深鎖,眼光一時黯淡了下來。他說,守護對瓊安這個人的記憶,是此生必須一直做下去的功課。從照顧人到守護記憶,從守護記憶到照顧人,他的功課也正是我們每個人的功課。也正因為如此,展讀這本書,才會這麼地有意義。
文:林克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榮譽教授)

《照護的靈魂:哈佛醫師寫給失智妻子的情書》
The Soul of Care: The Moral Education of a Husband and a Doctor
作者:凱博文(Arthur Kleinman)
譯者:王聰霖
我成了她的引路人。
我牽著她的手,吻著她的手和臉頰,
一開始是為了提醒她,她是多麼被深愛著。
後來當她的認知功能惡化時,
牽手則是為了讓她安心,牽著她的人確實是我。
★ 哈佛醫師不只寫給妻子,也寫給所有照護者的深情之書。
★ 親身照顧妻子之後,作者赫然發現醫學專業反而讓他對照護摯愛毫無準備,進而省思醫療體系如何削弱了人們對於「照護」的認識和重視。
★ 在高齡化的臺灣,長期照護將是顯學。本書有許多充滿啟發的經驗,以及具體的建議,值得臺灣社會借鏡。
【延伸閱讀】
《談病說痛:在受苦經驗中看見療癒》凱博文(Arthur Kleinman)著
《道德的重量:不安年代中的希望與救贖》凱博文(Arthur Kleinman)著
《醫院裡的哲學家》李察.詹納(Richard Zaner)著
《醫院裡的危機時刻:醫療與倫理的對話》李察.詹納(Richard Zaner)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本自傳與其先前的著作有所不同,不僅娓娓道來凱博文專業生涯中力行的理論與實踐,即關於疾病苦痛的理解與照顧,也自我揭露了照護罹患阿茲海默症妻子時的茫然困頓與不知所措。精神科醫師善於聆聽苦痛的敘事,醫療人類學者擅於敘說生命的故事,慢性症病人或家屬熟悉生命的不適。這本書便是凱博文身兼各方角色......
醫學作為一種人文科學,其實正是凱博文教授一直以來對醫師與醫學教育發出的提醒。提醒意謂著遺忘。由於人們傾向將康復視為面對疾病的勝利,於是醫學成了武器,醫師成為戰士,終極目標則是戰勝「病魔」。如此,醫學成為與「病魔」的周旋,就經常與人的生存紋理擦身而過。
沒有什麼比重大疾病更得以讓人聚焦生命經驗與釐清生存的條件了。凱博文強調病人的病痛敘事,目的不在要求病人忠於歷史,而是理解病人如何創造敘事的意義,因其攸關患者的病痛與人生。換言之,醫者聆聽病人敘事的姿態,會影響病人如何訴說病痛,以及醫者聽到的是什麼。這不僅需要醫者的同理心,亦需勇氣。
對抗焦慮,人體有奧祕的調適過程,加上各種實用技巧,以遊戲心情多管齊下,思考會變得友善,心會寧靜,情緒會天天天晴。很多人和我一樣,焦慮的時候會感覺吸不到氣,因為吸不到氣,就變得更焦慮。這時,只要改變一個小小的環節就能影響整體,任何一種改變都會很有幫助,可帶來放鬆的正向效果。
「滾!給我滾!」我的妻子,瓊安,正對著她床邊的陌生人瘋狂地尖叫和拍打。她非常地激動和恐懼。「離開這裡,滾出去!」但那個被她視為陌生人的人是我,與她結縭超過四十年的丈夫。瓊安剛從午睡中醒來。這時是二〇〇九年夏季,地點在麻塞諸塞州的劍橋。我們在住了二十七年的家中臥室裡。
當你向一個曾經有心理疾病的人問,「你是怎麼好起來的?」時,其實你是在問一個哲學問題。如果你願意翻開《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的話,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少年,其實是三十歲出頭的蔡醫師,在異國充滿迷惘的身影。出身某大醫院體系的蔡醫師,受訓期滿之後卻想要離開原本的大醫院,而當被其他大醫院的科主任詢問……
這本自傳與其先前的著作有所不同,不僅娓娓道來凱博文專業生涯中力行的理論與實踐,即關於疾病苦痛的理解與照顧,也自我揭露了照護罹患阿茲海默症妻子時的茫然困頓與不知所措。精神科醫師善於聆聽苦痛的敘事,醫療人類學者擅於敘說生命的故事,慢性症病人或家屬熟悉生命的不適。這本書便是凱博文身兼各方角色......
醫學作為一種人文科學,其實正是凱博文教授一直以來對醫師與醫學教育發出的提醒。提醒意謂著遺忘。由於人們傾向將康復視為面對疾病的勝利,於是醫學成了武器,醫師成為戰士,終極目標則是戰勝「病魔」。如此,醫學成為與「病魔」的周旋,就經常與人的生存紋理擦身而過。
沒有什麼比重大疾病更得以讓人聚焦生命經驗與釐清生存的條件了。凱博文強調病人的病痛敘事,目的不在要求病人忠於歷史,而是理解病人如何創造敘事的意義,因其攸關患者的病痛與人生。換言之,醫者聆聽病人敘事的姿態,會影響病人如何訴說病痛,以及醫者聽到的是什麼。這不僅需要醫者的同理心,亦需勇氣。
對抗焦慮,人體有奧祕的調適過程,加上各種實用技巧,以遊戲心情多管齊下,思考會變得友善,心會寧靜,情緒會天天天晴。很多人和我一樣,焦慮的時候會感覺吸不到氣,因為吸不到氣,就變得更焦慮。這時,只要改變一個小小的環節就能影響整體,任何一種改變都會很有幫助,可帶來放鬆的正向效果。
「滾!給我滾!」我的妻子,瓊安,正對著她床邊的陌生人瘋狂地尖叫和拍打。她非常地激動和恐懼。「離開這裡,滾出去!」但那個被她視為陌生人的人是我,與她結縭超過四十年的丈夫。瓊安剛從午睡中醒來。這時是二〇〇九年夏季,地點在麻塞諸塞州的劍橋。我們在住了二十七年的家中臥室裡。
當你向一個曾經有心理疾病的人問,「你是怎麼好起來的?」時,其實你是在問一個哲學問題。如果你願意翻開《空橋上的少年》這本書的話,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少年,其實是三十歲出頭的蔡醫師,在異國充滿迷惘的身影。出身某大醫院體系的蔡醫師,受訓期滿之後卻想要離開原本的大醫院,而當被其他大醫院的科主任詢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在黑暗中,即使是一线微光,也常常能使航手找到北极星而修正他的航向。” 在我還沒進入療癒自己的路程中,自己經歷許多東西比如神經失調,憂鬱症等等的。我是如何從中走出來的,這個我會慢慢的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 在我還沒念大學前,其實也算經歷了很大的風波,我從一個極度很愛讀書的人變成對讀書一點樂趣也沒有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在尚未接觸牟尼精舍,尚未開始誦經修行前,我老是感覺自己的人生過得很不順,做什麼都受阻礙,壞習慣也很多。後來,在因緣際會下遇到精舍,因為當時真的太痛苦,已經處於人生低潮很久了,無論用什麼方法都不能改善,只好「死馬當活馬醫」,到牟尼精舍請示我所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時光飛逝,又到了這個雨紛紛的時節。「清明」,總是令人沉悶,不認識的親戚、無法理解的儀式、以及不斷被叮囑的各類禁忌。彷彿要理解「慎終追遠」,就得等到成為「大人」的那天。 然而,在某種程度上, 那天將不會到來。
Thumbnail
我們在百年內讓整個地球幾乎變了一個樣子,工業革命的確是人類史上極為重大的突破,它使人們的生活徹底翻轉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世界,也幾乎都是工業革命後的成果。但是這樣的巨大成就,以某個角度來說,它也是一把雙面刃。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在黑暗中,即使是一线微光,也常常能使航手找到北极星而修正他的航向。” 在我還沒進入療癒自己的路程中,自己經歷許多東西比如神經失調,憂鬱症等等的。我是如何從中走出來的,這個我會慢慢的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 在我還沒念大學前,其實也算經歷了很大的風波,我從一個極度很愛讀書的人變成對讀書一點樂趣也沒有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在尚未接觸牟尼精舍,尚未開始誦經修行前,我老是感覺自己的人生過得很不順,做什麼都受阻礙,壞習慣也很多。後來,在因緣際會下遇到精舍,因為當時真的太痛苦,已經處於人生低潮很久了,無論用什麼方法都不能改善,只好「死馬當活馬醫」,到牟尼精舍請示我所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時光飛逝,又到了這個雨紛紛的時節。「清明」,總是令人沉悶,不認識的親戚、無法理解的儀式、以及不斷被叮囑的各類禁忌。彷彿要理解「慎終追遠」,就得等到成為「大人」的那天。 然而,在某種程度上, 那天將不會到來。
Thumbnail
我們在百年內讓整個地球幾乎變了一個樣子,工業革命的確是人類史上極為重大的突破,它使人們的生活徹底翻轉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世界,也幾乎都是工業革命後的成果。但是這樣的巨大成就,以某個角度來說,它也是一把雙面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