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宣穎:有盡的人生與無盡的照顧——讀《照護的靈魂》

更新於 2022/11/1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二〇〇六年秋天我初抵美國東岸,進入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就讀,頭一年間對於我往後的指導教授——凱博文——最感到困惑的,便是他與妻子凱博藝(本書就其英文原名直譯為「瓊安」)的關係。還記得第一次走進他的辦公室,印象深刻的除了豐富的藏書,還有那四面八方都可以看到妻子照片的擺設,「這位老師非得要讓訪客覺得他很愛妻子不可」,我心裡這樣想著。接著我發現教授在許多場合會把妻子帶在身邊,大班講課的時候妻子坐在第一排,小班討論課的時候妻子則坐在他身邊,「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是許多學生心中的疑問,教授並沒有多做解釋,然而我們漸漸能看出,多數時候只是靜靜坐著的師母可能有認知或情緒方面的問題,使得教授偶爾要放下講課來安撫她。
往後幾年有更多機會看到類似的場景,師母的阿茲海默症在系上變得廣為人知的同時,病情也逐漸惡化,教授有時也顯得吃力。大約在那段時間,他加入《刺胳針》(Lancet)雜誌〈醫學的藝術〉(The Art of Medicine)專欄,不定期撰寫短文,而「照護」——事實上已經成為他的日常工作——是這一系列文章中最鮮明的主題。對我這樣晚到的學生來說,教授的形象不只是學者或醫師,同時也是照顧者,而傳說中熱心幫助華人學生、通曉中國古典文學與藝術的師母,已經成了不容易溝通的照顧對象。除了愛情與親情的責任,教授把照護看成是醫療人類學的實踐,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一種從中更理解人性、成為更完滿的人的「道德體驗」(moral experience),這不得不為之事也是一種身教,感動與衝擊身邊的人。
《照護的靈魂:哈佛醫師寫給失智妻子的情書》不但記錄了這段長達十年的艱困旅程,也可以看成是凱博文教授的回憶錄。書的前半部從原生家庭與童年談起,歷經不同的求學階段,最後在醫學院時期認識妻子並且結婚生子。這些片段勾勒出他的成長過程中和照護有關的遭遇,也提供了窺看他學術生涯「後台」的難得機會,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個已經成為經典的民族誌研究:七〇年代對台灣醫療文化的宏觀考察(可說是當代醫療人類學的開山之作,其中以乩童研究最為人熟知),以及八〇年代初期在湖南長沙透過「神經衰弱」(neurasthenia)這個在美國已經過時的診斷對文革創傷的探索(在中國精神醫學界引發重大爭議,也是十年後「社會苦難」這個重要概念的先聲)。他回溯自己的學術傳承,回憶起老師艾森伯格教授,也透露自己在生涯早期多麼狂熱不倦地工作,而讓這一切成為可能的,是妻子對他以及對整個家庭的支持與照顧。
在我這樣的後輩眼中,凱博文教授的意志力與遠見可說是不可思議,他在七〇年代出道時的幾篇文章——彼時他的寫作仍帶有強烈的醫學風格——就幾乎包含了未來四十多年所有思想發展的雛形,這大概是因為他思索的始終是最基礎而廣泛的問題,面對一片荒蕪,他不畏懼花費大半生起造一座城市。這一路層層遞進從七〇年代對台灣多元醫療地景的描繪起步,八〇年代的他確立了側重意義、體驗與敘事的「哈佛學派」的領導地位,九〇年代後期他以「社會苦難」(social suffering)的概念整合以「柏克萊學派」為代表、側重政治經濟學的批判醫療人類學,新世紀之後又引領了學科的「道德轉向」(moral turn),如同他演講時喜歡提的比喻,學術生涯就像是樂手一次又一次的排演,在指揮「再彈奏一遍」的重複命令下,演奏得更好更美。
凱博文教授十多年前開始將研究重點轉移到「care」上面,care這個幼稚園程度的英文字起源於古德文,最主要的意思大概分成「關心」(包含心靈的負擔與痛苦、注意力與在意)與「照顧」(在實際作為之外也包含照看、引領之意)兩個高度相關的面向,如同書中提醒的,在不同社會文化中,這個字或許會對應到不太一樣的意義光譜(例如華人社會中的「管」或「管教」)。三、四年前,在《刺胳針》雜誌一系列短文之後,凱博文教授與英國社會學家伊恩.威爾金森(Iain Wilkinson)發表了《對社會的熱情:我們如何思考人類苦難》(A Passion for Society: How We Think about Human Suffering)這本企圖宏大的理論專書,兩位作者挖掘出一條入世而非抽離、把苦難的關懷與解除放在純粹知識生產之上的社會思想史系譜,書的最後兩章回到實踐與照顧這兩個緊密相關的主題,也預示了現下這本更加有血有肉的書的面世。
脫去艱澀的理論語言,《照護的靈魂》回到說故事本身,老去的精神科醫師與人類學家藉此和更廣大的讀者分享他的人生經歷與智慧(wisdom),同時也希望將「照護」這個醫療最核心、但恐怕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帶回到相關公共政策的討論中。無論是在健康不平等與保險政策等議題熱烈爭議中的美國,或是引以為傲的全民健保在人口老化、醫護過勞等因素下苦撐待變的台灣,本書都揭示了回歸到這個基本問題的可能出路,值得民眾、專業人員、與政策制定者思考。
最後,這本書也是凱博文教授寫給一世愛人的輓歌,這個哀悼的過程也仍是照護的一部分。在書的最後幾章,讀者將透過作者親密的眼光,看著他深愛的妻子抵達阿茲海默症的末期,身心一步步敗毀,最終走向死亡,而後留下來的他與家屬處理相關後事,我相信讀者必能在字句間感受到作者的錐心之痛。失去愛妻將近一年之後,教授曾在《刺胳針》雜誌的專欄中分享自己的喪妻經驗,他質疑精神醫學對憂鬱症診斷標準的放寬,是將人類經驗正常的一部分粗暴地化約為疾病的症狀,並據此捍衛哀傷的正當性與必要。七年之後這本曠日廢時的書終於出版,這當然是一個階段的結束,從作者或研究者的角度來說也是又一個重大成就,然而愛、照護、與哀悼是否就此結束?一般人常說的「放下」如何可能?或許就如作者在結語中暗示的,這些東西是人生的一部分,在人生中沒有盡頭。
文:黃宣穎(精神科專科醫師、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照護的靈魂:哈佛醫師寫給失智妻子的情書》
The Soul of Care: The Moral Education of a Husband and a Doctor
作者:凱博文(Arthur Kleinman)
譯者:王聰霖
我成了她的引路人。
我牽著她的手,吻著她的手和臉頰,
一開始是為了提醒她,她是多麼被深愛著。
後來當她的認知功能惡化時,
牽手則是為了讓她安心,牽著她的人確實是我。
★ 哈佛醫師不只寫給妻子,也寫給所有照護者的深情之書。
★ 親身照顧妻子之後,作者赫然發現醫學專業反而讓他對照護摯愛毫無準備,進而省思醫療體系如何削弱了人們對於「照護」的認識和重視。
★ 在高齡化的臺灣,長期照護將是顯學。本書有許多充滿啟發的經驗,以及具體的建議,值得臺灣社會借鏡。
【延伸閱讀】
《談病說痛:在受苦經驗中看見療癒》凱博文(Arthur Kleinman)著
《道德的重量:不安年代中的希望與救贖》凱博文(Arthur Kleinman)著
《醫院裡的哲學家》李察.詹納(Richard Zaner)著
《醫院裡的危機時刻:醫療與倫理的對話》李察.詹納(Richard Zaner)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亞瑟的勇敢,最為讓我動容的,則是他揭露自我的勇氣。他對自己的信心,對瓊安生命意義的信心,對於「照護」如何深化人性的信心,讓他能夠在這本書裡坦誠無隱、生動描述他在這「黑暗十年」裡的種種難堪、心如刀割的痛苦、起伏轉折的心境。他也坦率地以他個人的成長歷程,來彰顯為何一般人,尤其男性,對照護的議題如此疏離。
這本自傳與其先前的著作有所不同,不僅娓娓道來凱博文專業生涯中力行的理論與實踐,即關於疾病苦痛的理解與照顧,也自我揭露了照護罹患阿茲海默症妻子時的茫然困頓與不知所措。精神科醫師善於聆聽苦痛的敘事,醫療人類學者擅於敘說生命的故事,慢性症病人或家屬熟悉生命的不適。這本書便是凱博文身兼各方角色......
醫學作為一種人文科學,其實正是凱博文教授一直以來對醫師與醫學教育發出的提醒。提醒意謂著遺忘。由於人們傾向將康復視為面對疾病的勝利,於是醫學成了武器,醫師成為戰士,終極目標則是戰勝「病魔」。如此,醫學成為與「病魔」的周旋,就經常與人的生存紋理擦身而過。
沒有什麼比重大疾病更得以讓人聚焦生命經驗與釐清生存的條件了。凱博文強調病人的病痛敘事,目的不在要求病人忠於歷史,而是理解病人如何創造敘事的意義,因其攸關患者的病痛與人生。換言之,醫者聆聽病人敘事的姿態,會影響病人如何訴說病痛,以及醫者聽到的是什麼。這不僅需要醫者的同理心,亦需勇氣。
對抗焦慮,人體有奧祕的調適過程,加上各種實用技巧,以遊戲心情多管齊下,思考會變得友善,心會寧靜,情緒會天天天晴。很多人和我一樣,焦慮的時候會感覺吸不到氣,因為吸不到氣,就變得更焦慮。這時,只要改變一個小小的環節就能影響整體,任何一種改變都會很有幫助,可帶來放鬆的正向效果。
「滾!給我滾!」我的妻子,瓊安,正對著她床邊的陌生人瘋狂地尖叫和拍打。她非常地激動和恐懼。「離開這裡,滾出去!」但那個被她視為陌生人的人是我,與她結縭超過四十年的丈夫。瓊安剛從午睡中醒來。這時是二〇〇九年夏季,地點在麻塞諸塞州的劍橋。我們在住了二十七年的家中臥室裡。
亞瑟的勇敢,最為讓我動容的,則是他揭露自我的勇氣。他對自己的信心,對瓊安生命意義的信心,對於「照護」如何深化人性的信心,讓他能夠在這本書裡坦誠無隱、生動描述他在這「黑暗十年」裡的種種難堪、心如刀割的痛苦、起伏轉折的心境。他也坦率地以他個人的成長歷程,來彰顯為何一般人,尤其男性,對照護的議題如此疏離。
這本自傳與其先前的著作有所不同,不僅娓娓道來凱博文專業生涯中力行的理論與實踐,即關於疾病苦痛的理解與照顧,也自我揭露了照護罹患阿茲海默症妻子時的茫然困頓與不知所措。精神科醫師善於聆聽苦痛的敘事,醫療人類學者擅於敘說生命的故事,慢性症病人或家屬熟悉生命的不適。這本書便是凱博文身兼各方角色......
醫學作為一種人文科學,其實正是凱博文教授一直以來對醫師與醫學教育發出的提醒。提醒意謂著遺忘。由於人們傾向將康復視為面對疾病的勝利,於是醫學成了武器,醫師成為戰士,終極目標則是戰勝「病魔」。如此,醫學成為與「病魔」的周旋,就經常與人的生存紋理擦身而過。
沒有什麼比重大疾病更得以讓人聚焦生命經驗與釐清生存的條件了。凱博文強調病人的病痛敘事,目的不在要求病人忠於歷史,而是理解病人如何創造敘事的意義,因其攸關患者的病痛與人生。換言之,醫者聆聽病人敘事的姿態,會影響病人如何訴說病痛,以及醫者聽到的是什麼。這不僅需要醫者的同理心,亦需勇氣。
對抗焦慮,人體有奧祕的調適過程,加上各種實用技巧,以遊戲心情多管齊下,思考會變得友善,心會寧靜,情緒會天天天晴。很多人和我一樣,焦慮的時候會感覺吸不到氣,因為吸不到氣,就變得更焦慮。這時,只要改變一個小小的環節就能影響整體,任何一種改變都會很有幫助,可帶來放鬆的正向效果。
「滾!給我滾!」我的妻子,瓊安,正對著她床邊的陌生人瘋狂地尖叫和拍打。她非常地激動和恐懼。「離開這裡,滾出去!」但那個被她視為陌生人的人是我,與她結縭超過四十年的丈夫。瓊安剛從午睡中醒來。這時是二〇〇九年夏季,地點在麻塞諸塞州的劍橋。我們在住了二十七年的家中臥室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外皮上不滅的藍色火焰,內裏包裹著自製的冰淇淋,科學甜點「熱烤阿拉斯加」就此端上桌,承載了自古至今廚師們對美食記憶的傳承。從烹煮「小牛肉」的耐心,到剝除蝦殼的細節,細緻地調配出提味的「勃根地醬」或是倒入白醬滿溢的「奶油酥盒」,每一個步驟都交錯並行著,考驗了廚師帶動整個廚房的功力,電影開演的三十分鐘就如
Thumbnail
88元就可以看電影!https://magichour.app/premium?code=RN69838E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莫斯科行動 劇情:1990年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吸引許多中國人從北京搭烈列車前往莫斯科淘金。1993年5月26日到31日,中國警察在出境之後下了列車,在到達莫斯
Thumbnail
於PTT Space舉行的黃萱個展《分心》,是涵括裝置、攝影和錄像的近期作品呈現。而雖然行動並未實際在展間發生,不過本展尚有「行為」作為作品重要元素,橫跨在「裝置、攝影和錄像」的中間地帶,即:錄下了行動的錄像、拍下行動收穫的照片、行動成果的物件等。由於實際不見藝術家本人,「行為」此一元素似乎
Thumbnail
一樁女子失蹤懸案,竟是神秘作曲家金道河(黃旼炫飾)的前女友,曾被列為殺人嫌疑犯的他,成天戴著口罩,過著遮掩的生活,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來到連瑞洞遇見曾經在公車上幫助過他的穆率熙(金所泫飾),天生擁有辨識謊言的超能力,從不相信他人的「謊言獵人」,遇上從不說謊的神秘作曲家,一同揭開此樁懸案的真兇。
Thumbnail
今年金鐘獎入圍名單日前公布,其中戲劇類的範疇對向來自封「台劇大使」的我來說,更是全情投入在為喜歡的「角色」或演員集氣。但獎項名額就是那麼多,總是會有許多遺憾,這篇就來談談我心中的幾個遺珠,單純以一個觀眾的角度,並非專業劇評,如果你有其他想法也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姚淳耀《我願意》:姚淳耀在《我願意》
Thumbnail
幾年前,某富二代朋友來我工作室開會時,突然丟了一個重量級大八卦給我,還問我是不是真的......
Thumbnail
醫療人員緊急插管,就是和病患一樣,一起靠近了 【死亡最近的地方】。 在4月份,國際期刊JAMA  JAMA.2020;323(20):2027-2028. doi:10.1001/jama.2020.6627 研究人員模擬在緊急情況下,在病人的緊急插入呼吸管過程中,病人反射的咳了兩次,看看共有8名
Thumbnail
由於從小到大,我就是在6種語言的國家長大,這些6種語言會聽、會說、會寫,是我在國際上遊走的優勢。 今天用科學的腦角度,看看會多語言的腦,有什麼變化 ... 先說答案 :  會說多種語言的大腦, 跟只會說一種語言的人相比 大腦運作上有差異。 歷史不允多語言 1.文化認同感 古代人的文化認同,只要
Thumbnail
來自西班牙與義大利的重症團隊的研究,收集1980個重症患者與2381個輕症對照組。研究發現: 血型A型的患者有最高風險成為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風險:1.45倍)! 而血型O型的風險最低,為0.65倍! 為什麽? 一定是 O血型或A血型 ??? 我有趣的整理近年血型和疾病的相關文獻。 我們先看您日常
Thumbnail
北京傳出鮭魚有驗出嘩然。 倒楣的魚,被人類宰殺了,還要被人類誣陷啊! 原來這是群眾還在大流行恐懼中,只要魚有驗出COVID 19 ,就是魚有COVID 19感染 ?  跨物種的COVID19 好奇怪,當時有新聞在水果上和羊都驗出病毒、怎麼沒有人懷疑跨物種的COVID19? 更何況,這次是在魚市場一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外皮上不滅的藍色火焰,內裏包裹著自製的冰淇淋,科學甜點「熱烤阿拉斯加」就此端上桌,承載了自古至今廚師們對美食記憶的傳承。從烹煮「小牛肉」的耐心,到剝除蝦殼的細節,細緻地調配出提味的「勃根地醬」或是倒入白醬滿溢的「奶油酥盒」,每一個步驟都交錯並行著,考驗了廚師帶動整個廚房的功力,電影開演的三十分鐘就如
Thumbnail
88元就可以看電影!https://magichour.app/premium?code=RN69838E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莫斯科行動 劇情:1990年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吸引許多中國人從北京搭烈列車前往莫斯科淘金。1993年5月26日到31日,中國警察在出境之後下了列車,在到達莫斯
Thumbnail
於PTT Space舉行的黃萱個展《分心》,是涵括裝置、攝影和錄像的近期作品呈現。而雖然行動並未實際在展間發生,不過本展尚有「行為」作為作品重要元素,橫跨在「裝置、攝影和錄像」的中間地帶,即:錄下了行動的錄像、拍下行動收穫的照片、行動成果的物件等。由於實際不見藝術家本人,「行為」此一元素似乎
Thumbnail
一樁女子失蹤懸案,竟是神秘作曲家金道河(黃旼炫飾)的前女友,曾被列為殺人嫌疑犯的他,成天戴著口罩,過著遮掩的生活,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來到連瑞洞遇見曾經在公車上幫助過他的穆率熙(金所泫飾),天生擁有辨識謊言的超能力,從不相信他人的「謊言獵人」,遇上從不說謊的神秘作曲家,一同揭開此樁懸案的真兇。
Thumbnail
今年金鐘獎入圍名單日前公布,其中戲劇類的範疇對向來自封「台劇大使」的我來說,更是全情投入在為喜歡的「角色」或演員集氣。但獎項名額就是那麼多,總是會有許多遺憾,這篇就來談談我心中的幾個遺珠,單純以一個觀眾的角度,並非專業劇評,如果你有其他想法也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姚淳耀《我願意》:姚淳耀在《我願意》
Thumbnail
幾年前,某富二代朋友來我工作室開會時,突然丟了一個重量級大八卦給我,還問我是不是真的......
Thumbnail
醫療人員緊急插管,就是和病患一樣,一起靠近了 【死亡最近的地方】。 在4月份,國際期刊JAMA  JAMA.2020;323(20):2027-2028. doi:10.1001/jama.2020.6627 研究人員模擬在緊急情況下,在病人的緊急插入呼吸管過程中,病人反射的咳了兩次,看看共有8名
Thumbnail
由於從小到大,我就是在6種語言的國家長大,這些6種語言會聽、會說、會寫,是我在國際上遊走的優勢。 今天用科學的腦角度,看看會多語言的腦,有什麼變化 ... 先說答案 :  會說多種語言的大腦, 跟只會說一種語言的人相比 大腦運作上有差異。 歷史不允多語言 1.文化認同感 古代人的文化認同,只要
Thumbnail
來自西班牙與義大利的重症團隊的研究,收集1980個重症患者與2381個輕症對照組。研究發現: 血型A型的患者有最高風險成為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風險:1.45倍)! 而血型O型的風險最低,為0.65倍! 為什麽? 一定是 O血型或A血型 ??? 我有趣的整理近年血型和疾病的相關文獻。 我們先看您日常
Thumbnail
北京傳出鮭魚有驗出嘩然。 倒楣的魚,被人類宰殺了,還要被人類誣陷啊! 原來這是群眾還在大流行恐懼中,只要魚有驗出COVID 19 ,就是魚有COVID 19感染 ?  跨物種的COVID19 好奇怪,當時有新聞在水果上和羊都驗出病毒、怎麼沒有人懷疑跨物種的COVID19? 更何況,這次是在魚市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