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到了鈴木第二冊的最後一首!這首Bourrée(布雷舞曲)由著名的巴洛克時期作曲家韓德爾(G.F. Händel)所做,原曲為G大調長笛奏鳴曲當中的第四樂章,作品編號HWV 363b,作於1732年。建議先聆聽原曲,了解巴洛克正統的表現方式(影片中約6分21秒處):
雖然這首Bourrée占了一頁多的版面,但實際上是大二段結構各自反覆:
由上面的譜可知,其實第8小節的第四拍,就是開始重複A段 。而16小節第四拍(譜上的17應該註明在該行第一個小節線上才對)開始是B段,第32小節第四拍開始又重複了B段。
紅色底線:espressivo意思是「有表情地」,無論是圓滑線與分弓的演奏、音量的瞬間變化都可以明顯些。
藍色框框:將漸強的時間拉得較長,因此要利用一連串的分弓,把弓越拉越開,才能順勢作出漸強。
紅色框框:第二把位指法。其中有藍色圈圈的地方表示可以做「連頓弓」,也就是4指的A可以讓弓稍微頓一下,這是因為前一個E音也是4指,同一指法在兩弦上互換很難做出真正的圓滑線,所以允許稍微頓弓。但要注意弓量是否足夠。
速度上來說,影片的長笛原始版吹奏速度較快,但我們的教材上只標示著Allegretto,因此速度落在每拍約100即可。
從長笛的原始演奏版我們可以得知,大多數沒有圓滑線的八分音符要演奏得比較斷,這是巴洛克風格的緣故。另外,雖然樂譜看起來複雜,但仍然由最簡單的曲式出發,由此分析結構,會幫助你更加有效率地練習。
歡迎點擊追蹤來關注嵐音社最新文章,
也歡迎您點擊個人頁面中的FB與IG連結,來追蹤我們不同於文字的最新影音動態!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贊助我們,或是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