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活著的時候沒人在乎,死了的時候就很多人有興趣」
在上週終於找到時間好好的來欣賞這齣不斷被推薦的台劇「誰是被害者」,全劇共8集,剛好是我最喜歡的影集長度。在看完了整部影集及每段影集後面導演與演員們的想法後,主觀地整理出為什麼「誰是被害人」吸引人的三大原因,如果你沒有看過的話,建議你可以先看完再來看我的分享,以免被爆雷喔!
燒腦的推理劇情
死者究竟是誰?
影集從第一集開始就出現了一名死者,依照現場以及屍體狀況,斷定是一起自殺事件,而透過飯店中遺留的隨身物品與證件斷定,死者是一名43歲的玉女歌手蘇可芸(丁寧 飾)。不過在法醫驗屍後卻發現屍體的特徵顯示,死者應該是一名男性,從此命案偵辦方向由自殺改成他殺。
是他殺還是自殺?
之後的每一集都不斷的發生新的命案,死者卻被發現都跟前一次的命案有關,似乎都在試著傳達什麼樣的訊息。主角方毅任(張孝全 飾),是一名患有亞斯伯格症的鑑識官,他在第一起命案的證物中發現一個指紋,經比對後竟然是屬於他女兒江曉孟(李沐 飾)的指紋,雖然在曉孟小時候的一次意外之後,方毅任就離開了曉孟母女,決定不再介入他們的生活,但這次竟意外的發現女兒捲入了一起命案,為了保護女兒,他決定竄改證物資料,並且用自己的方法找到女兒。
每個「被害者」背後的故事
追求「被理解」與「被認同」的過程
劇情的後期,我們知道這些命案中,每一位「被害者」都是透過自殺來完成彼此的「遺願」,透過死亡來控訴自己所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並且讓世人看見。游誠皓(黃河 飾)希望家人理解他的性別認同;蘇可芸希望觀眾能夠記住他的歌聲;莊秉榮(鄭人碩 飾)希望世界知道是他做出那些木雕作品;張聰健(陳家逵 飾)希望公司不要踐踏他的付出;劉光勇(夏靖庭 飾)希望他能得到被害者家屬的原諒;江曉孟希望重新得到爸爸方毅任的目光,完成媽媽的遺願。
這樣的故事,其實不斷地在自己身邊發生,甚至是在自己身上,因為人生不就是一個不斷追求「被理解」與「被認同」的過程嗎?但諷刺的是,如果沒有一個悲壯的開場,這些故事似乎就不足以為人所知,也不再有價值。
方毅任的轉變
亞斯伯格症的患者缺乏理解情感的能力,而劇中主角方毅任,因為他的亞斯伯格症而被同學同事排擠、離開了妻子女兒。其實方毅任也是在追求被理解與被認同,他以為結了婚就能像大家一樣過著平凡的日子;他以為離開妻子女兒對他們就是最好的決定。不過他在追蹤曉孟的過程中發現他錯了,他終於了解到曉孟的故事與她的痛苦,最後在與女兒的對話中,方毅任說出了對女兒的感情與虧欠,父女都得到了彼此最想要的「理解」。
生與死的辯證
用死亡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整部劇的最後圍繞在「自殺」的議題上。李雅均(林心如 飾)認為死也可以死得有價值,她認為她了解他們、知道他們的痛苦,所以她讓這些一起做自殺輔導的同伴們,彼此完成心願並且結束生命,透過自殺來點燃自己,像煙火一樣,照亮他人然後消逝在空中。
活著比死更需要勇氣
相較於李雅均的,記者徐海茵(許瑋甯 飾)則是一個相對正向的存在。在徐海茵小時候,他爸爸因為無法承受債務的壓力,所以選擇帶著妻小去自殺,讓她有了「被自殺」的陰影。對於父親的離開,他無法諒解,直到自己碰上了「遺願命案」,讓她得以了解每一個選擇背後的故事,也正因為她看到了每一個故事,所以他了解,學會面對痛苦,想盡辦法活下去,你才能看到這些改變帶來的結果。
這樣的對於「自殺」亦或是「生死」的辯證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卻是個必須持續的討論。選擇沒有所謂對錯,但不應該只是看到誰做了什麼樣的選擇,而是每一次選擇背後的原因是什麼。這齣劇會如此精彩,因為它帶出了這樣的矛盾,讓觀眾思考自己的選擇又會是什麼。
鑑識是透過人留下來的跡證,去了解人怎麼做與為什麼做。但諷刺的是,往往都是在這些人死後,我們才透過遺物,拼命的想了解他們生前的樣子
這句話是在影集最一開頭,鑑識老師所說的話,這句話其實就帶出了整個劇情的重點。我們隨著方毅任跟徐海茵一步一步抽絲剝繭,看到每個被害者生前的故事,這樣沈重的心情,直到方毅任為了救下江曉孟,在懸崖邊真情流露,然後奮不顧身地從懸崖一躍而下後來到了高潮。最後在方毅任與江曉孟父女的和解,以及被害者們家屬重新振作的故事迎來溫暖的結局,並在我們心中留下一絲絲餘溫。
這部影集我非常喜歡,也真的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台劇,非常推薦你一定要追。
艾克森跟你說,「誰是被害人」真的不追不行!
艾克森推薦:10分
劇情:10分/燒腦:9分/卡司: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