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期待也焦慮很久的面試日,不知道為什麼硬是在心裡提醒了好幾天,即使心吊著也不會有什麼幫助,但也是掛記著一邊在生活中累積答案,為什麼得要去到那邊的答案。
雖然一定,實際去到那邊後會有煩惱不完的情境,但還是想讓自己懷著飽滿的金黃色期待,太容易懷疑了,一直都太容易在快喜歡上之前先深深懷疑,對所有人,還有所有機遇,都保持了退後一步的懷疑跟反思,雖然仍是好事,但也讓我缺少了滿懷憧憬、願意全心投入的機會,所以這次即使仍舊還是突然冒出了懷疑,試著讓我自己感覺這可能也不是最好的選擇、那些錯過捨棄的才是,但實在是太浪費了!我就是想要全心喜歡!就算最後跌跤失望了,我也會自己收拾的!不用你為我擔心!
慶幸的是,抓回了全心期待跟興奮的狀態,但也因為之前下的覺悟,讓我能夠平穩的表現和面對這些興奮,是穩紮穩打的前進著,不卑不吭不焦躁地表達我想到那邊的渴望。面對大多數人,可能我都還是很難解釋心中的主幹到底是什麼,但最近應該可以稍稍說說看:我想要讓所有可能性都值得被考慮,我想要讓人看見限制並試著前進,我想要療癒大家,我想讓人看見踏實前進的可能性。
因為總是看到周遭的人,試著述說什麼時,充滿著既定或習慣的限制,用了「我不適合...」「無法...」「不能...」的句式開頭一切想法,但這些既能被這麼清晰地表達出來,不就也代表能夠突破嗎?《被討厭的勇氣》雖然因為是暢銷書我就沒有特別去讀(反骨出現了!)但最近老高介紹了之後,才發現深感認同,那正是我一直在我心底建立的思考習慣,也是我對於「現實、世界、自我」三者互動的認知。國中時的座右銘是:「沒有想不想,只有要不要」,現在則會說「在心底確信的就能實現」。
這幾年風行的自我療癒文章,面對佛洛伊德一派的自我、本我之分、內在小孩傷痕累累、依附理論不是焦就是逃,這些既有現象的描述讓我們感覺被理解,但並不能讓我們有能力跨越,反而某種程度是加深了確信。看久了就越加深心底的受害者、情節,但也是將自己放置在「破碎」、「不完整」、「受害者」等等的位置讓我感覺安全,代表我有某程度的病,我不需要那麼正常。但我最終還是因為嫉妒發現,感受到我還是想要所謂的正常,將自己放置在不正常的位置,只是想要逃避沒有成為理想的失望,並沒有真正跨越「正不正常、完不完整、好不好」的二分法。
發現自己會在他人身上渴求拯救,覺得因為對方能自處的很好,能為我帶來救贖時,才看見一切的幻象。我並不想被拯救,我也不想因為對方能提供陽光就依賴他,我想靠我自己站起來,而且這樣的依賴會形成病態的關係,所以我離開了。這可能是必要的過程,往後才開始有勇氣發想,那我理想的關係是什麼,原來是能互相傾聽的依賴,但自己走得很穩的獨立。
所有一切的啟蒙,還是很感謝認知到心底的破洞。曾經,因為認知到原來我跟周遭的人,會有的想法全都不一樣時而崩潰,「怎麼我這樣想全是錯的、不好的、不正常的」,過了很久,有了越來越多的認識之後,才知道要跨越的到底是什麼。從受害者弱勢被動無力的位置,開始長出自己站得直的能力。感受過愛之後,才能開始想像那自己愛自己是什麼感覺,才開始全然接納自己,才開始在一日日之中活出自己的正常。也在往後跟人的互動中,看見更多對方內心的限制跟渴望。意外的,很想療癒好周遭所有的人,希望重視的人都全力的活出自己想要的路。潤雨細無聲,所以我要繼續從我自己做起,讓別人看見改變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