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焦點─日本在中國南京製造的世代仇恨
1937年 日本侵略軍攻佔中華民國首都南京,展開2波長達6週的瘋狂屠殺,至少30萬名解除武裝的士兵和手無寸鐵的無辜平民慘遭殺害,殘酷的暴行受到同盟國的同聲譴責,也激起中國人民同仇敵愾,與日本侵略軍對抗到底的堅強決心,8年後以血肉長城贏得最後勝利。
日本侵略軍於7月7日在北平近郊發動盧溝橋事件,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正式對日本宣戰,擁有優良武器裝備的日本侵略軍迅速攻佔北平和天津,繼續揮軍南下,11月12日攻佔經濟金融中心上海,震動距離上海車程4小時的南京。
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在上海失守後發表「移駐重慶宣言」,將首都由江蘇南京撤退遷往大後方的四川重慶建立戰時首都,強調將以最廣大的規模,從事更持久的戰鬥,繼續和日本進行長期抗戰,指派唐生智就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同時增兵10萬人展開南京保衛戰,下令死守與南京共存亡。
日本侵略軍6個師團約20萬人,由華中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11月25日兵分3路從上海進攻南京,12月9日對唐生智發出招降書未獲回應,10日展開全面進攻,12日攻抵南京城外圍,唐生智下達棄城令後率先渡江逃亡,大軍群龍無首,全面放棄抵抗四處潰散,南京城陸路交通已被日本侵略軍全面封鎖,唯一的逃難之路是長江,但所有渡船早已被唐生智下令銷毀,南京城有如熱鍋上的螞蟻,空氣中瀰漫慌亂、驚恐、肅殺之氣,人人自危。
日本侵略軍於13日從雨花門、光華門、中華門三路進入不設防也不抵抗的南京城內,立即展開清街運動逐戶搶劫、強姦、殘殺手無寸鐵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軍人,17日舉行勝利入城式後,繼續擴大暴行範圍,展開長達6週的大屠殺,直到1938年1月受到國際譴責,將指揮官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等80名將領調回日本後才放下屠刀,開始清理血腥的南京,但卻無法清除悲慘的歷史記憶。
南京淪陷且遭到殘暴血腥屠殺後,汪精衛、孔祥熙和于佑任等國民黨黨政高層,以及胡適和傅斯年等意見領袖都主張與日本議和,領導中日抗戰的蔣介石堅持「與其屈服而亡,不如戰敗而亡」,號召全國軍民犧牲奮鬥,除拚戰拚命外,再無第二條道路,中日戰爭的戰火持續全面延燒。
根據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日本首都東京展開的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南京大屠殺共集體屠殺28起,19萬多人被集體槍殺和活埋,零星屠殺858件,收埋屍體達15萬具,其中3萬多具集體焚燒掩埋,其餘丟棄到長江,浩浩長江水流因而一度減緩,浮屍千里慘狀不想可知。松井石根1946年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並以絞刑處死,谷壽夫1947年被引渡到南京公開執行槍決示眾。
日本政府於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始終淡化甚至否認南京大屠殺,松井石根和谷壽夫也被供奉在被視為日本軍國主義象徵的靖國神社,數度引爆日本與共產黨中國的外交衝突,在中國人民間更留下始終無法癒合化解的歷史仇恨,甚且完全無法理解大和民族的靈魂歸屬何方。(延伸閱讀1:20世紀全球戰火~日本侵略中國大事紀要1937年Ⅰ、Ⅱ);(延伸閱讀2:20世紀日本侵略中國大事紀要~南京大屠殺);(延伸閱讀3:20世紀日本侵略中國大事紀要~日本在中國的戰爭罪行Ⅰ~Ⅳ)
◆南京大屠殺是中日兩國難以化解的世代仇恨(圖/TandY翻攝)
關鍵字:中日戰爭、南京大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