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配點廣播作為生活調劑,在通勤的地鐵中,打掃的過程中.....等等,都很適合聽廣播。偶然發現了幾個優質的廣播頻道,比方說:姊妹悄悄話、大人學......等等。
一直以來都覺得"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廣播的迷人之處就是在於,在主持人對談/或是雲淡風輕的一句話,有時會如當頭棒喝般的點醒你。
會開始想整理廣播重點,一來是因為自己的朋友不愛聽,他們覺得廣播所需要耗費的時間太長,沒有時間。二來是因為身旁有朋友在寫讀書心得,也滿認同他說的:「文字輸出以後,才是真正的吸收」;同時也發現好像沒什麼人在寫廣播心得(?)。
其實廣播中隱含的資訊量很龐大,就這樣被忽視覺得有點可惜。如果我的整理會讓更多人有興趣自己聽廣播,這樣好像不錯。
綜合以上幾點,在整理給我懶惰朋友們的同時,也藉此機會好好地整理廣播中的重點,從中內化一些觀點。
此懶人包 給我那些 不愛聽廣播的朋友們,也給金魚腦的自己
廣播千千萬萬個,會選擇姊妹悄悄話這個節目,是因為我私心很喜歡Jenny和Melody這兩位主持人。聽她們閒聊,總是會因為很貼切自己的經歷,或是她們生動的描述,使人忍不住會心一笑。而最讓我敬佩的是,在她們閒聊之際,說出來的一些富有人生閱歷的話語,在我低潮的時候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在此也由衷感謝,所以也超級推薦她們的節目。
有機會、有時間會繼續分享以及整理我從各個廣播中,我認為不錯的主題,寫一些重點整理。
會選擇這篇,當我第一篇特別整理下來的廣播重點整理,只因這尖銳的標題。
你有自知之明嗎?
自知之明很重要,但這句話拿來當提問時,便稍稍帶點攻擊性。
Ep.41 單集介紹
做人,多一點自知之明,少一點自以為是。
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面對自己,與自己內心做最坦誠、真實的對談。
有自知之明的人,會把自己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上,不會高看自己,也不卑微;
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更容易做出明智妥適的決策,和別人的關係也更健康。
在書中提到,人分三類:
低估自我的人—往往會覺得自己甚麼都做不到,會對自己很嚴格,會自我鞭斥,因而自信心低落。
而高估自我的人—與前者截然不同;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甚麼都做得到。
如同節目引言所說,
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更容易做出明智妥適的決策,和別人的關係也更健康。
在這社會中,也比較容易獲得讚賞、優勢等。所以,該如何培養自知之明呢? Podcast中提及了兩種面向 : 對內自省,向外探索。
在對內自省的部分,他們提出了五個方法 : 冥想法、反饋法、剖析法、比較法和頓悟法五種。
- 冥想法 : 每天給自己幾分鐘,或是半小時,給自己一個獨立空間,好好的去梳理自己的想法。
EX : 在睡前思考(此方法不適用於越想越有精神的人使用!),可以「吾日三省吾身」。講者認為在睡前思考,有助於將自己的反省內化成「潛意識」,而潛意識可以在下一次遇到相同狀況時,可以避免犯下相同錯誤。
- 反饋法 : 在遇到難題的時候,大膽地去預設解決方法。再有意識的紀錄,並在下次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拿出來做比對。此方法可以預先做最壞的打算,然後再尋求解決方法。
EX : 可以隨身準備一本筆記本,紀錄預想狀況、解決方法等…..
- 剖析法 : 把自己抽離,不帶情緒的、冷靜地用第三者的觀點去檢視自己,可以藉此發現自己沒有發現的優點或缺點。
(推薦會情緒化的人學習此方法。)
- 比較法 : 與自己比較,不是與別人比較!!!!!
BUT!!!!事情只看優劣很殘酷,所以就自我探索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什麼是自己不想要的。
- 頓悟法 : 每天頓悟一點點,長此以往,內心無比強大。小頓悟終將累積成大澈大悟。
至於對外探索的部分,則是提出了以下幾點 ......
- 找尋合適之人,問問他對自己的看法。並可以針對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具體化,量化的去評價。這樣被問的人也比較有方向性,知道要怎麼具體化結果。
(合適之人可以是找不是那麼熟悉自己的人,會給你較客觀的評價)
- 多注意別人的反應 : 學會觀察。觀察別人對待你的方式,也觀察別人怎麼對待他人。
- 找一個能夠辨別真假的朋友,他可以給你真誠的建議。
- 如果沒有直言不諱的朋友:虛構一個自己的心理治療師吧!他可以是一個比朋友更直言不諱的存在。
更多的一些實例經驗分享,在廣播內她們說得非常生動有趣,在此不劇透、不多談。這篇心得就節錄一些節目中比較具體的方法以及觀點。也希望有興趣的大家,可以實際自己去聆聽本集。
第一次寫作,也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或是給我一些寫作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