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基隆車站,東北季風吹來的雨斜斜地打在身上,以往總特別挑無雨的日子來基隆,今天的行程儘管從出發就與雨同行,畫面蒙上薄霧,但卻格外有雨都的味道。從南站出口出來後往右轉,對街的巷子口便是前往太平青鳥的入口——KEELUNG地標登山步道的指標。
從登山口開始便是沿著山城蜿蜒的小徑,入口不遠處設有罾仔寮社區的導覽地圖,以山海的藍為意象,上面標示著社區營造團隊所修繕整理過的幾處老屋或休憩空間。今天走的是左邊陡峭筆直的小徑,中山一路113巷,是從基隆車站通往山頂的太平青鳥與KEELUNG地標最便捷的路徑,若不停留,10分鐘內即可抵達。小徑的一側是坡道,一側是階梯,山海的藍順著山城的巷弄與屋舍的牆垣延伸,像在為旅人指引探訪的路,循著走,便能在山城裡找到要去的方向。
圖2:中山一路113巷山腳的導覽地圖,標示著罾仔寮聚落中的幾處老屋或休憩空間,順著筆直小徑前往山頂,即是太平青鳥和KEELUNG地標所在處
這座小山城位在清代舊地名「罾仔寮」的範圍內,是一個緊鄰基隆港西岸,順著山坡地勢興起的早期聚落,雍正元年(1723年)有閩南漳籍人士由淡水河口的八里坌移墾本地,聚落西南側臨西定河(清代稱蚵殼港),東北側臨牛稠港,建築多倚山面海。依據《臺灣地名辭書》考證,「罾仔」是漁網的意思,因早期居民倚賴漁撈維生,漁民以罾仔網捕魚,搭建了許多巡視、處理魚貨的棚舍,故稱做「罾仔寮」(tsan-á liâu)。罾仔寮聚落經歷基隆港的築港工程和擴建等時期,今日居民多為碼頭工人及其後代。
圖3:以山海的藍為意象,順著山城的巷弄與屋舍的牆垣延伸,指引旅人探訪這座山城。
沿途經過葉阿嬤家、芭樂宮、山海小博物館和蘭屋,是由基隆市政府和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合作,自2016年起透過駐地研究和深度訪談,並且和居民共同舉辦一系列以太平國小「廢校再生」為主軸的工作坊和「山海工作營」,收集起屬於這座聚落的生活資料庫,一處處重建起讓旅人探訪的空間,在聚落的不同角落訴說故事。山城不再是原本空屋廢墟棄置、交通不便的不友善環境,為頹圮的建築與聚落注入生命力。
牆面繪有山城常見原生植物的山海小博物館,原本是一座無頂遮廢墟,經過團隊連續兩年的整理與再造,如今做為展示駐地工作歷程的小型博物館,二樓平台是由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學生設計的瞭望台,居高臨下俯視基隆港灣。
圖4:山海小博物館原本是一座無頂遮廢墟,現做為展示駐地工作歷程的小型博物館,二樓平台可以居高臨下俯視基隆港灣。
圖5:駐村團隊自2016年起透過駐地研究和深度訪談,和居民共同舉辦多場工作坊,收集屬於這座聚落的生活資料庫
113巷一側的有應公祠,據社區團隊訪談資料,是居民俗稱的芭樂公廟,過去為答謝信徒供養,還會在巷道上搭設野台布幕,邀請居民看戲、看電影,孩童會在野台下的杆欄之間穿梭嬉鬧。
圖7:接近山頂的蘭屋,牆面延續著山海的藍並繪有原生植物圖樣
圖8:山城的橫向有不少蜿蜒的小巷,頗像蟾蜍山聚落的型態
由於下著雨又一路走走拍拍,原本不到10分鐘的路程走了近半小時才到達山頂的目的地——太平國小/太平青鳥。太平國小位於基隆港西岸KEELUNG地標旁,一字型校舍面朝基隆港,創校近50年,於2017年終因就讀人數不足正式廢校。2018年由基隆市社規師、建築與設計者之家、都更辦公室和地方創生團隊共同進駐,活化廢校空間。這次或許是在開幕時參訪,有不少校友回來母校,走在太平青鳥裡聽見校友們回憶著過往在這兒的記憶,想像畫面,彷彿這棟建築的脈動仍繼續跳動著。
圖10:太平國小一字型校舍和KEELUNG地標位在罾仔寮山頂,從基隆港東岸清晰可見,山腰上是倚山面海的山城聚落。圖片來源:山海工作室官網
太平國小所在地屬基隆市中山區,在清代和日治初期屬基隆堡下基隆街罾仔寮庄的一部分,戰後屬太平里,民國41年劃出增設中山里,75年再將太平里收入中山里。太平國小於55年創建於山頂,在日夜班總人數達千人的1980年代,113巷曾有六間柑仔店,巷道上有許多攤販挑夫吆喝叫賣,當時山腰處還設有復興廣播電台。
圖11:位於蘭屋左上方的復興廣播電台遺址,雖然已蔓佈草叢,但電台名稱仍保留完整
太平青鳥做為創生實驗基地,目前已對外開放的區域,內部空間以穿透式的空間打破原本樓層與教室間的阻隔,不僅更為開闊,大面積的採光也讓自然的光線均勻地灑落在各處空間。
圖13:內部空間以穿透式的空間打破原本樓層與教室間的阻隔
三樓面海的一側是整面的窗景,即便當天下雨,仍能清晰望見基隆港灣的船舶與港邊街道,當天港灣東岸剛好停泊了一艘白色的郵輪,畫面更有臺灣頭的港口風韻。若是晴朗的天氣造訪,向和平島的方向望去,想必能眺望大海,海天一色。
館內有許多閒適的空間,可供讀者靜謐地閱讀,像是一樓的休憩區,階梯式的座位設計很適合親子互動。三樓以基隆為主題的展室,或讀或聽,或佇足面海的窗前欣賞這座百年港口的美麗,都是更親近基隆的方式。
圖18:在21世紀的基隆聆聽四百年前在馬尼拉流傳的《漳洲話語彙》,讓來自歐洲的西班牙人和閩南商人得以溝通
圖19:展示的書籍中收錄1965年基隆港的老照片,畫面左上方為太平國小座落的基隆港西岸丘陵
圖21:白、藍、綠是這次走入太平青鳥的印象,白色是校舍,藍色是前方天與海,綠色是校舍後方茂密的樹叢
除了書局與展覽的功能,太平青鳥亦不定期舉辦各類講座活動,這次參加的是城市藝術策展學、港都歷史行走學、回望基隆四百年等主題。一樓書局也有小型書展,精選許多與基隆相關的書籍,在這裡可以選一個感興趣的主題,用閱讀的視角重新開箱一座城市。
離開太平青鳥時天幕已降下,雨也緩了些,一旁的地標KEELUNG亮著燈,以絢爛的各種顏色點亮罾仔寮山的山頭,選了自己喜歡的顏色拍張照片做紀念,結束今日行程,準備回車站附近的廟口喝碗熱騰騰的湯,暖一暖身子。
圖24:回程,夜裡從海洋廣場望向地標,太平青鳥白色建築物清晰可見,矗立在罾仔山山頂
參考資料:
- 施添福,《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七,基隆市》。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年。
- 「山海工作營」官網(https://2020taipingcommunity.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