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一段簡史
藝術。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上,早在發明農耕與文字以前,就有穴居人留下的壁畫。顯然藝術創作是刻在人類骨子裡的,無論是生物學上的意義或文化上的意義。
然而進入農耕文明之後,分化的階級卻讓藝術成為少數人的嗜好。只有位居統治階級的少數人,能夠有足夠的教育及財力,把繪畫、雕塑、乃至於書法這些與生存沒有直接相關的技能,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
接著我們看到了東方與西方文明的發展走上不同的道路:西方歷經一波波民主化浪潮,最終讓原本掌握在帝王、貴族、教會手上的藝術品,得以大量向大眾開放。這個展示的場域就是美術館。無論是拿現成建築改造或從零開始建一座建築,整個歐美乃至於歐美直接影響的紐奧、日本,都誕生了量多質精的美術館。至於以中國為首的東方,直到20世紀開頭,藝術都還是王公貴族的專利。
於是當西元1895年清廷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時,臺灣人普遍與展示型的藝術有很長的距離。然而或許連日本殖民當局都沒料到的是,短短一代之後的西元1920年代,臺灣竟然已經誕生足以和日本內地競爭的藝術家黃金世代。同時間也有不少受過教育的臺灣人,開始認識何謂藝術。
在1930年代,臺灣教育會館和臺北公會堂相繼落成,功能上幾乎就是臺灣最早的美術館。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加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讓臺灣人的藝術啟蒙在每個方面都被迫中止。曾經的展示空間直接被徵用為政府辦公廳舍,國策也暫時完全無暇顧及藝術。先是準備反攻大陸,接著是忙著經濟起飛,等到下一次政府意識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已經是40年後的1970年代,化作建設成果是1980年代的各縣市文化中心,以及臺北市立美術館和省立(後來的國立)臺灣美術館。這段時間可不是一般長:從臺灣教育會館到臺北市立美術館的空窗期,已經超過半世紀。
時序進入西元2010年代,當年的文化中心也成了將近三十年前的建設,當時表演廳、展覽館、圖書館都想做的文化中心,以21世紀的眼光來看實在什麼都做不好。於是各縣市政府不約而同,先後開始規劃新世代的藝術展覽專屬設施。這當中有些是活化古蹟,像臺南市立美術館一館和新竹市立美術館,也有一些是從頭來過,像新北市立美術館和桃園市立美術館。
著眼於多核心發展的桃園市
每一座歷史夠長的都市,大概都能區分成老市區與新市區。以臺北市來說,就是西區與信義計畫區和南港東區門戶;以臺中市來說,就是火車站周遭與外圍各重劃區的區別。至於桃園,則有兩舊兩新:兩舊就是桃園和中壢兩個以火車站為鬧區的舊市區,兩新則是以高鐵站為核心的青埔,還有至今還沒真正開始的航空城。
對縣市政府而言,如何維持各個區域的均衡就顯得相當重要。以臺北市為例,我們可以看到每年元宵的臺北燈會和十月初的白晝之夜,都有特別在不同區域輪流舉辦。以桃園市為例,我們可以看到市立圖書館總館和展演廳設在桃園,計畫中的體育園區在中壢,而我們今天的主角‧桃園市立美術館則落腳在青埔。
提到市立美術館,如果我們以臺灣歷史最悠久的臺北市立美術館和高雄市立美術館為例,正好都是單點式的。然而桃園市立美術館或許是顧慮到前面提到的區域均衡,在規劃之初就由四座設施組成,分別是桃園市立美術館母館(青埔,興建中)、兒童美術館(青埔,興建中;暫時落腳八德民間商業設施中)、橫山書法藝術館(青埔,開幕試營運)和八字還沒有一撇的中路美術館(桃園舊市區)。
看看臺北市政府興建/監督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北流)、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臺北大巨蛋掙扎的程度,從規劃、興建和營運的角度看,把一座大型設施拆成幾座中小型設施,顯然可以降低難度。
以桃園市立美術館的這幾個案子為例,大概都是2~3年工期能夠安全剪綵的程度。而進度最快的橫山書法藝術館雖然遭遇COVID-19本土疫情直擊,還是順利在2021年10月開始試營運。
橫山書法藝術館:一座很不臺灣的美術館
橫山書法藝術館位於青埔重劃區北端的橫山書法藝術公園內,一座原地保留的埤塘東南側。離這裡最近的機捷車站是A17領航站,也就是從臺北方向進入青埔的第一站,而不是名稱上看起來很誤導的A16橫山站。A17站旁邊就是桃園捷運公司總部及機廠所在。旁邊還有另外一座即將啟用的大型設施,是更靠近捷運站的原住民文化流行音樂劇場,這是一個戶外型的音樂表演場地,至於「原住民文化」主要是指捆包在一起的二期、三期設施,目前還在施工階段。
這片有點傾斜的草地就是能夠容納萬人的原住民文化流行音樂劇場。如天色所示,這裡在秋冬也受東北季風影響,常常是陰雨天氣。
從捷運站走到橫山書法藝術館大概只要5分鐘,就能在公園池畔看到5座黑色方塊型的小展館。展館由西南到東北依序是A~D館,最後還有一座與D館並列但更靠近池畔的E館目前尚未啟用。
畫面由左至右分別是A館到D館。E館在第二層,須從湖畔視角才看的到。
由於10月還在試營運期間,加上防疫考量限制人數,必須事先上網預約。入館時向售票櫃台展示預約畫面,即可獲得免費門票。待正式營運之後,這裡的門票費用是大人100元、優待票50元。在A館入口掃描門票上的QR code後,即可入館參觀。
說到書法,一般人印象裡的可能都是故宮裡那些五百、一千、一千五百年前的作品。不過,多虧那些大師們的徒子徒孫有好好傳承到現代,甚至還發揚到鄰國去,於是橫山書法藝術館開幕特展「飛墨橫山」展示著來自臺灣、日本、韓國數十位現代書法家的作品。
開幕特展的書法家多達數十位。展期只到2022年1月6日。
自從國小書法課之後,可能就再也沒有好好握毛筆了。即便如此,還是能感受到這些作品的力量。而且策展人有好好考量展廳的特性,讓大小甚至顏色都差距是大的作品們,能夠展示在最適合的位置上。比如說相對小型的作品展在一樓,比人還高的大型作品就展示在二樓。雖然橫山書法藝術館只有兩層樓,規模不大,但一進到A館二樓的展廳,還是讓人不禁讚嘆了一下。
接下來的動線非常流暢,而且除了靜態展示以外,也有讓參觀者親自揮毫的空間,甚至有英語的書法教學,日後迎接來自機場的外國遊客也不是問題。展內還有兩個展現科技力的展示,分別是VR看書法和超大型互動螢幕。VR看書法顧名思義就是有個共用的頭戴裝置,能夠沉浸在書法構成的空間裡。這就是metaverse概念起點的一種具體呈現吧。至於位在D館、接近展覽動線尾聲的超大型互動螢幕,則是一面B1~2F高,能夠透過手機掃QR code就指定某些內容的大型數位畫布。這已經超越書法,達到水墨畫的範疇了。雖然展館空間不大,但還是發揮的淋漓盡致。
這片大螢幕還設置了觀賞用的階梯座位,對需要坐下休息的遊客非常友善。
D館地下室還有個尚未開放的區域,未來將是個考古展覽室,展覽附近的挖掘結果。像這樣就近展示在地文物的概念,可以看出臺灣真的已經進入某個過去難以想像的發展階段。
走出橫山書法藝術館後回想,雖然展館真的不大,但建築物本身的精緻度、展品與展館的契合程度、參觀人數管制下的閒散程度,都讓這次的體驗非常棒。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館內沒有禁止攝影,而觀展民眾也真的會停下來與展品合照的部分吧。
展望未來
青埔是一個還在快速蛻變的重劃區。環球購物中心A19店的開幕,勢必會進一步推升青埔的居住人口;桃園市立美術館母館、兒童美術館、桃園會展中心的落成啟用,也將帶來更多區域外的遊客及商務人士。加上已經很成熟的桃園國際棒球場、桃園IKEA、華泰名品城、X park、置地廣場桃園,3年後的青埔,應該又是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風貌。
距離臺灣人藝術啟蒙將近一個世紀,我們終於擁有這座並不浮誇的公立藝術專屬設施。到時候,如果你需要找個高雅的地方消磨一、兩個小時的話,橫山書法藝術公園和橫山書法藝術館絕對是個很棒的選擇。期待那一天趕快到來!
(本篇完)
感謝閱讀,希望你喜歡、甚至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