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山一般指雲南茶葉或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位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內。現在亦有瀾滄江內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漫撒(易武)、攸樂(基諾);江外六大茶山:南糯、南嶠、猛宋、景邁、布朗、巴達的說法。
一、地名由來
清乾隆進士檀萃《滇海虞衡志》載,“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屬六茶山,一曰攸樂、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蠻磚、六曰慢撒,周八百里。這“周八百里”不僅指茶山的面積,而且也表明“六大茶山是連成一片的。西面是攸樂茶山,中間是革登、莽枝、倚邦、蠻磚茶山,東面是慢撒茶山。
明隆慶四年(西元1570年),車裡宣慰使刀應猛將其管轄地劃為12個版納時,“六大茶山”為一個版納——“茶山版納”。這是為適應茶葉,特別是貢茶的生產而必須的。據《普洱府志,形式》篇所載,六大茶山除慢撒茶山屬易武土司管轄外,其餘五山均屬倚邦土司管轄。有史籍講“易武茶山,實際上就是曼撒茶山。清《滇海虞衡志》記述古六大茶山的地名是正確的。
二、分說古六大茶山
1、攸樂古茶山
攸樂茶山位於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基諾鄉境內。清道光以前曾有茶園萬畝,年產茶葉約2000擔。攸樂茶山靠近設在景洪的車裡宣慰司通往內地的九龍大道上,是歷史上運茶的畢竟之地,曾一度成為古六大茶山的中心。
2、倚邦古茶山
倚邦茶山位於猛臘縣象朋境內。倚邦曾是古六大茶山之首,建有正街,石屏街和曼松街,盛時有千戶十余萬人種茶制茶。產於倚邦山中的曼松茶品質上乘,被指定為特級貢茶,僅供皇上享用和作為禮品送外國使臣。
3、革登古茶山
革登茶位於今猛臘縣象明鄉境內山。革登山為古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小的茶山,但它卻因種植有茶王樹而負有盛名。《普洱府志》曾記載“茶王樹,較眾樹都高大,土人當采時,先具酒禮祭於此。”只可惜這株茶王樹已于民果初年枯死,只留有樹坑,樹坑周圍長有需要小茶樹,是茶王樹的後代。
4、莽枝古茶山
莽枝茶山位於今猛臘縣象明鄉境內。茶山中的茶園始於元、明時期,當時已有成片的茶園和許多種茶的人家。清乾隆年間,莽枝的牛滾塘已發展成為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葉集散地。莽枝的茶業興于清咸豐年間,當時茶園連山成片,從事茶葉的人口已超過萬戶,茶山上村寨密集。但咸豐末年的發生在牛滾塘的械鬥使得茶山失去了往日的興盛。
5、蠻磚古茶山
蠻磚茶山位於今猛臘縣象明鄉境內。茶山冬接易武,北連倚邦,茶山有兩大山寨—曼林和曼磚。曼林茶園面積大而曼磚人口多,在明末清初時期曼磚是蠻磚的茶葉集散地。清末民初的一場瘟疫使得蠻磚茶山損失慘重失去了當年的興盛。
6、易武古茶山
易武茶山位於今猛臘縣易武鄉境內。茶山包括歷史上的漫撒茶山。起初易武茶山的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均落後於其他五座茶山。但清乾隆初年,不用用農家從雲南石屏等地移民至此開荒,種植茶樹創辦茶場。自此,易武的茶葉開始崛起成為六大茶山的後起之秀。咸豐年間,六大茶山山茶葉的製作和貿易中心逐漸轉移至易武。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易武逐漸取代了衰落的倚邦茶山成為六大茶山之首。
分享滋味,分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