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文:許恩齊、郭馥瑄、王佑丞、周聖維
來時路畢業生們踏著各自的鋒芒,稚氣未脫的臉龐,寫著年少獨有的輕狂與對未來的展望。一回頭,歲月如梭,這些年的洗禮與淬鍊,將我們打磨得更加獨特且出眾。四年來畢業生們經歷許多前所未有的改變及動盪,卻仍憑著信念與勇氣打造出屬於自己的黃金歲月。就讓胸前的紫襟作為大學生涯最後的見證吧!
雨後初晴的下午,有別於去年線上畢典的寂寥;實體畢典的會場內洋溢著完成學業的喜悅,不僅沖淡了離別的惆悵,更代表著對於展開下一階段的期待。 在畢業生歡聲雷動的呼喊下,陳聰富、王皇玉、林仁光、楊岳平教授先後從霖澤館會議廳後方進場,準備帶給同學們最後的祝福與叮嚀。隨著司儀一句 「典禮開始」,2022 年台大法律系畢業典禮,正式拉開序幕!
「下次擁抱可能已是三十年後。」—陳聰富院長致詞
獻花過後,陳聰富院長首先拿起麥克風,講授了給畢業生們的最後一課。表達完疫情嚴峻之下仍然成功舉辦這次小畢典的喜悅後,院長便提醒同學們,四年的法律學習不僅僅是學習法學知識,還有其他更重要的社會價值,例如尊重多元、扶助弱勢、替邊緣族群盡一份心力等等。
接著,院長分享在網路上看到的法律系畢業生文章,藉由文章中對於法律系出路狹窄的批判,點出社會上對於法律人的兩極看法,並同時傳達了對畢業生的期許。院長說,在離開法學院、走入社會後,畢業生們將會遇見各種不同背景的人。而他希望在法律系所學習到的尊重與多元,能使畢業生們更謙卑地對待每一個人。
院長勉勵畢業生們「畢業即是一個嶄新的開始」。無論四年的學習過程快樂與否,一切都過去了。因此,院長期許畢業生們能以法律系的邏輯思考訓練為基點,在未來不同的生活樣貌中持續學習、成長,他也肯定法律系學生優秀,相信畢業生們只要秉持著不怕苦難的精神,一定可以邁向成功。
最後,院長希望在畢業的這一天,畢業生們不要吝嗇表達對於同學的關心,也不要害怕給對方熱情擁抱,因為再次相遇、再次互相擁抱時可能已是30年後。「最後,祝福大家畢業快樂、鵬程萬里。」院長微微一笑,送出最後的祝福。
「Can’t help fall in law」—林仁光副院長致詞
接著上台致詞的是林仁光副院長。副院長首先以幽默的口吻,描述不同的法律系學生與法律相處的形式:有些同學無時無刻都與法律為伍;有些同學只有逢國考過期末時才與法律碰個面,但無論如何,經過了這四年的法律學習,法律都已經在同學們的生命中佔據一席之地,同學們也都已經愛上了法律。
無論將來畢業生們選擇了何種職業,又是否與法律直接相關,院長期許大家都能透過在法律系「情、理、法」的學習與訓練,在生活中陪伴自己、幫助他人。接著,副院長藉由一位前輩的話,勉勵各位畢業生:「希望大家不斷跟法律相處,不斷跟它培養感情。」。
最後,副院長深情獻唱一首「Can’t Help Fall In Love」,全場都陶醉在教授的歌聲中。唱畢,場內響起如雷的掌聲,副院長緩緩說道:「祝福各位在未來能透過這四年的學習,讓法律陪伴你一生。」
「不要害怕從最小的那個重新來過。」— 楊岳平教授致詞
一上台,楊岳平教授就先聲明自己沒有準備要唱歌,並表示自己來參加畢典,是為了能使以前花了八百塊美金買下的畢業袍值回票價。然而,他卻被約好要一起來的陳韻如老師放了鴿子。楊教授的妙語如珠使大家笑聲不斷,氣氛相當快活。
曾在美國留學的楊教授接著提到,國外對於畢業典禮的用詞選擇,比起「graduation ceremony」,其實更常使用「commencement」,代表著「開始」。教授說到:「今天這場儀式不是一個結束,而是標誌著在座各位未來的開始。」教授表示,畢業生們嶄新道路的開始有著無限的可能性,但無論如何開始,在進入下一個階段時,進入新環境的畢業生們又重新從最資深的那個,成為了最資淺的那個。一切都要重新學習、重新歷練,再一次慢慢往上爬,而這個過程在人生中會不斷反覆循環著,這也正是畢業所代表的意義:「全新的開始」。教授說:「畢業代表著你在這個階段已經經過了足夠的歷練,你有資格進到下一個階段,從最小的那個再一次從頭來過。」
教授也提醒畢業生們,如果對於過去有任何不滿意或遺憾,畢業也是一個全新的機會。未來還有無限的可能性,不需要用自己的過去評判未來,也不用害怕從最小的重新來過,因為在過去的求學階段,同學們已經經歷了好幾次這樣的過程。
教授認為,大學這四年的成績如何、是否快樂、法律唸得好不好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也不會是評判一個人最重要的標準。只要過去四年不是每天睡完就醒來、醒來再回去睡,有或多或少做過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四年就不算白費,而這沒有白費的一切,都將成為畢業生們未來的養分與資產。
最後,教授表示,台大法律系並不只是要給同學們法律的訓練,更多的是希望帶給大家一個對於人生、社會的訓練。四年的生活中,大家可能對於法律系有很多的不滿意與不如意,正如大家對於社會、世界有很多不滿意一樣,但教授認為「當我們經過這四年,有了這些與不滿意相處的經驗,在將來才能更邁向成功。」
「永遠有更多的問題,永遠有更多的研究」—研究畢業生代表張景儒致詞
張景儒作為全體畢業研究生代表,向大家分享個人對於研究的感想。他提出,在領域多元的法研及科法所,共通點之一便是課程及學習難度都會急遽提升。他認為能夠撐過以上種種學習上的困難,代表在場的所有研究畢業生必定對作研究有一定的興趣。
隨後,他分享他個人對法學研究的興趣在於法律可以跟世上一切學問做結合。而他也用教授的名言-「永遠有更多問題,永遠有更多的研究」總結,逗得在場研究生開懷大笑。最後,他也再次感謝與會教授與小畢典的籌辦方。
相聚的意義——畢業生代表昌晏妤致詞
在畢業生致詞環節,法學組致詞代表昌晏妤在這個最後與同學相聚的場合,借著探討「相聚的意義」,帶著各位畢業生回顧在法律系的種種時光。晏妤說到:「我們身處在一個變動劇烈的世界,但我確實相信,因為我們心中共同懷抱著的某種信念,讓我們一起見證了臺大最美好的時代。」所有畢業生共同經歷大學四年的種種,一起面對對於未來的迷惘、對於社會不公義的義憤難平,更一起在疫情爆發,人與人必須拉開距離時,嘗試給彼此關懷與溫暖。而四年過去,彼此都朝著不同的方向前進,最終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接著,晏妤回憶起入學時教授問的問題:「心目中的正義是什麼?」透過四年課程的栽培與經驗,晏妤發現這個問題永遠沒有答案。她也想起四年級時光在書堆中日復一日的生活,似乎讓大家快忘記尚未被答案卷匡限的自己。「四年來,我們換過好多本小六法,卻偏偏沒有任何一個條文告訴我們法律人該長怎樣。」她說到。並提醒大家在燃燒自我而感到疲倦之時,也可以停下來選擇走出去曬曬太陽,讓自己不要忘記除了現在的目標,世界上還有其他值得追尋之事。
「或許我們終將平庸,但無仿此刻二十幾歲的我們,和自己約好要成為與定義不一樣的樣子。」從初窺法學時同學們充滿鋒芒的身影,經過四年的洗禮,為了自由奮鬥而更加勇敢、因遺憾而溫柔。大家因巧合而相聚,相互扶持而有了成長,懞懂的大家最終成為了不一樣的自己。「未來的日子大概得自己走了,但我們會相互惦念,讓所有眷戀與遺憾成為向前的力量。」晏妤祝福各位畢業生,前路花團錦簇、光芒萬丈,願大家都能達到心之所向。最後,她再次,也是最後一次這樣介紹自己:「我是臺灣大學法律學系法學組四年級的昌晏妤,謝謝您們的聆聽,祝我們畢不畢業都快樂。」
如果覺得世界缺少溫暖,至少要給自己溫暖,再帶給世界溫暖——畢業生代表劉哲豪致詞
司法組的致詞代表劉哲豪則在致詞一開始就提出疑問:「到底什麼是法律?」在學習法律過程中,我們總因為法律上包羅萬象的定義感到困擾。哲豪接續提問:「既然法律的功能之一就是在解決紛爭,為什麼法律教科書上要有這麼多紛雜的意見?」他認為,這其實也是在解決問題的道路上邁進的成果之一,更象徵著臺灣言論、講學自由的興盛。大家可以決定自己的價值,而非在專制下被決定。他也提到,這幾年我們正適逢許多歷史事件的交集,從香港抗爭、COVID-19疫情到烏克蘭危機,這種種事件也正是對於法律系所本的法治民主價值的考驗。他點出,「自由」並不是自然簡單的事,能自由的做決定有時甚至比被他人決定來得辛苦與艱難。他說道:「我們作為讀法律的人,即使不求獨挑守護民主社會的責任,也勢必得確保在這條路上是有人持續前仆後繼才行。」
哲豪也與大家分享自己在準備國考及研究所考試的迷惘。法律作為一門無邊無際的學科,總沒有讀完的一天。在面對法律上的種種課題,哲豪說道:「我們很有可能會走到一個時候,就是開始質問自己到底為什麼念法律呢?」最後,他提到大家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而進入法律系就讀,也會因而面對不同的困難,所以將這幾句話送給各位畢業生:「不要因為無法改變這個世界而厭惡它,可以的話要因為喜歡這個世界而去改變它。如果覺得這個世界缺少溫暖,至少自己要給自己溫暖,再帶給這個世界溫暖。」並祝福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鼓起勇氣拒絕被來自外界的定義所束縛,去探索生命的無限可能——畢業生代表張浩宇致詞
財法組致詞代表張浩宇是畢業生致詞的最後一位。一上臺,浩宇就說道:「今天,我想講些不一樣的。」身為沒有要畢業的同學之一,他希望他的致詞能幫助到少數同學們。接著,浩宇勉勵在場畢業生們,在經歷過四年各方面的種種挫敗、迷惘與壓力,最終走到這一步,已是自己能耐與毅力的最佳證明。
面對同儕們對於未來的迷惘,穿梭在不同系所間的浩宇看到了不同科系之間的差異,有些系所的同學,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能做出各種嘗試,試圖勾勒出未來的藍圖;而反之,法律系的同學們在入學開始,就彷彿有著一條清楚可見的生涯道路,但卻可能因而被侷限了。浩宇說道:「就我看來,這條路大喇喇地擺在我們眼前是不爭的事實,但要不要走上它,永遠是我們自己可以決定的。」他認為,臺大法律系的頭銜應該是我們未來生活的優勢,而非限制自我的枷鎖。
「我們在往後的路上永遠要記得,鼓起勇氣拒絕被來自外界的定義所束縛,保留給自己的彈性空間,去探索生命的無限可能。」浩宇認為,不要因為害怕,而不去嘗試與改變,更不要因為覺得浪費掉四年所學的知識而可惜。如果真的不喜歡現在的生活,也不會滿意法律人未來的職業道路,就應該及時「止損」,重新思考未來想走的路,避免未來變得更加不快樂。更不要因為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擔憂在人生道路上落後了大家,而不去嘗試。大可在嘗試過後,再思考合不合適,在持續的嘗試中摸索生涯規劃,無非是最理想的狀況。生涯規劃是一輩子持續的工程,而非在畢業這一刻就拍板定案。最後,浩宇再度重申:「你如果是位優秀的人,必不會只因五分鐘後將拿到的這只文憑而優秀,而是會憑藉自身的獨一無二而光彩耀人。」
「知足,打破世俗成敗的窠臼。」— 王皇玉教授致詞
作為壓軸的王皇玉副院長,一上台先藉由前面畢業生代表們的致詞回憶起自己的大學生涯:
誤打誤撞地進入法律系、因為不清楚目標而矇著頭忍受痛苦研讀、容易被分數及排名左右情緒。就算到大三成績突飛猛進,副院長仍坦白當時的自己並不快樂。而當畢業後研究所、國考相繼失利後,她的心情更是跌落谷底。「每一次的落榜,每一次的失落,每一次想重振的痛苦感。」王副院長在台上毫不諱言自己四年國考生涯的痛苦經歷。副院長更分享了她因為心中茫然而求神問卜的經驗,不相信怪力亂神的她為了證明命運不會被籤詩左右而全力苦讀,最終也順利考上律師、公設辯護人及國外留學資格。「就好像撿石頭時,滿手的石頭,但我能每樣都要嗎?」副院長說道。 副院長接著說:「在我沒有思考好我的人生方向時,就走著大家認為應該走的路。」她認為當自己同時得到所有夢寐以求的東西時,才發現自己無法兼得所有,反而更加茫然與無助。此時,副院長受到李茂生教授的啟發,對於教學一途產生興趣,進而也步上作育英才的路。王副院長也分享自己到現在仍在持續學習的經驗與趣事。「我覺得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它才不會成為你痛苦的來源。」她語重心長地說。 「有時成功也迷惘,有時失敗也迷惘。我覺得不管成功失敗,重點是要心安。」這是副院長總結給畢業生們的叮囑與祝福。最後,副院長獻唱五月天的知足,這次的畢典也在動人的歌聲中劃下完美的句點。
離別時帶著各自的收穫與所學,漸趨成熟的心智仍阻止不了對於探求生命豐盈的渴望。天下雖無不散的筵席,卻總是有著下一個階段等著我們去闖、去追尋。拋向空中的學士帽彷彿象徵著在人生下一階段翱翔的畢業生們。「總是有機會的」,正如岳平教授所說。褪下學士服,紅磚依舊,池水若昔,願你我前路花團錦簇,彼此都能乘風破浪走在屬於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