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以撒、徐豊家

採訪報導組落榜專題訪問王皇玉教授!
「對於學測面試被刷掉,仍毅然堅持指考,最後還能站在我前⾯跟我講話(考進台⼤法律系)的⼈,我深感佩服。」
這句話彷彿三⽉初春那和煦的暖陽照進我們的⼼⽥,教授的開場白給予學測⾯試被濾除、於指考甫錄取的訪問者最真摯的鼓勵。108課綱之前,學測面試放榜過後一個多月輒迎來指考,在落榜的重大挫折之後,立刻重整旗鼓,這樣的心態非常值得欽佩。相較於嚴格地分析、比較學測⽣與指考⽣在⾯試時所展現的能⼒差距,教授更欽佩高中⽣在慘遭學測⾯試滑鐵盧後,承擔莫⼤壓⼒、周圍相互比較之眼光,仍堅持拚戰指考,追求成為法律⼈的夢想,最終成功進入台⼤法律系的莘莘學⼦們。
一、王皇玉教授的學習歷程大公開
王皇⽟教授先以自己的學習歷程舉例:她考高中時不慎失足,未能錄取第一志願北一女中,在中山女中就讀期間,她維持良好的平時成績,如願錄取台大法律系後,彌補了先前與第一志願擦身而過的遺憾。
不過剛上大學時,教授並不像以往那般重視平時成績。「我⼤⼀⼤⼆的時候都在混,後來開始突然想起往⽇的榮光(上⼤學前的優異成績),因此開始認真上課、抄筆記,然後就拿書卷獎了。」結果後來考研究所、考國考通通都失利,造成非常大的反差,也讓她覺得格外難堪,那時候甚至覺得每天都在被⾝邊的同學朋友們嘲笑。後來,教授痛定思痛,從自閉門戶到後來慢慢敞開心胸,開始以往執行不曾有過的讀書計畫,一步步擬定自己的讀書進程,最後終於如願通過國考洗禮。由於教授在考高中、研究所、 國考的失常表現,她得到面對失敗如何調適自己的經驗,故其才能對學測失利的指考⽣們感同⾝受。
此外,教授更向我們分享她當時⾯對⾃我失敗、試圖重新振作的讀書時間規劃及調適⽅法:「我當時採用333計畫讀書,也就是早上讀三⼩時、下午讀三⼩時、晚上讀三⼩時,並且⽤游泳等運動調適⼼情,開始⾯對失敗重新站起來。」藉著建立規律的⽣活模式、明確的時間規畫表、輔以運動的習慣,教授最終從多年考試失利的低⾕中走了出來。據教授描述,備考期間壓⼒異常的巨⼤,晚上常常難以入眠,滿腦⼦都是法條、判決、各家⾒解,因此運動習慣就成為了她的救贖,在備考的長期抗戰中不僅能維持⾝體健康狀態、亦提供不同於法律學習時的愉悅感。
二、淺談「當年」的面試選材制度
悖於台灣⼀貫的填鴨式教育、極端重視制式答案的選擇題模式,諸多⼤學在學測的第⼆階段採取⾯試的⽅式篩選學⽣,當然台⼤法律系也不例外。然⽽,「⾯試」作為篩選學⽣之標準,正當性是否足夠?⾸先,⾯試具有⼀定的主觀性質,每個⼈⾯對的題⽬內容均不盡相同,有些困難、有些簡單,由於題⽬的不⼀致,實難客觀地量化判斷每個學⽣的程度。再者,以當下的臨場發揮決定錄取與否,可能令結果取決於偶發狀況,而在台灣這種⼝語表達能⼒培養之教學較為匱乏的教育體制下,學生準備面試的難度不低,大學選才是否真能人盡其用?
對此,本文認為⾯試仍然有其作為擇才標準的重要性,舉例來說:律師⼀職對於⼝語表達的要求就相當⾼,如何在法庭上保持穩健的台風、清楚的陳述與表達,⼀定程度上影響被代理之當事⼈的利益。司法官亦如是,法官、檢察官在法庭活動中,必須精簡地說出重點,並且⾔之有物。總之,法律這⼀⾏,風采很重要,在台前講話千萬不能表現出畏畏縮縮的態度!因此,法律系對於口才、風采有一定的要求,以面試作為選材手段,尚有其必要性。
108課綱實行以前,台大法律系學測備審資料的所佔分數為0,然而這並不代表教授們不重視備審資料,事實上,面試的問題都是從學生提供的備審資料中取材,教授們會基於各自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由於升學問題事關重大,導致某些學生會花錢請人幫忙做備審資料,甚至補習班也會提供相關的服務,然而這某程度上恐怕會喪失書面審查的意義,因此,當時面試成績占二階的100%佔比,以免個別學生家庭的經濟能力過度影響升學結果,旨在盡可能地實現實質平等的精神。
三、結語
王皇玉教授在求學階段時,有過學業上的輝煌、有過自我放鬆不設限的階段、有過從高點跌落低谷的滑鐵盧失利、更有從失敗中重新振作,靠著不斷的調適來重整旗鼓,最終得到美好果實的經驗。面對一群曾經落榜的訪問者們,教授以負責面試高中生的經驗,回應種種疑問,並且以誠摯的言語,給予這群「失而復得」的訪問者們無與倫比的鼓勵與祝福。
教授並強調,趁著年輕時提早接受挫折、歷經磨難並不是全然負面的經驗,反而是件好事。人生漫漫,有些人起步較早,在人生早期就風光得意;有些人大器晚成,靠著持續努力不懈換來好結果。興許在多年後,回首曾經視作重如泰山的事物,已不過是過往雲煙、輕如鴻毛。真正重要的是:在人生谷底時,試著以更寬闊、長遠的角度看待事情,學著放下執念並展望未來。釐清了為何失敗、解鎖了不同的經歷、獲得了真誠的讚賞與安慰,這場訪談不只解答許多高中時期無法參透的疑惑,也弭平了受訪者們最後一絲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