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世界上有一種食物可以冠上浪漫之名,巧克力一定當之無愧。西方世界愛上巧克力,和最初的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有很大的關連。 最初的巧克力是一種提供給上層階級的馬雅人的飲品,在西班牙人愛上這種帶有甘苦味道的飲品後,就變成西方人的愛,讓西班牙皇室瘋狂迷戀。征服歐洲的巧克力,在1847 年,英國 Fry and Sons 的發明下,將可可粉和可可脂調配好比例做出固態形狀的巧克力,最後讓巧克力這樣的食品成為全世界最瘋迷的食物之一。
到了馬雅文化的發源地,自己動手做巧克力的行程自然就是到貝里斯不可錯過的體驗。
究竟巧克力要怎樣做 ? 在貝里斯的南部叫做 Hopkins的地方,有個有趣的體驗遊程,能讓遊客自己體驗用石臼自己磨巧克力,從農場看到巧克力的果實,然後最後體驗自己動手做一塊手工的巧克力。
這一趟巧克力的體驗旅程是Hopkins的小村落,位置就在通往Placencia的路邊。是一個小型的社區體驗。第一個地點我們造訪是認識我們的原物料 : 可可樹。 這個尊貴的植物每一年可以有兩次收穫的機會。每年的2月和11月就是可可果實採收的旺季。我們造訪的8月剛好不是可可的季節,但是剛好趕上的可可的花期。依據農夫的說法可可樹到成熟可開花的時間很長年頭到年尾開花開個不停,雖然距離大量產出的季節還有很久,但可可樹上已經可以看見少數的可可果實。對於想要看到可可果實的遊客來說是一個新奇的體驗。
造訪的這個時候,可可樹上已經結出綠色的果實。橄欖型的外觀,帶一點苦瓜的感覺。有些大到成熟的可可果實,有些品種呈現紅色,有些則是黃色。農場的主人也採集了一些讓我們好好一窺可可的外觀。
可可樹本尊,看起來有一點點像是大顆的玉蘭花樹 ? (大誤)
打開成熟的可可果實是白色的果肉。對馬雅人來說,巧克力的果肉,其實是水果的一種。味道酸酸甜甜的,有點像是鳳梨釋迦的味道、也有人覺得有一點點芒果肉。其實就是一種熱帶水果風情的酸甜感。 一點也不會讓人聯想到這樣的水果種子竟然會成為全世界都追捧的巧克力原料。農場的主人當場讓每個人品嘗可可果肉的酸甜滋味,並且拿起可可果實捏除果肉,讓大家看到巧克力原料的本尊 : 可可豆。
可可果打開外殼裡面有水果的白色果肉,內部的種子是巧克力的原料可可種子
可可種子採收後,就是先挖果肉。依據在地農夫的描述,第一階段要剝除果肉以前要經過自然發酵的階段。讓果肉發酵六天(不能高於六天),讓發酵的過程使得果肉和種子容易分離。接著要花四天的時間將可可豆以日曬的方式乾燥,就成為製作巧克力的最初原料 : 可可豆。 第一次吃到可可豆的種子就很喜歡,微酸之中,帶有熟悉的巧克力香氣。 這個就是所謂的100%巧克力。 但吃起來還是會有一種帶著花生還沒有經過焙炒的生味。
所謂的食物,是經過刀工改變食物的形狀,賦予讓我們喜歡的口感。適度的火侯帶出食物經過一些化學變化後的滋味和香氣
製作巧克力的過程,就可以充分感受到這段話的深意。把可可豆變成巧克力的過程,確實是一個很有趣,而且不容易想到的發明。不得不佩服第一個發明巧克力的人能用廚藝,將可可豆變成現在人人都愛的食品。
完成採收、發酵、日曬乾燥可可豆,只是完成了原物料的製程。要真正進入巧克力的世界,接下來才是製作的重點。
種子類的原物料除非是要燉煮,否則都得先培火乾燥後才可以使用
馬雅人製作巧克力飲品之前,會使用焙火的方式,在陶盤下生火先把巧克力豆焙炒。隨著焙炒的時間充足,可可豆的種皮就會變得比較脆,很容易就可以把種皮和種仁分開。大家在家裡炒過花生的話,這樣的體驗應該不陌生。 而培火的另一個目的,是讓水分減少一點,可以讓研磨過程當中讓可可豆比較容易出油,讓最後的巧克力漿帶出油亮的光澤。 去除種皮的可可豆,也會讓巧克力漿變的滑順,進一步做出來巧克力的滑順口感。
經過焙火之後的可可豆很容易一捏,就把種仁和種皮分離
威廉王子製作巧克力相片。相片來源 : www.saltwire.com
體驗巧克力製作,從農田看到可可豆,接下來就是重頭戲。開始實際製作一塊好吃的巧克力。第一道工序,就是把焙過火的可可豆種仁用石磨研磨成漿。現代的工廠很多都可以直接用機器直接打成漿,但體驗石臼磨可可豆也是另一種樂趣。但不得不說,使用石臼磨可可豆的優點,就是能保有可可豆的香氣。很多機器打可可豆產生高溫,會讓可可的香氣流失。 就像是麵粉的研磨,雖然有現代的不鏽鋼刀具,日本還是很講究的研發使用石磨研磨的機器來製粉。
當可可豆磨碎以後,可可豆的油脂就會浮現在可可漿上
如果把油脂分離出來就是貴重的可可脂。而去除油脂後的剩餘物乾燥製粉,就是我們在市面上都可以買到的可可脂。
先前去除掉的種皮,在農戶會收集起來製作成茶包,變成巧克力茶。可可豆的白色果肉是水果,種子外皮可以做茶,種仁可以做成巧克力粉,還有分離出可可脂。讓巧克力本身成為全世界最有價值的農作物之一。 加上巧克力有益心血管健康,讓這樣的產品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浪漫食品。
手工自己用石磨磨製的可可漿,沒辦法讓漿體磨得很細,但卻能保留可可種仁碎片在巧克力漿當中。讓可可漿苦中帶酸,香中又帶有回甘。嘗一口新鮮的可可漿,就能感受充分的巧克力風味。 在古代的馬雅文化當中,這時候的巧克力是做成可可飲。 塊狀的巧克力要等到英國人發明塊狀的巧克力後,變成可以拿起來吃的點心。 具體的做法也非常的簡單 :
可可漿加上可可脂,混入砂糖充分攪拌後注模,放進冷凍庫讓可可脂凝結,就可以做出塊狀的巧克力
在貝里斯,砂糖的製作是每一個農戶都會的技巧。這天體驗中心的主人準備的是帶有肉桂香氣的砂糖。 將砂糖和可可脂一起混入可可漿,充分攪拌後,注入模具放進冷凍庫。大約十分鐘之後,自己製作的巧克力就可以拿出來吃了。
整個行程雖然簡單,但是看的見食物的製作原理,保有最原始的製作邏輯,讓大家體驗巧克力的製作流程。從可可豆到手上的一塊巧克力,品嘗可可豆的滋味,還能體驗到巧克力香甜的味道當中,又帶著可可豆碎片的脆脆口感。這樣的體驗行程讓人十分的回味,是屬於大人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