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及產業危機:空軍下一代主力戰機研製案不宜喊停
近日有媒體報導因不符現階段戰備需求(不對稱作戰),所以空軍下一代主力戰機研製案喊卡,自烏俄戰事開打後,不對稱戰力突成顯學,但隨著戰事推演,發現不對稱作戰僅適用於防守;但是遇到要反攻這種正規作戰或是像現在台灣面對中國每天機艦侵擾的灰色行動,還是需要有傳統兵力應對,近代軍史上有幾個慘痛經驗可供參考:
1. 以阿戰爭:1982年6月9日以色列與敘利亞在貝卡山谷爭奪制空權,因敘利空軍較弱,竟然想以陸基防空飛彈取代戰鬥機,把大量飛官轉任飛彈官,結果在以色列的無人機、電子干擾及反雷達導彈的壓制下,以色列摧毀了貝卡谷地30個地對空導彈陣地中的29個後,再派戰機清理戰場擊落了82-86架敵機,自己的損失極小,所以地對空防空飛彈雖可威脅敵機卻無法代替戰機,尤其有不明飛機接近時,還是要派警戒機前往攔截辨識,不可能直接就開火!
2. 英阿福克蘭群島戰爭:阿根廷海軍較弱龜縮於港內,但阿根廷空軍還是運用法製超級軍旗攻擊機搭配飛魚反艦飛彈,還有美製A-4天鷹式攻擊機攜帶傳統炸彈闖入英國特遣艦隊的火網內,仍創造出擊沉2艘驅逐艦、2艘巡防艦、1艘登陸艇(LCU)、1艘大型徵用船可觀戰果,可見以空制海也是種不對稱!
3. 有IDF才有美、法國出售戰機:1980年代由於受限於美中簽定的817公報,所以台灣必須繼續使用F-104及F-5E/F戰機做為主力戰機,所幸在國防自主的政策下,由美國技術指導後自主研製出IDF戰機,也因此美、法兩國才接續出售F-16(150架)及幻象2000戰機(60架),但也造成IDF戰機由原本預定250架減產為130架;有IDF戰機中科院研製的雷達、天劍一、二型空對空飛彈、萬劍彈才有載台可以運用,顯見IDF戰機具有帶動軍工產業火車頭的價值。
猶記得勇鷹高教機出廠時,漢翔員工感謝小英總統支持國機國造的畫面,大家沒看到的是中科院及國內相關廠商也同感欣喜,獲得繼續研發生產的資源,當我們看到韓國自製的KF-21獵鷹戰機試飛成功而心生羨慕時,期待高層能繼續支持國機國造,再次強調傳統作戰與不對稱作戰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國機國造好不容易以勇鷹高教機延續下去,不要又自己砍掉未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