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卡塔爾世界盃正式開幕。而也就在同日,土耳其宣佈對敘利亞和伊拉克兩國北部發起「爪劍」(Claw-Sword)空中軍事行動,擊斃184名庫爾德武裝分子,引發全球輿論關注。
據土方所述,之所以發起「爪劍」行動,是因境外庫爾德武裝策劃了恐怖襲擊。11月13日,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堡發生爆炸,造成至少6人死亡、81人受傷。土國警方事後抓捕了大量嫌疑人,並在一名嫌疑人家中繳獲3,800美元、5,000歐元、10,000土耳其里拉與大量珠寶首飾;該嫌疑人亦在審訊中坦承,自己受「庫爾德工人黨」(PKK,簡稱庫工黨)、「敘利亞民主力量」(SDF)和「人民保護部隊」(YPG)等境外庫爾德武裝指使,從敘利亞潛入土國內部發動恐襲。
雖說上述三個組織皆表示,自己與此次爆炸案沒有任何關係,但因庫爾德武裝過往確曾在土國內部發動恐襲,且今年4月土耳其對伊拉克北境發動「爪鎖」(Operation Claw-Lock)行動、越境打擊當地庫爾德武裝後,庫工黨高級指揮官卡爾坎(Duran Kalkan)便曾公開威脅,「我們將在土耳其的任何地方發起攻擊,不僅是軍事目標和軍事據點,還有大城市」。故從這一角度來說,土耳其的指控並非全無理由。
然而「爪劍」行動過後,疑似有敘利亞庫爾德武裝成員在21日展開報復,向土耳其境內發射火箭彈,造成土國民眾2死10傷,也讓局勢陡然升級。剛參加完世界盃開幕式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於22日表示,將向敘利亞發動地面攻勢,土耳其國防部將與總參謀部共同決定地面行動人數。此言一出,不僅俄羅斯表態反對,就連美國也出聲要求土耳其克制。
剎那之間,敘北局勢一觸即發,對土耳其來說,上述一系列表態既有要價作用,也是意在「師出有名」。
對俄伊的多重要價
首先,土耳其放話進攻敘利亞的第一階段目的,乃是有意趁着俄烏酣戰,向俄羅斯與伊朗索要更多利益。
由俄羅斯的視角來看,其與伊朗、土耳其同為敘北局勢參與者,卻明顯與伊朗更齊心,對土耳其更加設防。自2016年阿斯塔納進程創建起,俄土伊便是在截然不同的地緣目標下,維持於敘利亞的危險共存:俄羅斯傾向凍結衝突、鞏固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伊朗希望擴大本土的戰略緩衝區,並將敘利亞建成輸出革命的前線;土耳其則意在截斷庫爾德武裝與土耳其東南省區的連結,並將敘利亞當作自己耕耘中東的戰略支點。而三國之所以能在阿斯坦納進程下相安無事,俄羅斯的軍事與政治主導堪為關鍵,伊朗即便派駐大量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前往戰場,仍是在一定程度上搭了俄羅斯的便車,然而土耳其自始便是不合群的行為者。
自2016年以來,土耳其已四度發起對敘軍事行動,分別是2016年至2017年的「幼發拉底之盾」(Euphrates Shield)、2018年的「橄欖枝」(Olive Branch)、2019年的「和平之泉」(Peace Spring)、2020年的「春之盾」(Spring Shield)。而自「橄欖枝」行動起,土軍便不只打擊庫爾德勢力,還與俄方支持的敘利亞政府軍交火,引發莫斯科強烈不滿。多次協調無果後,俄軍乃於2020年悍然對土交鋒,導致了「春之盾」的潦草收場,土耳其也只能被迫服膺俄羅斯主導的敘北秩序。
然而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局勢起了變化。由於烏軍的反抗意志超出俄軍預期,後者只能在戰事久持下,被迫抽調部分在敘兵力前往烏克蘭戰場,往復之間,土耳其又看到了冒險契機,於5月23日宣佈將在敘北發起新一輪軍事行動,引發了俄羅斯、伊朗、敘利亞政府的共同緊張。7月19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會同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伊朗舉行了三國首腦會議,俄伊雙方皆力勸土耳其不要輕易打破敘北均衡。對俄羅斯來說,眼下烏克蘭的泥淖未完,其實在沒有把握能像2020年時協助敘利亞政府軍擊潰「春之盾」;伊朗則不願讓自己耕耘多年的戰略緩衝區滲入土耳其陰影。
而從結果來看,土耳其似乎聽取了兩國意見,自7月以後便沒有進一步動作,至於俄伊究竟是以何種好處說服了埃爾多安,外界不得而知,只是峰會結束後三國各自簽訂了一系列經貿、基建、能源合作協議,土耳其即便沒有進行後續軍事動作,卻也絕非一無所獲。此次再藉恐襲表態進攻敘北,亦不能排除土耳其有意複製上述劇本,希望再與俄羅斯、伊朗進行一系列磋商,趁着兩國分身乏術、不願生亂,索要更多戰略利益。
但土耳其有可能行動
然而,即便有先例在前,土耳其行動的可能性依舊存在。
一來,恐襲的發生確讓安卡拉「師出有名」,不論此事究竟是何方所為、是否真與盤踞敘北的PKK、SDF、YPG有關,土耳其手上畢竟握有嫌疑人證詞,庫爾德武裝的高級指揮官亦曾威脅要「在土耳其任何地方發起攻擊」,即便其或許沒有真正動手,卻也是在不經意間落人口實,讓土耳其有了空襲理由,並威脅要展開地面行動。
二來,埃爾多安將在2023年角逐總統大選,土耳其通脹卻在今年持續飆破歷史新高,即便埃爾多安信誓旦旦「降息」是為土耳其經濟的長遠考慮,民怨與示威依舊洶湧。在此情況下,埃爾多安只能奮力在外交場域有所表現,不論是表態斡旋俄烏衝突、舉辦俄烏外長開戰以來首次會談、牽線黑海運糧協議簽署、促成美俄情報部門官員在土秘密談判等,雖是土耳其平衡外交的靈活體現,卻也有一定程度的選舉政治考量。眼下土耳其輿論正因恐襲而哀傷,若能趁此氛圍對敘利亞發動2016年以來第五次軍事行動,於埃爾多安的選情亦是加分。
三來,深入敘北是土耳其的長遠戰略目標,若非俄軍阻撓,其恐怕早藉「春之盾」攻克更多版圖,而不是被迫止步、裹足不前。眼下俄軍主力皆在烏克蘭戰場,對土耳其來說自是難得的「機會之窗」,甚至可以說是2016年以來最有利的出兵時刻,即便土耳其可能無法取得俄羅斯與伊朗的事前同意,但只要其評估兩國懲罰「尚在可接受範圍內」,便可能大膽推進,發起第五次對敘軍事行動。畢竟能在中東戰場束縛各方行動的,向來不是白紙黑字的協議,而是相互較勁的槍桿子,眼下剛好是俄軍槍桿子的脆弱時分,土耳其極可能趁勢動手。
至於美國是否能在其中扮演角色?平心而論,伴隨「伊斯蘭國」(IS)政權崩潰,美軍逐步撤出了敘利亞戰場,早就無法實踐戰略意志,而是至多對當地庫爾德武裝提供軍援與資金支持,讓後者成為華盛頓的地緣棋子,代表美國維持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然而這般支持飄忽不定,既無法停下俄軍的火炮,更不能阻止土耳其的次次南侵。故儘管美國此次亦表態反對土耳其進軍,但這般口頭威嚇比俄軍的真槍實彈更加無力,顯然不會成為土耳其的行動考量。
而敘利亞雖也不樂見土耳其動手,卻因自己全賴俄羅斯、伊朗支持,方能維繫政權統治,故也只能口頭威嚇。11月16日敘利亞外長曾表示,敘方譴責恐怖襲擊,但土耳其不應利用此事惡化現狀,顯然已是警覺土方的摩拳擦掌。
到頭來,土耳其會否發起第五次軍事行動,仰賴俄羅斯與伊朗能給出的好處,以及兩國所能施加的戰略嚇阻。若兩者皆低,吹響號角便只是時間問題。
原文發表網址: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