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之前新聞曝光熊貓樂樂之死,又在近日熊貓樂樂的狀況令人們擔憂。因此,接丫丫回家便成為了近日最火的話題。"眾所周知,熊貓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中國的國寶,甚至充當“外交官”的角色,給予熊貓一些特殊的屬性便有了“熊貓外交”。很多並不知道,熊貓外交並非在新中國的時候才有,這甚至可以追溯到唐朝。"
唐朝的熊貓外交
日本早在漢朝的時候就與我國友好交流,直到唐朝的時候,國家繁榮,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的強大從而造出盛世。因此吸引擅於學習的日本,不久日本派使團來唐朝學習唐朝的先進的科學,制度,文化,可以說唐朝對於日本有著深遠的影響。比如日本的奈良縣的建築就是仿照當時的唐朝都城長安的建築而成並與我國建交。公元685年10月22日,日本天武天皇派使者來大唐進行友好交往,武則天覺得,我大唐國富民強,禮尚往來,不能顯得小氣,於是決定送日本一點特別的禮物,思前想後,最後大手一揮,送出了最有創意的禮物就是——兩隻大熊貓和70張熊貓皮,讓使者帶回了日本。
熊貓被盜
在1937年的時候,美國弗洛伊德·丹吉爾·史密斯打著傳教士的名聲來到四川動物園,慘無人道地抓了12隻熊貓,因此被西方人稱為"Panda King",意思是熊貓王。 12只裡有三隻在返回的路上死亡,剩下9只被帶回英國。在路上,熊貓吃的並非是美味的竹子而是吃胡蘿蔔和玉米,喝的也是帶泥巴的髒水。所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在海上不斷顛簸的輪船,返回期間處於抗日時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一路上飛機大炮轟炸,連是否能平穩回家都不能保證。因此,就這樣的環境不出意外就導致死了四隻熊貓,剩下的五隻熊貓到了英國後,分別被取名為"Grandma"(奶奶),"Happy" (開心), "Dopey"(多比),"Grumpy"(格魯姆)以及一隻熊貓幼崽。很遺憾,名為“Grandma”(奶奶)的熊貓達到倫敦兩週後,因為水土不服引發了肺炎而死亡。名字為 "Happy" (開心)的熊貓很快就被史密斯賣給了一位德國人,然後它在柏林、漢諾威、慕尼黑、萊比錫等地的動物園展示。在二戰爆發前還在法國巴黎展出,這也是法國人看見的第一隻熊貓。直到1939年6月6日,快樂被賣給美國聖路易斯動物園,1946年3月10日在聖路易斯動物園去世。剩下的三隻熊貓 被史密斯按照中國朝代改名為"唐","宋","明"然後賣給英國人。 "明"很快成為當時倫敦的明星,她的形象頻繁出現在卡通、明信片、玩具、報刊雜誌中,甚至連剛剛起步的電視都留下她的倩影。
英國著名攝影家伯特·哈迪(Bert Hardy)拍攝了一張傳遍全球的照片,在照片中,“明”似乎在擺弄三腳架,為攝影師的幼子邁克拍照,其神情之認真,令人忍俊不禁。
“宋”於1939年去世,次年“唐”也走了。戰火越燒越旺,1940—1941年間,德國飛機對倫敦等16座英國城市進行狂轟濫炸,十萬多房屋被毀,四萬多市民死亡。 “明”被轉移到英國東部的惠普斯奈德動物園,但仍被經常帶回倫敦“會會朋友”。很不幸地是“明”沒撐過戰爭炮火的洗禮,於1944年聖誕節最後一天去世。比較諷刺地是英國為此舉行全國哀悼,而且《泰晤士報》好專門發了訃告,其中有一段話是這麼講的:“她曾為那麼多心靈帶來快樂,她若有知,一定也走得快快樂樂。即便戰火紛飛,她的離去依然值得我們銘記。”“明”是第一批遠渡重洋去英國的熊貓 。
近代熊貓外交
葛維漢是一名美國的牧師,曾經擔任中國華西協合大學博物館館長,曾在華西教授人類學、考古學、民族學和比較宗教學,他更是一個博物學家 。當然這位學者是一位中國通,因此得到當時國民政府的信任。他和70名獵人以及40只獵狗取得工作上取得重大進展,所以他是一位送往美國的大熊貓理想人物。先是布朗克斯動物園聯合中國救濟基金會為兩隻大熊貓徵名,在大家的集思廣益下,“潘弟”和“潘達”兩個形像生動的名字。後在1941年12月30日,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將“潘弟”和“潘達”贈送布朗克斯動物園進行展出。當“潘弟”和“潘達”兩隻熊貓來到美國的時候,給當時處於二戰的美國人民帶來巨大驚喜。
新中國熊貓外交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當時處於復雜的國際關係中。於是在50年代提出“一邊倒”的政策,倒向蘇聯 這位實力強大的國家。中蘇關係友好,為此就贈送蘇聯兩隻大熊貓。直到60年代,中蘇關係惡化,中國得到冷落,因此只好轉向其他國家。期間中國祇和朝鮮建立外交,期間送了五隻熊貓給朝鮮,分別是“一號”,“二號”“凌凌”,“三星”“丹丹”。
1972年 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攜他的夫人來中國訪問,同時去了北京動物園參觀,並與動物園的熊貓親密接觸。之後在訪問期間一次宴會,周恩來特意向尼克鬆的夫人遞了一隻熊貓牌的香煙,表示要贈與美國兩隻熊貓(興興和玲玲),1972年4月,大熊貓興興和玲玲到達美國首都華盛頓,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這次訪問之後,徹底結束了中美關係冰期,正式建立外交。熊貓突然在西方走紅,美國(1972年)、日本(1972年)、法國(1973年)、英國(1974年)、西德(1974年)、墨西哥(1975年)和西班牙(1978年)相繼獲贈大熊貓。
結束熊貓外交
自從1950年代到1982年,大熊貓一直帶有政治色彩贈與外國。這樣既不是商業也不是租聘模式。 這標誌著傳統的政治性贈送模式下的“熊貓外交”宣告結束。
租借與巡演
1984年美國洛杉磯舉辦第23屆奧運會,為此中國在北京動物園把兩隻熊貓“永永”和“迎新”租給美國洛杉磯,租期三個月來表示中國支持這次奧運會。其實大熊貓巡展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同時又有商業價值。比如上述洛杉磯奧運會期間在洛杉磯動物園的巡展,就是主要帶有外交意味的活動,而此後在舊金山動物園進行的展出,則是具有明顯商業性質的租借。巡展給大熊貓所在動物園等機構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熊貓的繁殖和發育。 1990年代中期以後,為解決商業性租借帶來的問題而採取的各項措施使大熊貓出國巡展的機會大大減少,基本結束了主要採取巡展方式進行熊貓外交的潮流。
合作交流
為了要解決熊貓的種種問題,來保護大熊貓就開展熊貓繁育國際科研合作交流。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和中國動物園協會與國際動物保護機構達成協議,中國可以將一對健康、有繁殖能力的大熊貓送至其他國家進行為期10年的合作研究,其間繁殖的後代歸中方所有。若大熊貓意外死亡,其遺體也歸中方所有。中方可派出技術人員與外方共同進行對大熊貓的研究工作,外方每年付給中方100萬美元,10年總共支付1000萬美元。 1994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將一對大熊貓運至日本和歌山縣,此為大熊貓出國合作研究的開端。大熊貓國際合作研究首要考慮的自然是科研水平和培養大熊貓的能力,但外交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決定因素。大熊貓出國進行合作研究,需建設部、林業部、外交部會簽,同時還需分管的副總理或總理的簽字。
結束贈與
2007年9月12日,國家林業局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不再向外國政府贈送大熊貓,這也表示中國悠久的“熊貓外交”的傳統圓滿畫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