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偶而會到貓空健行與打牙祭,所以注意到以下的故事:
過去木柵老泉里是以颱風淹水出名,原因是缺了一段提防。TVBS記者還曾經為了誇大效果而半蹲在及膝的水中報導老泉里「水深及胸」,而旁邊正好有一位居民拿著雨傘在及膝的水中涉水而過。他一定奇怪,這位女記者為何蹲在水中?(同樣的戲碼,也發生在東湖捷運工地的淹水報導上。)
無論如何,這樣聳動的報導讓台北市馬市府決定做一件扁市府不敢做的事情:當個「鯀」來築堤治水,也不管其實老泉里其實是一個「滯洪區」。
無論如何,這一標從恆光橋到一壽橋的河堤工程(景美溝)火速開工了,將老泉里這一段補上。可是,設計者也將對岸的提防一併糊上水泥。整治過後,原來綠意盎然的菜圃不見了,水中無魚蝦因為溪水整治後變淺而消失也不見人們假日垂釣。最糟糕的是,兩岸糊上水泥後,景美溪變成景美溝。夏日一來,水泥的河堤反射太陽的輻射熱,這一段河堤,已經不適合人們的活動。
相反的,幾年後也是市政府河堤整治工程恆光橋到道南橋段(景美溪),卻整治的綠意盎然。一樣的市長,相同的主管機關,整治效果居然如此不同。市府顯然無一個施政標準。
恆光橋上游的整治結果(景美溪)
恆光橋下游的整治結果(景美溝)
景美溪再看一次
景美溝多看一眼
不只如此,景美溝又再一次進行所謂的綠化工程,結果,只是片段的鋪個薄土層,一年多換一次植物遮掩其無法生長的醜態。說一年多換一次,是在說換植物的時候不管季節變換,有時夏日炎炎久不下雨,照樣拔起來換。而且,更在河中間高灘地移植一排別處移來的各種大樹,也不想想大樹如果長大,就是阻礙水流的水災元凶。
但即使綠化,也只做一半。
河堤綠化工程大概只佔15%,其餘85%仍舊是「可貴的水泥建設」。與其說是綠化不如說是哄哄居民,反正你們這一區是深藍大本營,75%的支持度一票也跑不掉。不僅如此,15%其中的一半,撲上綠色鐵網和釘上支撐鋼釘之後,就完工了。不知道在做什麼?也不管這種鋼釘與鐵網是居民活動受傷的危險來源,而兒童遊樂設施(滑梯)就在一旁。
處處可見多年未完工的綠化工程
鐵網就直接在伸手可及的地方
支撐鐵網的鋼釘就這樣暴露出來
我站在滑梯上方,滑梯旁就是鐵網與鋼釘,兒童就在一邊嬉戲
我看這種東西根本未完工,可是為何市政府會結案呢?更可笑的是,為何市長、市議員以及鄰里長對生態環境這樣疏離,甘之如飴而從不抱怨?
台北中國城,只要是「自己人」主政,什麼都可以。氣候越來越熱,還偏執「水泥才是建設」,無視道植物對環境的重要性。這叫做意識型態,自己害自己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