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p2p借貸騙局,在前幾年的中國大陸已經見怪不怪了,不過本來覺得台灣的p2p平台,這幾年沒有傳出太多的問題,不過一切都是假象,終於還是爆發了IMB平台假借p2p借貸之名,行龐氏騙局之實,捲款投資人25億後,倒閉烙跑。
何謂P2P借貸平台?
所謂p2p(peer-to-peer)借貸平台,簡單來說,就是當有人有資金需求,不過因為工作性質或是一些聯徵的不良紀錄,導致傳統借貸管道的銀行不願意承作,這時候他們可能找上p2p平台來做借貸。而p2p平台本身做的事情,是建置系統,讓借貸方的債權,能夠分成很多份,讓有閒錢的投資人可以購買,來賺取借方還款的利息。
所以名義上的p2p借貸,出資人購買的是借貸方分割成較小單位的債權。因此p2p平台不像是傳統銀行,而是一個媒介跟撮合的平台,所以這個債權的關係,是借貸方直接對到多個出資方,因此叫做點對點(peer-to-peer)的借貸關係。
也因為這樣的債權關係,讓台灣的金管會認定這樣的放貸跟借貸行為,屬於民間借貸關係,適用民法管轄範圍,而不在金管會監管的範圍內。
IMB的營運模式
IMB雖然號稱是p2p平台,不過其實它們的營運模式跟國外監管認定的p2p平台,存在一點差異。
IMB主打的行銷賣點,是借貸方不是單純用信用當作抵押品,而是必需拿出真正的不動產做抵押。不過這邊的不動產抵押大多是所謂的二胎,也就是本身的不動產已經有些設定第一順位給其他債權人,抵押權的設定是在第二順位。
而第二順位的抵押權會設定給IMB平台找的原始債權人。而後這個原始債權人在透過平台把債權分割成小單位,讓投資人認購。
看起來好像跟前面提到的p2p模式很像,但是差別在於投資人不是直接對到原始借貸的人,而是對到這個原始債權人,因此不是單純的p2p借貸模式,中間已經經過了一次債權移轉。
IMB的P2P借貸詐騙模式
而至於IMB是如何從合法營運平台一路走向龐氏騙局的吸金詐騙平台,關鍵就是這個原始債權人。
如同前面提到的,因為IMB的投資人,實際投資的債權,並不是來自真正原始的借貸方,而是轉過一手,來自原始債權人。
這個原始債權人就是IMB可以神鬼搬運的關鍵。平台營運初期,可能真的有人有二胎借貸需求,所以案件是真實的,有原始債權人買入這個債權,分割後讓投資人購買。
不過後續好案源難找,沒有太多物件之下,平台開始動歪腦筋。於是IMB捏造這個原始債權人的存在,讓虛假的債權上架,或是債權重複上架,讓投資人購買假的債權,到後期,基本上平台上絕大部分的案件都已經是假的了。
因為是假的債權,為了還息,平台就持續上架新的假債權,等拿到投資人的錢,就拿去給付之前假債權的利息,直到最後泡泡破滅,就捲款潛逃,投資人損失慘重,這就是一種標準的龐氏騙局。
P2P借貸詐騙事件層出不窮,投資人如何自保
事情發生之後,基本上有關機關都在互踢皮球,主要是前面提到的,因為金管會認為p2p借貸,不屬於金融監理範圍,而是民法管轄範圍,不過法務部或是數發部也都不認為是責任機關,於是投資人目前等於是求助無門。
投資人要怎麼避免採到這種事情呢?主要還是老話一句,不熟悉的東西不要碰,而對於這類型打著新型Fintech名號的平台,不是說不能投資,而是因為台灣目前在這種新型態的金融服務,在法規上的修改上,相對落後,代表的是監理的力道不足,等於有很多可以黑箱的地方。
雖然還是有正規經營的業者,但只要監理制度沒有建立,僅靠業者自律,難保類似的事件不會再發生,投資人這類型新型態投資商品,都要控制好部位,不要看到高利率的甜頭,就全部all-in進一個不熟悉的商品,那真的是把辛苦賺的資產,暴露在非常高的風險。
不只這篇提到的p2p平台,像是虛擬貨幣或是NFT(延伸閱讀:
什麼是NFT?)這類型走得比較前面的新型態金融商品,在法規制度真正完備前,都要
保持淺嚐即可的心態來跟隨世界潮流,但絕對不要看到美好的利率,就投入全部資產甚至借貸all-in,平台業者一旦惡意倒閉,那人生短時間就崩潰了。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僅就公開資訊進行主觀分析,僅供投資朋友參考,不應當做投資依據,投資朋友仍然需要根據自身風險承擔能力作為投資判斷,盈虧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