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你的故事,你是.....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某心理師在督導時跟我說了一個他帶全家去餐廳吃飯結果暴走的故事。
長話短說的版本:他帶老婆孩子去一家不錯的餐廳,點的幾道菜陸續上桌;就一道遲遲沒來(那一道剛好是他最喜歡又最期待的)。經過幾次催促,服務人員來抱歉說廚房搞錯,就快好了請稍等;順便送上一籃麵包,結果一拿麵包是冷的,他舉手就將麵包摔在地上(但下一個0.001秒就後悔了)並低吼:「你們是在搞什麼啊!!」
這一下讓服務生、老婆、孩子,包含他自己都驚呆了。
服務生急忙的撿起麵包,又說了幾次抱歉把麵包籃拎回廚房去。

「你那一下在出的是什麼氣啊?」我問。
「就是有一種,馬的為什麼我喜歡的總是那麼難拿到啊,而且道歉一點也沒有誠意,根本是假的。」
心理師很流暢的說著自己內在的OS。
為什麼我喜歡的總是那麼難拿到啊,而且道歉一點也沒有誠意,根本是假的這一段第一次發生是在什麼時候啊?」
「我就知道你會問我這個問題,我來之前有想。」很快反應。
「很好啊,那說說想到了什麼?」
「就小時候啊,我老大嘛,什麼東西都先給弟弟妹妹;好的都沒我的份,都要讓。有一次我爸買了一個點心回來,剛好只有我在家;我爸就說我可以先吃,結果那個口味超難吃的,我吃了一口就吐掉了。」很流暢的生命經驗回顧。
「這次餐廳的經驗讓你連結上了這個生命的片段發出了當年沒有發出的怒氣?
「對,我又演了穿越劇。」
很精闢的比喻啊,
那上輩子演你爸的,就是這輩子演服務生的?
他哈哈大笑,我也笑了起來。
「唉,服務生真的很可憐。我後來趕快吃完走人,以後都不好意思去那家了。」他抓抓頭。
「那家是好吃的嗎?你還會想去嗎?」
「如果沒有這一齣是可以再去啊~」
「那就看你要不要下次去的時候跟服務生抱歉一下,你錯把他當成你爸了啊~」
我得到了一個白眼。
「欸,我是認真說的,如果你真的覺得下次還想去這家,你也真的希望不要再演穿越劇了;那解掉這個劇本、解散這個劇組是你這個導演可以做的事啊!

「好啦,先來解掉劇本啦,故事解完我就去跟劇組說這戲不拍了啦!」
雖略有不甘願也是明白
《自己的故事只能自己當導演來改》。
編劇我上工了!
「好的導演,你要先拆哪一幕?」
「就兩幕而已啊,第一幕是為什麼我喜歡的總是那麼難拿到啊,第二幕是道歉一點也沒有誠意,根本是假的。」
「你最近一次有吃到喜歡的菜、拿到喜歡的東西,是什麼時候?」
「昨天。我昨天吃了很喜歡的東西,網購也都來了。但是那不一樣。」
「來說說哪裡不一樣。」
「我有覺察到那是一種渴望有被照顧到的感覺,昨天我沒有被照顧到啊,我都是花自己的錢買的。」心理師的覺察速度就是快。
「你的意思是說,小時候覺得喜歡的總是很難拿到,因為爸媽都先給了弟弟妹妹,沒有照顧到你的需求。那天在餐廳,其他菜都出了,就是你喜歡的那一道偏偏被耽誤了,所以你的需求又沒有被照顧到。」
「沒錯,就是這樣。為什麼我的需求就是可以被忽略呢?」他往後一靠,半攤在沙發上翹起了腳,倒真是有點導演的架勢啊。
「對呀,被忽略的感覺真不爽。」
點頭。
「那要怎麼解掉這個被忽略的劇本呢?導演?」
「唉~~~只能我自己照顧自己了啊,不然年紀都這麼大了,還要怎樣?成為自己的父母多一點自我照顧吧。」
很理智的內容、有點辛酸的語氣。
「導演,跟那個渴望被照顧的部份說說話吧?如果你要解除他的戲份,你會怎麼說呢?
沉默。
沉默。
沉默。
然而畢竟是經驗豐富的導演(心理師),準備好了第一句話就既安撫了〔渴望被照顧的部份〕這角色的心情,又鬆動了它長期一直背著委屈的重擔。
「我會說,你辛苦了。
我看得出來欲言又止。
「還有...?」
「還有,你不用再辛苦了,我會好好照顧你的。」
接下來是一段衛生紙時間。
中場休息之後,我確認:「導演,現在〔渴望被照顧的部份〕可以安心休息了嗎?它對於它的戲份被拿掉了有沒有什麼意見?」
「挺好的,它累了這麼多年,也演得夠了;讓它下戲好好去休息,它很滿意的。」我感覺到他擰過幾次鼻涕之後,整個人放鬆很多,兩腳直接放在桌子上了。
「那第二幕道歉一點也沒有誠意,根本是假的有哪些演員需要下戲?
「沒有了,第二幕已經解散了。第一幕不用演就沒有第二幕了。」他一派輕鬆的回答,放在桌上的腳還左右晃了起來。
一般來說腳的表情是不會騙人的,為了確認我還是追問了一句:「你的意思是沒有人需要道歉了嗎?」
「對啊,其實想想我爸買那點心也不是為了要道歉,他就是剛好買了一個口味噁心的點心被我吃到而已。就像服務生也很倒楣,剛好送到了一籃沒烤好的麵包;錯的是廚房也不是他。」
「你的意思是說,根本沒有道歉這件事?」
「嗯,原本道歉是因為我覺得他們應該為沒有照顧到我道歉,但是如果他們本來就沒有這樣覺得,本來就不存在道歉啊,那就也沒必要有這一幕了。」
「你身為導演的Gut真的超強!第二幕就這樣完結篇了。」衷心的佩服。
「唉,我是不能保證是不是完全的完結篇啦,但今天至少我又想清楚了一些事情;而且讓情緒有了出口,至少我可以好好睡覺了。從摔麵包那天開始我就有點緊張,很擔心自己什麼時候會再暴衝。今天〔渴望被照顧的部份〕有被照顧到了,我覺得可以它可以休眠一陣子,我也可以好眠一陣子了。

  • 什麼?看到這裡你心裡想的是:「天啊,心理師竟然也會發生這種事哦?!!」
我還以為只有我87歲的爸爸會問說:「奇怪,醫生怎麼會得癌症呢?」
「心理師應該不會情緒暴走、醫生應該不會生病、老師應該不會解不出題目、父母應該不會虐待孩子、法官應該不會犯罪、銀行應該不會倒、政府應該不會殺自己的人民................」你頭腦裡這些故事,是怎麼來的?
【本專欄所有案例均經過編修,如有雷同純屬人性大同】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7會員
103Content count
我最怕什麼?我最怕有一天我不再對生命感到困惑,然後停止提問。 這裡歡迎問問題,因為好的問題帶來的啟發更甚於答案 https://wisdomtalk.firstory.io/ 【每一個困惑都帶來一個突破。而提問是從困惑前往突破的最快路徑】,請看留言區第一則貼文,裡面有我衷心的歡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公辛苦工作了一天,拎著公事包跟採買的大包小包,還特地去買了老婆愛吃的晚餐。回到家開門時,老婆看到老公大包小包的,馬上說: A.「你既然要拿那麼多東西,就不要幫我買晚餐了嘛!」 B. 「你拿了那麼多東西還幫我買晚餐,你對我真好~」 身為老公,你喜歡聽到哪一句?為什麼呢?
最近做了一對準備結婚的關係教練(Relationship Coaching),解讀過程中場休息,趁准新郎去洗手間,准新娘突然問說:「教練,我有時候看他滿固執的,他結婚後會改變吧?」 望著她期待的眼神,我回答.............................
跟一位朋友散步,他最近這段時間過得非常不好,沉悶、煩躁。叨叨絮絮的說著工作上升遷的不順、妻子有自己的朋友圈無心在他身上、青春期的孩子忙著青春的生活對他沒什麼好臉色、多年前一起打過戰功的老朋友越來越沒話可以說..........他問我「為什麼他們都這麼自私?為什麼沒人在乎我?」 我說這
因為我從小一直被挑剔,長大之後變成了一個容易自我審判與批評他人的法官,而且還不覺得自己是法官。 「我只是為你好啊~~」 「我用心良苦~~」
小孩剛剛上學在門口哭的時候,你想知道他的大腦正在發生什麼事嗎?
你是生活中或工作中習慣報喜不報憂的人嗎? 你家人出什麼狀況你永遠是最後一個知道的嗎? 就像這部電影裡,70多歲的爸爸問30多歲的小女兒說:「為什麼你們打電話回來都只跟媽媽說話?為什麼你們好像有事都不跟我說?」 答案就在文章裡。
老公辛苦工作了一天,拎著公事包跟採買的大包小包,還特地去買了老婆愛吃的晚餐。回到家開門時,老婆看到老公大包小包的,馬上說: A.「你既然要拿那麼多東西,就不要幫我買晚餐了嘛!」 B. 「你拿了那麼多東西還幫我買晚餐,你對我真好~」 身為老公,你喜歡聽到哪一句?為什麼呢?
最近做了一對準備結婚的關係教練(Relationship Coaching),解讀過程中場休息,趁准新郎去洗手間,准新娘突然問說:「教練,我有時候看他滿固執的,他結婚後會改變吧?」 望著她期待的眼神,我回答.............................
跟一位朋友散步,他最近這段時間過得非常不好,沉悶、煩躁。叨叨絮絮的說著工作上升遷的不順、妻子有自己的朋友圈無心在他身上、青春期的孩子忙著青春的生活對他沒什麼好臉色、多年前一起打過戰功的老朋友越來越沒話可以說..........他問我「為什麼他們都這麼自私?為什麼沒人在乎我?」 我說這
因為我從小一直被挑剔,長大之後變成了一個容易自我審判與批評他人的法官,而且還不覺得自己是法官。 「我只是為你好啊~~」 「我用心良苦~~」
小孩剛剛上學在門口哭的時候,你想知道他的大腦正在發生什麼事嗎?
你是生活中或工作中習慣報喜不報憂的人嗎? 你家人出什麼狀況你永遠是最後一個知道的嗎? 就像這部電影裡,70多歲的爸爸問30多歲的小女兒說:「為什麼你們打電話回來都只跟媽媽說話?為什麼你們好像有事都不跟我說?」 答案就在文章裡。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寫給10年前的自己,你可能會遇到很多挑戰和困難,但是你也可以學習成年人所做的那件事,把自己的故事說成別人的故事,因為成年的生活,只會越來越痛苦,但你不要忘了要用微笑面對一切的困難。
Thumbnail
#書籍推薦 #獲利革命 商業模式 #雙贏法:既能 #滿足顧客又能讓公司獲利的方法!企管學博士用故事告訴你如何創造獲利法則。 . 先工商一下: 歡迎各類廠商和個人, 找我 #協助撰寫各種網路文章, 商品 產品 服務 各種活動體驗 餐旅 業配推廣 謝謝妳! . 歡迎想從事演藝工作的 美女(素人/學生/
Thumbnail
和解 是進入到自己過往時空的細胞記憶 我們以為忘記的,卻在潛意識中成為現在的種種框架 近期播放的「四樓的天堂」 完全就是講述著細胞記憶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從事件反映著內在恐懼 內在恐懼拉扯著深層情緒 深層情緒成為細胞記憶 我們以為長大了 卻無法跳脫過往的行為模式 是時候轉身回頭 把過往的恐懼慢慢挖
Thumbnail
我以為對那些直升機父母的案例早已見怪不怪,卻還是被台灣恐怖故事全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給震驚到了。 剛讀完《假性孤兒》、《被討厭的女兒》,如果說這兩本是探討父母行為的理論基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蒐集的九篇故事就是一本案例實證。
Thumbnail
確實有些人的神經跟淡水河一樣大條,可能也正在逐漸淤積到都快沒神經了,會把別人愛慕的表現看待成朋友間的照顧與關心,可是我想那樣的人畢竟還是少數,如果有人刻意示好,一般人應該能夠清楚感受到那個人對於自己的態度是跟朋友不同的。
Thumbnail
人會很自然的受到自己所注意的人事物所影響, 這是很簡單的人與人之間長期互動之後所產生的結果。 通常無法察覺,因為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產生, 時常在課程內聽到人們抱怨著原生家庭, 甚至希望找尋方法脫離原生家庭對自身的影響, 這些,都讓我們明白, 社會所認為的那種和樂家庭, 其實很多時候來自於忍耐與壓抑.
Thumbnail
「我的孩子很乖,他一定是被同學帶壞的。」這是父母處理孩子麻煩時,最常說的一句話,更被廣大網友拿來戲稱許多社會新聞案件的父母嘴臉。但其實,「我的孩子很乖」透露的另一層意思是「我其實根本不了解我的孩子」。
Thumbnail
「貓的孩子」看起來似乎沒有擺脫父母對孩子的控制以及在挫折中的情緒勒索,不過,若從片尾再回頭去看整齣劇,貓的孩子已經從「控制」的主題,轉變成在這升學主義高張力的壓力之下,如何透過「救贖」來達成彼此的饒恕,而不再讓人活在「控制」以及「被控制」的傷害之中。
Thumbnail
公視這一次推出「你的孩子」系列影劇,讓很多人翹首期盼,這一系列探討愛的明亮與黑暗面,切到家庭議題層面,算是前所未有的大膽,雖然在文學作品中,關於家庭議題書寫一直是有的,而且有著豐富的脈絡。然而,在台灣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寫給10年前的自己,你可能會遇到很多挑戰和困難,但是你也可以學習成年人所做的那件事,把自己的故事說成別人的故事,因為成年的生活,只會越來越痛苦,但你不要忘了要用微笑面對一切的困難。
Thumbnail
#書籍推薦 #獲利革命 商業模式 #雙贏法:既能 #滿足顧客又能讓公司獲利的方法!企管學博士用故事告訴你如何創造獲利法則。 . 先工商一下: 歡迎各類廠商和個人, 找我 #協助撰寫各種網路文章, 商品 產品 服務 各種活動體驗 餐旅 業配推廣 謝謝妳! . 歡迎想從事演藝工作的 美女(素人/學生/
Thumbnail
和解 是進入到自己過往時空的細胞記憶 我們以為忘記的,卻在潛意識中成為現在的種種框架 近期播放的「四樓的天堂」 完全就是講述著細胞記憶對我們造成的影響 從事件反映著內在恐懼 內在恐懼拉扯著深層情緒 深層情緒成為細胞記憶 我們以為長大了 卻無法跳脫過往的行為模式 是時候轉身回頭 把過往的恐懼慢慢挖
Thumbnail
我以為對那些直升機父母的案例早已見怪不怪,卻還是被台灣恐怖故事全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給震驚到了。 剛讀完《假性孤兒》、《被討厭的女兒》,如果說這兩本是探討父母行為的理論基礎,《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蒐集的九篇故事就是一本案例實證。
Thumbnail
確實有些人的神經跟淡水河一樣大條,可能也正在逐漸淤積到都快沒神經了,會把別人愛慕的表現看待成朋友間的照顧與關心,可是我想那樣的人畢竟還是少數,如果有人刻意示好,一般人應該能夠清楚感受到那個人對於自己的態度是跟朋友不同的。
Thumbnail
人會很自然的受到自己所注意的人事物所影響, 這是很簡單的人與人之間長期互動之後所產生的結果。 通常無法察覺,因為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產生, 時常在課程內聽到人們抱怨著原生家庭, 甚至希望找尋方法脫離原生家庭對自身的影響, 這些,都讓我們明白, 社會所認為的那種和樂家庭, 其實很多時候來自於忍耐與壓抑.
Thumbnail
「我的孩子很乖,他一定是被同學帶壞的。」這是父母處理孩子麻煩時,最常說的一句話,更被廣大網友拿來戲稱許多社會新聞案件的父母嘴臉。但其實,「我的孩子很乖」透露的另一層意思是「我其實根本不了解我的孩子」。
Thumbnail
「貓的孩子」看起來似乎沒有擺脫父母對孩子的控制以及在挫折中的情緒勒索,不過,若從片尾再回頭去看整齣劇,貓的孩子已經從「控制」的主題,轉變成在這升學主義高張力的壓力之下,如何透過「救贖」來達成彼此的饒恕,而不再讓人活在「控制」以及「被控制」的傷害之中。
Thumbnail
公視這一次推出「你的孩子」系列影劇,讓很多人翹首期盼,這一系列探討愛的明亮與黑暗面,切到家庭議題層面,算是前所未有的大膽,雖然在文學作品中,關於家庭議題書寫一直是有的,而且有著豐富的脈絡。然而,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