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哭不哭,昨天晚上說過了呀~~~~~你看都沒有小朋友在哭~~~」一位媽媽坐在機車上,無力的重複對著剛上小一,但站在校門口哭慘了的兒子說著。
「趕快進去,要遲到了喔~老師都在等你,你看~~」校門口的另一邊,是一位爸爸和一位嚎啕大哭且死不放手的女兒。
這一幕常在幼兒園或國小開學時的大門口上演著。上學,多半不是孩子自己選擇的,且孩子的調適能力還在發展
他的「哭」是種面對未知恐懼的直接反應,是在訴說:「我不知道為什麼送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而且爸媽好像一直把我推給陌生人,他們不要我了嗎」的驚恐。
面對孩子的哭嚎,常讓爸媽不知所措,只想迅速解決眼前的狀況而不自覺的用了不恰當的方式。
其實,這個時候爸媽只要擁抱孩子1分鐘,並同時給予一個同理與承諾的回應,孩子驚恐的心會安定一些。
同理:「我知道你好害怕、好緊張」。
承諾:「你下課一到門口,就會看見爸爸(媽媽、阿公、阿嬤), 爸爸媽媽沒有不要你喔」。
此時,趕時間的父母可能會說,「孩子過幾天適應就好了,越抱他就越哭啊!」
適應的部分說得沒錯,人類為了生存,都有很強的適應力;只是在驚恐中,那眼淚的鹹味、新制服書包的味道、父母身上的氣味,
大腦都深深儲存了起來。
未來在某個分手、被背叛,又或是陌生且無助的時刻,這似曾相似的場景,會把童年記憶再次喚醒。此時重現的將是那段深藏大腦的記憶:「曾經有人在自己最驚恐的時候,快快的推了自己一把,或是無力的看著自己」。
這個記憶提醒了一件事:再恐怖的事,你只能『自己』去面對。然後帶起的,可能是孤單、痛苦、心寒等等感受。
其實,大人面對著未知,比如:求職、第一次跟新老闆開會報告、出國、出差等等,也是會很緊張吧?雖然不致於嚎啕大哭,但有時候也可能因為焦慮而睡不好吧?大人都如此了,何況是在大腦正在發展中的孩子呢?
相信父母並非要故意製造驚恐,但如果你知道,這一分鐘的虧損,要用?年來補;你會願意,再多抱孩子一分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