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建國百年回首紀行(二)長江三峽&三峽大壩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的歷史紀行於回抵重慶城區繼續,我來到萬州港,與旅行社人員碰頭確認資料,晚間8點多佩掛「登船卡」登上遊輪後開始順流而下。
由於大陸貧富差距加劇,旅遊團的規格天差地遠,考慮長江三峽的鬼斧神工地貌因興建「三峽大壩」沉寂許多,便報名平價團體驗一下。平價團食宿都極「普通」,並隱藏「自費項目」,以陽春價格示人,讓價位看來平易近人。
以我搭乘的長江三峽遊輪「燕山輪」為例,雖有分一、二、三等,但船艙住房都略顯克難,更因長期位處江上,潮濕不堪,三天兩夜的行程我屢屢被惡蟲襲擊,果然是一分錢一分貨。
而船上除熱開水供泡「方便麵」外,飲食皆須自費,單價偏高,菜色走辣鹹路線,口味對我來說過重。以過來人身分我建議長江三峽遊輪之旅可升等為豪華客輪,畢竟機會難得。
長江三峽遊程首日登船後,夜色襲來,長江兩岸燈火昏黃,遊輪於漆黑江面前行,竟在近深夜12時展開夜訪「張飛廟」行程。
其實長江三峽兩岸景點不少,會陸續抵達定點靠岸,自費行程者跟團上車,免費行程便自行出入。星夜至張飛廟,我也隨遊客踏浮橋拜訪。
其實廟宇亦是因三峽大壩工程才遷建至此,依山取勢,保留三國時期古建築。幅員雖不大,但蜀漢大將張飛黝黑塑像,「力扶漢鼎」匾額等仍可見三國故事群像。況且黑夜中在江邊小廟摩肩擦踵,實在是難忘的新鮮體驗。
隔日早晨,接近下個景點「白帝城」,劉備的駕崩之地我不願前往,便在岸邊的「夔州古城」逗留。像長江這般的寬廣大河,使兩岸居民形成截然不同的生活圈,我在附近走走逛逛,靜看江水流逝,也靜待時間流逝。
過「夔門」後,便得見長江三峽中的「瞿塘峡」,峽口兩山針鋒相對,與先前的江面大相逕庭,船舶徐徐航行其間,兩旁峽谷逐漸逼近。三峽大壩蓄水後,雖已無過去削壁千仞的驚險,但親臨仍能見識山川的險要。
此時朝日自烏雲中透出一道光芒,映在平緩江水,頓時又是別樣風光。不過冬季過三峽,隱隱有刺骨寒風橫掃江面,讓人簌簌發抖,也體會到水上人家的甘苦。
過瞿塘峡停靠巫山港,換乘敞篷遊船深入「大寧河小三峡」。長江三峽兩岸地形所致,另有諸多峽谷,同時也開發成景區,小三峽外,甚至連規模再小的「小小三峽」都有。兩岸山民也化身導遊,將沿岸山水附帶小故事,興味盎然地介紹起來。
乘坐長江水觸手可及的小艇,飆行於長江上更貼近三峽雄偉地景,仿古棧道懸空於峭壁,大壩落成後形成的小島更近在眼前。
隨後進入「巫峽」,巫峽得名自「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巫山,長江切開巫山,將連綿山峰一分而二,壯觀中又有「神女峰」的秀麗。不僅如此,駛近支流九畹溪,竟有龍舟競速及禮魂水上歷史舞台劇,與戰國時代荊楚文化交融,我真佩服長江觀光的用心。
巫峽已跨過重慶市,隨即來到湖北省地界的最後長江三峽「西陵峽」。西陵峽在三峽中綿延最長,江面也重回遼闊,暗示不遠處「三峽大壩」的到來。
宜昌太平溪港上岸後,遊覽車直奔巍峨大壩,倏忽登上江中制高點「壇子嶺」,以山嶺為界,北側為雙線五級船閘,如同運河般透過船閘調節水位,讓來往船舶隨著水位起降,平穩地穿行於長江。
南端則是大壩主體,居高臨下能見到壯闊非常的三峽大壩橫亙江面,眾多裝置構築使其兼具發電站與升船機等功能。但於觀景點近身觀看時,只覺「高峡出平湖」,反倒像是碧波萬頃的大湖。
再跨越大壩,至長江南岸另設有「截流紀念園」,講述這項工程奇蹟的始末,園區並有「千里三峽紀念館」,以圖畫方式展現三峽原貌。
最後遠眺「西陵長江大橋」,大型吊橋連通兩岸,也提醒我三峽行程已進入尾聲。再度回望大壩下平坦如鏡,勝似湖面的江水,不由得讚嘆,當真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三峽大壩」,終究代表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無論是長江或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