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覺得,如果不將知識記在腦袋裡,就等於沒有學習?其實,當我們一再花費心力記憶知識,反而錯失了更多我們可以應用知識及思考的時間,【記憶】這件事,一開始做好,就夠了。
作者將學習分成好幾個層次,從一開始的記憶到最後的生活應用,作者一一拆解每個層次應該具備的技能以及迷思,讓我也能跟著這本書認識學習的模式。文末,我也試著將這本書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在課堂中,期待能為學生帶來好的學習成效。
學習分成的五個層次為【記→懂→網→拓→活】
作者認為,真正的重要知識會一再的出現在生活中,我們該做的,是在學習知識時,花費較少時間記住大部分後,就在生活中持續進行學習(就是不要一直回頭記憶知識)。可以幫助記憶的方法有:交錯練習、間隔練習。大部分的人,總會認為,在短時間內衝刺單一學科,這樣的密集練習會學得更好。但其實研究告訴我們,學習需要分散式的練習。
可以這麼做:當我們有一整個早上可以進行學習時,可以將早上時間分成四等目,進行四個科目的學習,會比只學習一科效果還好。此外,學習完畢前,最好花時間回想、或寫下讀過的知識,這會有效幫助自己記住這些記憶。
理解知識,就如同馬太效應。馬太效應放在閱讀上,其實就是:讀越多書的人,閱讀理解能力會更好。當我們擁有更多背景知識的時候,學習知識的速度會變快,也會更有樂趣。此外,人們都會有慣性思維,常會用特定的方式解決問題。就像,我們要開門時,不能都只用同一把鑰匙,這把不行,就試試看下一把。創意能讓我們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從而獲得新的答案。
可以這麼做:費曼技巧。如果我們真的把知識搞懂了,那我們一定可以利用簡單的言語向他人說明,並讓他們聽懂,這就是著名的費曼技巧。利用簡單的語言把複雜的知識搞懂,可以多舉例子、故事和比喻加強說明。
重點不在於我們吸收了幾個知識點,重點在於,我們利用這些習得的知識點,排列出什麼樣的什麼對我們有幫助的價值。我們可以將學到的知識進行視覺化的排列,利用表格或其他形式呈現出之間的關係,就像一隻蜘蛛織網一樣,找出彼此之間的連結。
可以這麼做:利用心智圖釐清知識結構、激發創意、也能增進記憶;使用概念圖擴展應用知識的範圍。
這邊進行了許多專才以及通才的討論。我們確實一開始應該先穩固掌握知識,先讓自己成為某一領域的專才。接著,再透過跨領域的學習,持續的遷移知識,幫助自己成為一個通才,不讓能力停滯。
可以這麼做:中間畫一個小圓圈,寫下我們的專業領域;外圍再畫一個圈,寫下與職業發展高度相關的領域;外圍再畫一個圈,寫下你感興趣,但跟職業沒什麼相關的領域。還沒成為專業的人時,或許可以使用作者的法則進行學習:80%學習自己領域重要內的知識,20%學習與職業高度相關的知識。讓自己先朝向專才的方向發展。
在生活中持續學習,而我們可以創立一個發洩知識的空間-學習計畫,活用自己的知識。
可以這麼做:利用各種形式,建立自己的個人計畫。可以是寫書、架網站、拍短片、做研究等等。必須要有一定的難度,才會提升學習及工作效率。
先回憶一下學習的五個層次:記→懂→網→拓→活,一開始記住知識,接著搞懂知識點,排列知識創造出意義,適度接觸領域外的知識,在生活中發展學習計畫。我新學期的學生是六年級智能障礙學生,要帶他學習的科目是國語科目。國語科目自然有許多需要學習的細節,但我若在學習每一課的時候,可以將這些層次運用在課堂,相信對他一定有幫助。
層次一:記(回想)。
每堂下課前,請學生在白紙上回憶當節課所教內容,全部寫完之後再進行核對,加強記憶。更換每次上課座位,讓學生練習在不同的地方學習,都能順利提取記憶。
層次二:懂(費曼技巧)
每一課課文教導完畢後,進行成果驗收,請學生利用10-15分鐘說明這一課課文在教什麼,目標是要讓幼兒園小朋友聽懂。
層次三:網(心智圖)
利用心智圖幫忙學生釐清每一課課文的脈絡及進行創意發想。
層次四:拓(跨領域學習)+層次五:活(生活中發洩知識)
在課文中尋找學生有興趣的素材或話題,進行學習,一起思考可以將所學知識運用在生活中何處。
現在正處暑假中,透過這本書給了我對於學生學習的安排有更高層次的視角,不是一直關注生字、語詞等單純知識點,而是將學習的層次埋入課堂中,讓他也學會這些方法,幫助自己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