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經驗積累的過程中,每次離職都是為了銜接未來想望,只有這一次離職不同,我以為不同的是在於這次沒有想好未來的方向;一直到離職兩個月我才意識到:這次離開的不只是一個工作,而是我的前半生。
每次離職都是為了延伸與擴展,補全當下職務的缺憾,於是環環相扣。但這次離職不同以往,因為想了非常久還是沒有明確要往哪裡去,並非當下職務非常完美,而是在次次經驗積累中已經盡可能弭平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當然,理想還是存在,但是現實中的不可能,或者,應該說現在不可能做的改變,自然心裡也是非常清楚,於是我沒有方向,不知去處所以陷入膠著,一直到覺得必須要離開而離開。
隨著離職日的接近,比較多長官同事關心,離職原因其實很好回答也很難回答,端看對象。隨著比較多同事關心,我自己在回答的時候發展了不少版本,有長有短,有表面有深沉,其中有次就提到在這個工作(包括這個工作)之前,我都是在合乎長輩期望,即便我是個個性鮮明的孩子,所以我覺得好像該是時候做回自己。這個說法與我對於工作有使命感一事不相違背,因為的確我對於工作有能力且有使命感,只是換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在同性質的單位,就是比較安穩的單位,長輩比較希望我長久待的單位。安穩的單位有優點也有缺點,從北到南待過的這類單位,大概都一致有體制無法異動的特質,即便知道不合時宜、沒有邏輯、缺乏彈性,也還是只能接受現在無法改變或者試著調整自己或者離開。
離職後雖然不必上班,但日子很充實。一直想要整理家裡並重新規劃空間,終於在離職後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整理、清潔、打掃、重新安排用物、擺設及活動空間設置,整個斷捨離的過程很累但很療癒。爾後,孩子上幼幼班開始與同學們相互增強免疫系統,常常需要請假休息,於是陪著孩子玩樂(身心都相當消耗)也沒能閒著。還有自己的學習計畫,希望為身、心、靈全面增能,所以其實每天都蠻忙碌的,甚至履歷表在離職後一個多月才開始更新、看職缺、投履歷。
於是離職將近兩個月與前同事吃飯,席間閒聊中談到這次離職不只是離開一個工作,而是離開我的前半生,所以可能下個工作會需要比較多時間找到。回家後仔細回想,我的前半生是有藍圖、有方向、有目標、有邏輯、有規劃、有修正(即便如此每次離職還是會被長輩碎念不停),但這些主要是為了合乎長輩期望,讓長輩能夠不擔憂我的生存與未來,並不是說我不想念書求上進找個穩定工作,而是這些不應該是我工作的主要訴求。
只是,至今我依然未釐清我的明確方向與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