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可概分為貨櫃航運、散裝航運、貨運承攬、貨櫃運輸集散與倉儲、海陸空大眾運輸等五大類。台灣掛牌的航運股中,海運佔了大宗,而海運包括貨櫃與散裝。若以載重估計,全球海運市場約95%走散裝輪(散裝輪及油輪),貨櫃輪約5%。
散裝航運以運載民生大宗物資與工業基本原料,如鐵礦砂、煤炭、棉花及穀物、肥料等。而影響散裝航運景氣的主要因素包括全球景氣、天災、戰爭、國內需求、貿易傾銷法令、外交政策與油價等。
散裝航運業的供給深受散裝航運業者對船舶的決策影響—購買新船或是拆解、改造舊船,皆會增加或減少市場上的船噸供給。而需求則深受經濟成長影響,各國對原物料的需求、貿易量決定運輸需求。在供需雙方協商,加上運輸成本因素下決定出運價—也是散裝航運業者主要的獲利來源。
一般而言,散裝航運業的旺季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由此可見散裝航運為典型的景氣循環股。而又由於散裝航運主要運載民生大宗物資與工業基本原料,難以找到其他的替代運輸方式,其產業已進入成熟期,競爭主要來自內部的市場爭奪。
台灣散裝航運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散裝航運是指以散裝貨物(如煤炭、礦砂、穀物等)為主要運輸對象的航運業務,相對於集裝箱航運,散裝航運更依賴於單一貨物的散裝載運。
以下是台灣散裝航運的發展階段:
1. 初期階段(20世紀初 - 1950年代):台灣的散裝航運在日治時期已有起步,以滿足當地糖業、礦業等原材料的運輸需求為主。隨著台灣在1950年代初期的政治環境轉變,台灣與中國大陸間的交流受到限制,使得台灣的散裝航運進入一個相對孤立的階段。
2. 起飛階段(1960年代 - 1980年代):台灣在這個時期開始進入工業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對原材料的需求急速增加,推動了散裝航運的發展。大量的礦石、煤炭、鐵礦等原材料成為主要的運輸貨物。台灣的船東開始積極投資船隻,發展散裝航運業務。
3. 國際化階段(1990年代至今):隨著台灣經濟的進一步開放和全球化趨勢,台灣的散裝航運逐漸與國際接軌。船東不僅將船隻拓展到全球各地,還參與國際間的散裝航運市場。這一時期,隨著對於環保和安全的重視,台灣的船舶業者也開始遵循國際標準,提高船舶的運營效率和環保水平。
4. 面臨挑戰與調整(近年):近年來,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國際貿易摩擦等因素對散裝航運產業帶來一些挑戰。同時,也有一些新的航運技術和環保法規的出現,推動著台灣的散裝航運業者進行調整和更新,以應對未來的發展。
總的來說,台灣散裝航運歷經多個階段的發展,由最初的區域性運輸,逐漸轉向國際化,並在面對不同的經濟和環境變化中持續調整和發展。
在散裝航運業中,依船型載重噸數不同,主要可分為:
因此依照船型的不同,常用於衡量散裝航運業景氣的指標包括波羅的海海岬型航運指數(BCI)、波羅的海巴拿馬型航運指數(BPI)與波羅的海輕便航運指數(BHI),而波羅的海運價指數(BDI)是以上三種指數的平均,亦為整體散裝航運獲利的重要觀察指標。BDI是由幾條主要航線的即期運費(Spot Rate)加權計算而成,為即期市場的行情的反映,因此,運費價格的高低會影響到指數的漲跌。
上圖為五年的波羅的海運價指數(BDI),可以清楚看到散裝航運業在疫情期間景氣高漲,而對比近期,目前散裝航運的景氣較為低迷。在疫情期間,航運公司大賺錢,但自去年底(2022)以來,由於通貨膨脹、高利率和庫存過剩等方面的原因導致運輸需求急劇下降。隨著時間進入下半年,也就是所謂的傳統旺季時段,市場寄望航運業能夠開始出現反彈。
Clarksons航運研究機構預估,2023、2024年散裝航運運力供不應求。2023年散裝航運延噸海浬供給年增0.55%,需求年增2.2%;2024年散裝航運供給年減0.1%,爲30年來首次供給負成長,因2024CII法規將實施,老舊船舶會遭淘汰,需求方面則是年增2.1%。整體而言,Clarksons預估明年散裝航運迎來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可以預期運費上漲,散裝航運公司能從中獲利。
l 法規影響
在法規與技術層面,國際海事組織(IMO) 推出的船舶碳強度指標(CII)評級系統根據船舶碳強度,船舶將分為 A 到 E 級。並要求逐步降低碳強度限值,每年降低2%。而連續三年評級為D或一年被評級為E的船舶就必須更新該船舶的能效管理計畫(SEEMP),並制訂整改行動計畫。目前散裝船齡 15 年以上的船隻,幾乎占了散裝市場四分之一的份額,新的碳排放標準實施後,很多船都有退場的可能,當然船東可以選擇改裝船隻及引擎來達到標準,但對許多船東而言,與其花錢改裝,把舊船拆成廢鐵賣掉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因此許多航運公司正積極改裝、拆解船舶或訂購新的節能船,如全球航商正從燃燒重油的引擎,走向搭配重油、天然氣、甲醇、氨氣甚至是氫氣的雙燃料引擎船舶。面對新燃料的需求,許多港口設備也將面臨轉型升級。
此外,在法規影響與近三年來貨櫃輪市場大好下,各家大型船公司加碼訂造新型節能貨櫃輪,間接排擠到散裝船的新船訂單,使的散裝船今年可接新船訂單的主流船廠數量較去年減少54%。船廠塢期滿檔,從下訂單到交船時間平均需要等待3.7年,交期創下2009年以來新高。由此可見,2024散裝航運的供給將會減少。
上圖為近五年的國際貿易量,統計超過 80 個國家的商品貿易量,全球覆蓋率接近 99%。可以看到近期的貿易量年增率為負值,主要受到通膨居高、利率上升、中國大陸房市緊張及烏克蘭戰爭等所致。散裝航運的需求深受全球貿易的影響,由此可見近期散裝航運景氣仍處於低迷。而WTO今年十月時預估2024貿易量將成長3.3%,與四月時預估的3.2%大致相同,可見看好2024貿易量,因此可預估散裝航運的需求將會增加。然而地緣政治的緊張—烏俄戰爭、以巴衝突增加了下行風險與不確定性。
l 政策影響
在疫情結束後,各國政府也開始將資金投入基礎建設復興經濟,如美國推動的基建投資就業法,以及中國在今年第四季宣布增發1兆人民幣國債用於防災減災基礎建設、交通等。這些舉動都會增加國家對於原物料的需求,進而帶動散裝航運的需求。此外在烏俄戰爭、以巴衝突結束後,戰後的重建也會需要大量原物料。
l 原物料需求影響
儘管近年全球努力推廣減少碳排,但鑑於煤炭價格低於天然氣,煤炭的需求不減反增,國際能源總署(IEA)更預測2024煤炭需求將創新高。截至今年中,雖然美國和歐盟煤炭需求量減少,但無法抵銷中國與印度需求增加。隨著經濟復甦,能預期煤炭貿易量將會上漲,屆時散裝航運需求也會增加。
世界鋼鐵協會(Worldsteel)於2023/10/17發布的鋼鐵需求預測報告中顯示2023年鋼鐵需求年增長率將達到1.8%,產量為18.145億噸,2024年鋼鐵需求年增長率將達到1.9%,產量為18.491億噸,盡管世界鋼鐵協會(Worldsteel)預測的鋼鐵需求有所上升,但仍有許多不確定性,包含烏俄戰爭、以巴衝突,這些地區性衝突都可能進一步導致鋼鐵短期需求下降,且中國房地產形勢目前仍不明朗,對於中國的鋼鐵需求難以準確預測。
聯合國農糧組織(FAO)2023/11/3發布的全球穀物供求簡報中提到2023年度全球穀物需求量估計值為2781.8(百萬噸),年增長率為-0.63%,貿易量476.9(百萬噸),年增長率為-1%,2024年度全球穀物產量估計值為2810.4(百萬噸),年增長率為1%,貿易量469.2(百萬噸),年增長率為-1.6%,儘管2024年世界穀物需求量年增長率上升,但鑒於主要經濟體(中國、美國、歐盟)皆提高其糧食產量,故貿易量有所下降。
l 成本
散裝航運的成本主要受到油價、戰爭、天氣影響,其中較能預測分析的因素為油價。從下圖中能看到進入 2023 年以後,油價仍保持下跌趨勢。自 2023 年 4 月 OPEC+ 宣布減產後達到高峰以來,油價已大幅下跌。布蘭特原油價格於 4 月 12 日達到 86.96 美元的峰值,但此後截至 5 月 22 日下跌超過 13%。而荷蘭銀行的油價預測2023 年每桶原油交易平均價格為 90 美元,2024 年價格為 89 美元,2025 年為 75 美元;美國能源資訊署 (EIA) 在 5 月 9 日發布的短期能源展望中預計 2023 年平均油價為 79 美元,2024 年放緩至 74美元;Fitch預計2023 年布蘭特原油價格為85 美元,2024 年將跌至75 美元,2025 年為65 美元,2026 年為53 美元。各機構對於2024油價的預測基本一致,皆認為油價會下跌。因此可以預期,在成本減少下,散裝航運業的獲利空間將會有所提升。
總結而言,在受到新制碳排影響下,2024散裝航運的供給將會減少。而隨著疫情結束、經濟復甦,市場大多看好2024的景氣,在經濟帶動下,民生大宗物資與工業基本原料需求上升,進而增加散裝航運的需求。故2024年散裝航運在供給減少、需求增加下,可能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進而導致運費上漲。在運費上漲與成本下降下,預期散裝航運業將迎來可觀的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