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反閱讀:為什麼網路時代的我們還是應該偶爾讀書?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閱讀與反閱讀:為什麼網路時代的我們還是應該偶爾讀書?〉2024-01-18


  在生活中大多數的時間裡,我們不太需要寫字。由於多數人是用注音打字,或透過語音辨識輸入,只要我們有能力判斷出來螢幕上跳出的字是不是自己要的,一些筆畫比較複雜或少用的字,我們甚至已經不記得它要怎麼寫了。


  譬如說,要我憑空在紙上寫出「繭」這個字大概是有難度的。打字時我知道我要選的是這個字,讀到這個字我也不會認不出來,但單從「寫字能力」來說,我們在數位時代中無疑已經退步了。差別只是有些人可能退步得多、有些人少一點。



  相較於「寫」的退步,「閱讀」似乎沒有那麼大的差別。雖然在網路流行之後,人們越來越少讀書,對於報章雜誌的需求也明顯降低。但我們畢竟每天還是會在網路上接觸大量的資訊。其中有許多已經圖像化,但仍舊有很多內容是文字,閱讀量應該沒有比過去少上太多。


  甚至,人們的教育程度更高、資訊取得變得更便利。比前網路時代的人,「理論上」我們應該能夠透過「閱讀」學到更多東西。



  但實際情況卻與此偏離甚遠。確實,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字符」很多,但我們與這些字發生關係的方式,是一種與閱讀截然不同的方式。如果以非數位世界中存在的文字相比較,那些網路上被我們遭遇到的文字,比起書本中的字句,更像是路標、或頂多是告示牌上的短語。


  除了訂閱特定的電子報、關注特定的專欄作者等行為外。我們觸及到網上文字的方式是「連結」與「搜尋」。這意味著,我們會通達哪些文章,並著眼於哪些關鍵字,預先就包含在我們打開瀏覽器時的意向之中。



  就像是我們事先已經決定好要在哪間店裡買哪件商品,然後走進百貨公司後直直走向電梯,抵達該店、消費、離開。這個過程裡,我們並不逛街、並不體驗。雖然可能會稍微「瀏覽」到旁邊的其他東西,但我們不會讓它們進入我們主要的意識裡。我們迅速地進入網頁,掃了一遍,找到符合自己想法的那個資訊,然後關閉網頁,繼續我們的生活。


  在這樣的情況下,閱讀顯然是沒有發生的。即便那裡存在著一些還不錯的、有觀點、甚至能夠帶給我們一條學習路徑的文章。它也會被晾在一旁,畢竟我們要的僅僅就是那個你打開瀏覽器「查一下」時想要知道的答案。


  而這還是比較好的情況。



  在另一類情況中,我們甚至不是主動地進到那間自己選定的商店。而是,我們像是柏拉圖洞穴寓言中的那些被鐵鍊拴住的囚犯,只能被動地接收那些受演算法規定而出現的內容。


  短影音確實是更加極致的,但即便是文字、即便是篇幅較長、甚至是從好的讀物中摘錄出來的字句,都只是一些浮光掠影,我們片面地、速食地接收或略過。一天便這樣結束。


  但可怕的事情是,我們覺得自己好像有學到些什麼。某些結論式的資訊、或一種對於某事說不清楚的情緒進入到了我們的信念網中。雖然沒有多少可供驗證的理由,但我們就這樣地把這些訊息當作事實不知不覺記住。


  誰說的?可信不可信?沒有想過。「我在網路上看過/查到的」,反正我是信了。



  於是我們發現這不僅僅是像「知道是哪個字但是不記得怎麼寫」那樣的退步而已,我們進行的甚至是一種「反閱讀」。人類之所以發展出,並倚靠於搜尋去快速地得到答案,並不是因為我們要閱讀、要學習,恰恰是因為我們不要閱讀、不要學習。


  就像「計算機」讓我們不用自己做複雜的計算,只要知道怎麼算,按一按就會有答案。知識也已經透過網路全部攤在我們面前了。我們做的事情是一樣的:把「計算機」按一按,然後,相信那個搜尋出來的答案。



  去鼓勵人們坐下來,每天或許花半小時靜靜地讀一本書。不是某種菁英式的「何謂真正的生活」之認可、也不是在談一種反科技或貴古賤今的思維。而是,這是去讓我們保有除了快速取得解答之外的、使用文字去與他人思想進行交流的感覺運動技能。


  書本是一個人(或一些人)對於特定領域的一系列探索與考察。我們並不真的知道他會如何地、談論些什麼。包含著標題、目錄、以及我們閱讀此書的動機--那一指出方向的大致輪廓,有待閱讀的過程來填滿。


  當然,市面上總是有些不那麼值得閱讀的書、網路上也會有頗具價值的文章。但一方面,書本至少受到編輯、出版商、銷售通路等種種檢視與篩選;背後還有那個為了完成篇幅而絞盡腦汁的作者、以及願意付出大量屯貨成本來為此背書的自由市場。


  另一方面,我們終於--如同一步一步攀登那樣--一個字一個字地進行閱讀。所以我們能夠真的觸及到那些被作者試圖存放在文字裡的那些經驗,看到那個不僅僅出於我們自身理由、而同時也關於世界上其他主體的觀看視角。這讓我們終於有機會,抵達我們原先去不了的另一片沃土。



到粉絲專頁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PreBluePaper/posts/pfbid02Mchn8w8dpNQunXTZsmPjPv5t4SSUUUmB326H6gn8E43oTe1z97DBi8umBsJunydNl

40會員
527Content count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亞當的青少年學徒〉
〈詩的沒道理:從陳黎〈有人〉中的兩句話〉
〈真實世界的「電幕」:短影音與被重塑的認知框架〉
〈「公式化開放世界」〉
〈亞當的青少年學徒〉
〈詩的沒道理:從陳黎〈有人〉中的兩句話〉
〈真實世界的「電幕」:短影音與被重塑的認知框架〉
〈「公式化開放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世界和平會推動「心願小王子-貧弱兒童資助培育計畫」,多年來持續在偏鄉推廣閱讀與寫作服務。
前言: 此篇將描述散文、新詩、小說等現代文學閱讀對於文字產生的力量對閱讀者的影響。 進入內文,文學氛圍古典與現代,古典有散文、詩、詞、取、富等,而流傳到現在只剩詩、詞較為流行,因我讀不太懂古典文字帶出的力量「我是國文系學生,請別笑我不用功,因為古文字據說需用眼力才能讀懂其含意」於是乎,我就從現代文
刊登於從容文學。第三十一期 〈閱讀過去式〉 丁口 01 晚霞攜帶早晨的甜蜜 對話是曲子的協和 新聞是濃妝打扮於城 無人問津的午後 打字聲回應詩的凋零 02 舊夢掀起了記憶 飄蕩於人海 他們不願意訴說 色與空的對等交錯 此心聲非彼新生 03 時光不可逆 皺紋獻給愛的圓圈 江南水色是美的回聲 尚未登陸的
Thumbnail
我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每次教到史傳類文章,我總會試著帶學生代入其中一位人物,去思考自己會怎麼做?而這個人又為何這麼做? 這個方式是臺大歷史系教授呂世浩教的: 「怎麼讀歷史才能有用呢?當你讀一本歷史書,讀到書中的古人面臨重要的抉擇關頭時,請你這時立刻把書蓋上。」 (《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秦始皇》)
我覺得一個人的最佳讀書狀態大多產生在中年以後,但能不能取得這種狀態則取決於青年時期的準備。 中年以後的讀書可以隨心所欲,而在青年時期卻不能過於隨意,需要接受一些過來人的指點。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一個人如果在青年時期就開始平庸,那麼今後要擺脫平庸就十分困難。
Thumbnail
建醮、普渡是台灣漢人的重要民俗活動,然而在令人在意的是19世紀的熟蕃也有建醮,固然受漢人的影響,但本身的部落民俗傳統也雜揉在其中,不像是單純的漢人建醮。本文受岸裡大社所遺留下來的文書,以及受「清帝國」介入岸裡行政社群的形成與社會生活實況的釐清。
Thumbnail
一‧前言   李白〈宮中行樂詞〉,《文苑英華》題作〈醉中侍宴應制 〉,作者原注:「奉詔作五言。」根據孟棨《本事詩‧高逸》第三云:   玄宗嘗因宮中行樂,謂高力士曰:「對此良辰美景,豈可獨以聲妓為娛?倘得逸才詞人詠出之,可以誇耀於後。」遂命詔李白。時寧王邀白飲酒已醉,既至,拜舞頹然。上知其薄聲律,謂非
Thumbnail
第二堂小說課,我們討論童話的定義,並以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小美人魚〉、〈灰姑娘〉和〈桃太郎〉作為討論文本。 作爲經典的童話故事,小美人魚一直都是深受讀者喜愛、嘆息的原型角色,透過角色金字塔、情節便利貼分析,最後能擴寫童話,創作出令人驚艷的前傳、後傳故事,讓童話更加鮮明和豐富。
響起童年那個無憂無慮又喜歡聽故事的年代,因弱視「一眼零點零三;一琰翎點零五度數」的視力,涵蓋有色盲、閃光、畏光、眼球震盪等眼睛疾病,固彩色小本故事圖畫書不利於閱讀,改個方式做為閱讀方式「聽錄音帶」,當時有善心人送故事書與錄音帶給我們,故事書與錄音帶同系列內容相同;另有只有錄音帶沒有輸的系列。前者為兩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世界和平會推動「心願小王子-貧弱兒童資助培育計畫」,多年來持續在偏鄉推廣閱讀與寫作服務。
前言: 此篇將描述散文、新詩、小說等現代文學閱讀對於文字產生的力量對閱讀者的影響。 進入內文,文學氛圍古典與現代,古典有散文、詩、詞、取、富等,而流傳到現在只剩詩、詞較為流行,因我讀不太懂古典文字帶出的力量「我是國文系學生,請別笑我不用功,因為古文字據說需用眼力才能讀懂其含意」於是乎,我就從現代文
刊登於從容文學。第三十一期 〈閱讀過去式〉 丁口 01 晚霞攜帶早晨的甜蜜 對話是曲子的協和 新聞是濃妝打扮於城 無人問津的午後 打字聲回應詩的凋零 02 舊夢掀起了記憶 飄蕩於人海 他們不願意訴說 色與空的對等交錯 此心聲非彼新生 03 時光不可逆 皺紋獻給愛的圓圈 江南水色是美的回聲 尚未登陸的
Thumbnail
我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每次教到史傳類文章,我總會試著帶學生代入其中一位人物,去思考自己會怎麼做?而這個人又為何這麼做? 這個方式是臺大歷史系教授呂世浩教的: 「怎麼讀歷史才能有用呢?當你讀一本歷史書,讀到書中的古人面臨重要的抉擇關頭時,請你這時立刻把書蓋上。」 (《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秦始皇》)
我覺得一個人的最佳讀書狀態大多產生在中年以後,但能不能取得這種狀態則取決於青年時期的準備。 中年以後的讀書可以隨心所欲,而在青年時期卻不能過於隨意,需要接受一些過來人的指點。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一個人如果在青年時期就開始平庸,那麼今後要擺脫平庸就十分困難。
Thumbnail
建醮、普渡是台灣漢人的重要民俗活動,然而在令人在意的是19世紀的熟蕃也有建醮,固然受漢人的影響,但本身的部落民俗傳統也雜揉在其中,不像是單純的漢人建醮。本文受岸裡大社所遺留下來的文書,以及受「清帝國」介入岸裡行政社群的形成與社會生活實況的釐清。
Thumbnail
一‧前言   李白〈宮中行樂詞〉,《文苑英華》題作〈醉中侍宴應制 〉,作者原注:「奉詔作五言。」根據孟棨《本事詩‧高逸》第三云:   玄宗嘗因宮中行樂,謂高力士曰:「對此良辰美景,豈可獨以聲妓為娛?倘得逸才詞人詠出之,可以誇耀於後。」遂命詔李白。時寧王邀白飲酒已醉,既至,拜舞頹然。上知其薄聲律,謂非
Thumbnail
第二堂小說課,我們討論童話的定義,並以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小美人魚〉、〈灰姑娘〉和〈桃太郎〉作為討論文本。 作爲經典的童話故事,小美人魚一直都是深受讀者喜愛、嘆息的原型角色,透過角色金字塔、情節便利貼分析,最後能擴寫童話,創作出令人驚艷的前傳、後傳故事,讓童話更加鮮明和豐富。
響起童年那個無憂無慮又喜歡聽故事的年代,因弱視「一眼零點零三;一琰翎點零五度數」的視力,涵蓋有色盲、閃光、畏光、眼球震盪等眼睛疾病,固彩色小本故事圖畫書不利於閱讀,改個方式做為閱讀方式「聽錄音帶」,當時有善心人送故事書與錄音帶給我們,故事書與錄音帶同系列內容相同;另有只有錄音帶沒有輸的系列。前者為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