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圖紙的沙龍
前圖紙的沙龍首頁
討論區
公民社會
從作品出發
教育、陪伴與成長
哲學研究
前圖紙2024
前圖紙2023
關於
前圖紙2023
326
公開內容
2023年的文章
全部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前圖紙
2024/11/21
電力時代裡,理所當然的日常
你不會覺得下個星期四,會有軍隊從四個方向向你所處的國家襲來;也不會想到,即便身處全球性大城市,也有可能在數個月內,被毫無人道地封鎖在家裡。無論天災、還是人禍,或像那些人們所能遭遇的最糟糕狀態--兩者以最令人難受的方式相輔相成。災難一下子超越預期抵達身邊,告訴我們「當前的一切準備都不夠充分」。
#
前圖紙
#
電力
#
日常
4
留言
前圖紙
2024/11/20
微小,卻並非不足道的「人的時間」
對還沒因為這般時間理由感到遺憾的精靈芙莉蓮來說,幾十年或一兩百年一遇的天文景象根本說不上特別。從壽命遠長於人類的物種的視角看來,那不過是轉瞬間的事情。這禮拜錯過了資源回收車,下禮拜再倒就好了。在這種基於不同時間感的思考之中,既然人類「很快就會死掉」,互相理解能有什麼用?讓人類學習知識又能怎麼樣?
#
前圖紙
#
神話
#
葬送的芙莉蓮
3
留言
前圖紙
2024/11/19
寫出課本教的計算過程:從標準答案到「標準答案式的思考」
然而,實際上那些算式與句子並不能這樣一一對應,它也可以是「3個盒子,每個盒子裡有4顆球」與「每個盒子裡有4顆球,我們有3個盒子」之間的差別。這兩者之間的轉換一點問題也沒有,一但你去詢問那些「順序寫錯」的孩子,他們很可能一點都沒有混淆,甚至他們調換順序有時是因為那樣會讓數字變得更好算。
#
前圖紙
#
學習
#
教育
6
留言
前圖紙
2024/11/18
「這就是結果」--撲克的魅力與頂尖牌手的認知
其實這裡兩個人的策略方向已經大致能見到雛型,如果河牌中同花,小六可以價值下注,沒中的話,則視情況將手中的聽牌轉成詐唬。相對的,Neugebauer也一定程度地預期,如果對方中同花需要棄牌,但如果同花沒中,則有抓詐唬的空間。
#
前圖紙
#
德州撲克
#
選手
4
留言
前圖紙
2024/11/17
當你老去,而不再到公園裡下棋
在這個時代成長起來的我們,很可能不會以這樣的方式度過晚年。一方面,充滿聲光效果與立即刺激的電子遊戲和影音取代了慢節奏的棋盤對弈,填滿了我們被割成碎片的休閒時間、形塑了我們的娛樂需求;另一方面,在電腦螢幕與手機螢幕提供的單人娛樂體驗(即便你能以遠處的他人互動),也大幅降低了人們前往公共空間的需求。
#
前圖紙
#
科技
#
自然
8
留言
前圖紙
2024/11/16
大災變:末日追求與災後思考
《異星入境》的核心危機便是,人類該如何彼此合作,去將那一場想像中的「外星人造成的末日」,透過思維的突破,轉換並理解為一種對全人類有益的「禮物」。就像在氫彈爆炸下被喚醒的哥吉拉,牠既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大自然般冷漠的「毀滅之具象化」,也可能作為一個在極端狀況中,抵禦外來怪獸,拯救日本的新守護神。
#
前圖紙
#
異星入境
#
末日
6
留言
前圖紙
2024/11/15
群眾外包:天才般的需求匹配,或世界級的偉大剝削
在當時,有大約20%的文字材料沒有辦法被確定地辨識出來。於是,我們輸入驗證碼的這個過程,就被媒合進了這項辨識工作之中。在那套系統當中,我們面前的兩個單詞,由一個OCR能夠辨識的單詞與一個它無法辨識的單詞組成。如果我們答對第一個單詞,我們輸入的第二個單詞就會被計點,點數夠多便能夠被視作正確答案。
#
前圖紙
#
群眾外包
#
驗證碼
5
留言
前圖紙
2024/11/14
為什麼我們不需要異性戀遊行?
在一次質問中,他的母親說到「你爸爸和我從來不會這樣到處張揚自己的性取向」。即便他的母親沒有注意到,但在這句她說出口時感到自然不過的話中,她其實清楚地表達了她和他老公的性取向。甚至,在這句話中,根據科爾維諾的分析,她還說了他們至少發生過了一次以上的性行為(科爾維諾俏皮地用手比著他自己)。
#
前圖紙
#
同志大遊行
#
多元
6
1
鋼哥
2
之前聽到最棒的回應是某個課堂的討論 「如果你質疑為什麼我是同性戀,那麼,你也應該用一樣的力道質疑『你為什麼是異性戀。』
前圖紙
2024/11/13
放任、禁止、或提升判斷力:從「蘿蔔刀」爭議聊「禁止式的保護」
不同於緣規、剪刀這些有其他正確用法的工具,從玩具刀的形狀、名稱、以及那些讓小孩子感興趣的短影音影響下,他們很容易去得到「可以用這個互戳」的印象。尤其,因為孩子知道這些玩具刀不像美工刀那樣銳利,「一般來說」不會讓別人受傷,反而更可能在玩得太high的情況下,不小心真的把人弄傷。
#
前圖紙
#
蘿蔔刀
#
禁止
5
留言
前圖紙
2024/11/12
「同情的理解」與「反思的實作」:具活生生性的他者
我們的確有充分的理由去推廣、倡議、去指出其他想法從我們的角度看來的不足之處。但不同的聲音不可能一夕之間消失,也不見得應該要消失。那些聲音來自某些人,也許他們不理解一些事情、甚至他們可能帶有一定的敵意與惡意,但他們仍然首先是一些活生生的人,他們的言行仍然最初與最終地是基於某些他們心目中的合理理由。
#
前圖紙
#
公民社會
#
反思
21
留言
本週 TOP 5
1
「同情的理解」與「反思的實作」:具活生生性的他者
2
機率思維中的張力:三門問題與「運氣守恆的直覺」
3
商務艙裡的情緒勞動:作為商品的「羅曼蒂克想像」
4
意識到別人會錯意,卻沒有想要解釋的時候
5
群眾外包:天才般的需求匹配,或世界級的偉大剝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