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遇到觀點不同的人實在沒必要一直去爭論什麼,所以起初就抱著輕鬆的心情讀這本書,沒想到內容蠻燒腦。作者算是很擅長運用理性跟邏輯來推翻不同立場的人,偏偏遇到的對象都很容易被激怒,導致失去自己堅持的立場,不敵作者的反攻。
這幾年,我常在思考每個人的觀點都有其意義這類的事情,因為那是來自個人的生長環境、教育以及日常生活所堆疊起來的信念,如果要去論對錯,好像不太需要,而且,我認為所謂的客觀也沒有一個絕對性,嚴格說起來,都只是累積多數人的主觀看法,底層深處仍是蘊含著自己的主張。
作者在書中提到這麼一段話,我是認同的──
不論一件事情根本上看上去是多麼的正確,『其實不然』的可能性永遠懸浮在附近。
在言論自由的時代,大家都能闡述自己的想法,的確也會從中看到很多不同於我們的理論,甚至令人感到不太能理解,如作者所說的歪理一樣,可是,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還有必要去爭論嗎?或許從正面的角度來看,可以達到互相了解的作用,並增加同理心的刻度,可是如果持續爭論到雙方情緒都上來,甚至惡言相向,那就是不樂見的衝突,對雙方並無益處。
我並不全然接受作者的觀點,看到他在書中把體態臃腫的女性稱作醜女,不曉得是翻譯的問題還是作者本身對於女性就是這樣看,總之令我讀起來很不舒服。
昨天我正好在喜愛日本 Like Japan注意到一則新聞,日本歌手Ado對惡意批評的網民發表貼文,擷取其中粉專整理的一小段文字───
「請不要將言論自由和缺乏考量的言辭一概而論」,希望在網絡這些公開可見的場合上發表意見前,會想到有其他人看到自己的意見;作為一個人,就應考慮到彼此都是人這件事。
雖然跟這本書沒有什麼關係,但就覺得很想跟大家分享比較健康的社群發言心態,不要覺得躲在螢幕後就不須負任何的責任,如果真的遇到很不合的言論,不想討論只想攻擊對方時,請想想基奴李維的超級金句:「我現在的狀態就是遠離一切的爭吵,即使你說1+1=5,你也是對的。不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