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樂~《惡魔的飽食:日本731細菌戰部隊揭秘》~森村誠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認識日本推理小說家森村誠一(1933~2023/07/24)是在80年代中看他的『證明三部曲』《人性的證明》、《青春的證明》與《野性的證明》,其中《人性的證明》最成功,不斷被改編成各類影視作品。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1981年11月出版的《惡魔的飽食》,引發的爭議像在文壇掉了個「原子彈」,森村以紀實手法,用第一手資料詳細揭露日本細菌部隊~『731』在中國哈爾濱東地郊平房鎮等地建立大規模細菌戰研究基地,利用3000多名中國、蘇聯和韓國等的戰俘和平民進行活體研究,圖製造細菌武器向中國和中蘇邊境進行細菌戰。

raw-image

作品面世後,引起日本國內外極大震驚,發行量一度超過180萬冊,往後成為經久不衰的暢銷書。日本歷史學家秦郁彥稱《惡魔的飽食》是混合小說和事實的作品,產生不少真偽問題;後來更被證實書中大量照片都是偽造合成的,陳述內容常理下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例如:

1. 將人關入大型離心器,從而榨乾血液,是不可能的。

2. 用針管吸取人的體液,使人化成木乃伊,是不可能的。

3. 將人關進真空室,使得內臟從口、肛、眼等處擠出;但太空試驗已證明這種情況也不可能發生。

當年《世界日報》表示,〝森村誠一有編造報導和歪曲美國解密文件的行為...〞,1983年『角川書店』將《續・惡魔的飽食》(日語:続・悪魔の飽食)刪去大部分不可靠內容後再版。我就是看『修訂版』譯本,後來改編的電影亦是根據『修訂版』內容創作。

raw-image

森村作為社會派推理小說家,有著戰地記者般的勇敢和正直,以縝密的推理,描述兇手心理與案件成因,從而反映社會的現況與悲哀,讓人作出深刻的反省。《惡魔的飽食》參考資料提供者大部分都是匿名人士,要百分百準確核對正確性,以作者個人力量不是易事,『角川書店』的修正,令世人得以看到真相。

本書出版後,森村對澳洲墨爾本的《世紀報》(The Age)表示,〝幾乎所有的日戰題材都是從日本作為受害者的角度出發,但我的是從日本作為對其他國家施暴的罪人角度出發的。〞做錯事要得到原諒,先要承認錯誤,否則說不上求饒。知恥近乎勇,森村誠一做到了。

全書有三部分,首部主要採訪『731』部隊前隊員,揭露被稱為「惡魔」的細菌戰部隊的黑暗內幕。

第二部補充『731』部隊證據確鑿的暴行,再而以美國保存的相關資料,揭露美蘇兩國圍繞著細菌戰部隊問題進行的爭執,與美國跟日本就研究細菌武器和細菌戰技術的情報,進行內幕交易的事實。

第三部著重披露中國受害人對日本細菌戰罪行的控訴及收集到的各種物證。

1982年,《紐約時報》報導,「森村這本246頁的書被認為比其他講述更準確、更可信。」文章援引森村的說話,〝這個故事應該告訴所有日本人,告訴每一代人。日本的侵略應該被寫下來,以防重蹈覆轍。〞

本書促使一名日本政府官員勉強承認『731』部隊的暴行,森村在1982年告訴日本國會,〝這些可怕實驗是在「最非同尋常的戰時條件下」進行,從人性角度來看是最令人遺憾的。〞

不過,《原子科學家公報》卻揭示,領導『731』部隊的官員獲得了戰犯起訴豁免權,以換取讓美國「獨家擁有日本使用細菌作為致命武器的專業知識」,『731』部隊一眾領導人包括石井四郎中將一直逍遙法外,直至1959年去世。

raw-image
raw-image

作品在數十年間造成了巨大反響,1995年,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調查文章,一位曾在『731』部隊擔任醫療助理的農民回憶親眼目睹一名男子在沒有麻醉藥下被解剖,從胸部切開到腹部,他發出的嚎叫,與滿臉痛苦的樣子,是一輩子難以磨滅的慘痛記憶。

1997年,『731』部隊部分中國受害者家屬向東京地方法院提出訴訟,向日本政府索償;2002年至今同樣被判敗訴。森村沒有放棄,堅持與受害者家屬繼續爭取。2018年『日本國家檔案館』公布了3607名『731計劃』成員的姓名,其中包括醫務人員、醫生、外科醫生、護士和工程師。

在哈爾濱郊區的『731部隊罪證陳列館』,出口處的牌子上寫著:「731部隊遺址是迄今為止世界大戰歷史上最大的生物戰歷史遺址。它也是人類苦難的歷史見證,是一場殘酷戰爭的遺產和特殊記憶。」

raw-image

森村誠一的文字簡潔鋒利,甚少刻意修飾,閱讀起來極為迅速。情節緊湊,不拖泥帶水。愛用「對話」描繪情節,刻畫人物心理入木三分。本書曾改編成電影,以畫面細訴這段悲痛歷史,震撼度同樣驚人。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言有感的沙龍
88會員
307內容數
以前多看日劇,近年多看韓劇,間中會開美劇、英劇、德劇、西班牙劇....,只要是好劇都會看,偶爾會寫劇評。
無言有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12
驟然聽到亨利•基辛格逝世的新聞,腦袋爆出真心卻矛盾的想法,〝世紀老妖終於肯死了!還以為他會永生不死!〞不管你傾慕或厭惡他,他的外交理論絕對不是過去式,可以說是永遠的進行式,現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外交策略明顯受「基辛格理論」所影響。
Thumbnail
2023/12/12
驟然聽到亨利•基辛格逝世的新聞,腦袋爆出真心卻矛盾的想法,〝世紀老妖終於肯死了!還以為他會永生不死!〞不管你傾慕或厭惡他,他的外交理論絕對不是過去式,可以說是永遠的進行式,現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外交策略明顯受「基辛格理論」所影響。
Thumbnail
2023/11/16
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美國人類學家露絲•潘乃德(Ruth Fulton Benedict)受美國政府委託,就盟軍是否應佔領日本及美國應如何管理日本等問題,運用文化人類學方法對即將戰敗的日本,根據文化類型理論進行研究。
Thumbnail
2023/11/16
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美國人類學家露絲•潘乃德(Ruth Fulton Benedict)受美國政府委託,就盟軍是否應佔領日本及美國應如何管理日本等問題,運用文化人類學方法對即將戰敗的日本,根據文化類型理論進行研究。
Thumbnail
2023/10/11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捷克裔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於1984年以法文所寫的小說(L'Insoutenable Légèreté de l'être),繼而有多種語言譯本出版,自己看的是英文版(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Thumbnail
2023/10/11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捷克裔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於1984年以法文所寫的小說(L'Insoutenable Légèreté de l'être),繼而有多種語言譯本出版,自己看的是英文版(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三十年前,日本還是有很多好電影的,比如「沙器」。 「沙器」是根據推理小說改編的。 小說本身的案情並不複雜,其中的警察也很盡職。 但是,故事想說明的就是: 「無論你如何努力,如果你投胎沒有學問,沒個好爹,歸根結底還是不會行滴啊!」
Thumbnail
在三十年前,日本還是有很多好電影的,比如「沙器」。 「沙器」是根據推理小說改編的。 小說本身的案情並不複雜,其中的警察也很盡職。 但是,故事想說明的就是: 「無論你如何努力,如果你投胎沒有學問,沒個好爹,歸根結底還是不會行滴啊!」
Thumbnail
由林水福翻譯的《人面疽:谷崎潤一郎短篇小說選》在聯合文學出版,當中收錄了六篇短篇小說,不讀到最後無法預視結局。同名作〈人面疽〉開篇以第一人稱角度娓娓道來,一切似乎是真實事件的紀錄;以底片電影與「加深」(焼き込み,burn)技術來描述一個近於都市傳說的靈異事件,故事瀰漫詭譎的氛圍。
Thumbnail
由林水福翻譯的《人面疽:谷崎潤一郎短篇小說選》在聯合文學出版,當中收錄了六篇短篇小說,不讀到最後無法預視結局。同名作〈人面疽〉開篇以第一人稱角度娓娓道來,一切似乎是真實事件的紀錄;以底片電影與「加深」(焼き込み,burn)技術來描述一個近於都市傳說的靈異事件,故事瀰漫詭譎的氛圍。
Thumbnail
這次去日本,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買齊了「森村誠一」的「證明系列」全套! 「人性的證明」、「野性的證明」、還有「青春的證明」,還是角川文庫出版的。 人性的證明、野性的證明、青春的證明,都是推理小說。 但是,森村誠一的推理小說,重點往往不是「推理」,而是揭露「人性的本質」,還有「社會的殘酷」。
Thumbnail
這次去日本,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買齊了「森村誠一」的「證明系列」全套! 「人性的證明」、「野性的證明」、還有「青春的證明」,還是角川文庫出版的。 人性的證明、野性的證明、青春的證明,都是推理小說。 但是,森村誠一的推理小說,重點往往不是「推理」,而是揭露「人性的本質」,還有「社會的殘酷」。
Thumbnail
認識日本推理小說家森村誠一(1933~2023/07/24)是在80年代中看他的『證明三部曲』《人性的證明》、《青春的證明》與《野性的證明》,其中《人性的證明》最成功,不斷被改編成各類影視作品。
Thumbnail
認識日本推理小說家森村誠一(1933~2023/07/24)是在80年代中看他的『證明三部曲』《人性的證明》、《青春的證明》與《野性的證明》,其中《人性的證明》最成功,不斷被改編成各類影視作品。
Thumbnail
瘋狂科學家的旅程,如何對抗不明的力量呢?
Thumbnail
瘋狂科學家的旅程,如何對抗不明的力量呢?
Thumbnail
取材自1950年一名年輕僧人林承賢火燒金閣寺的真實事件。在現實世界中,犯嫌向警方供稱:「我忌妒金閣寺的美,所以把它燒掉了……」 自1956年問世以來即受各方盛讚,公認本作為三島美與爆裂哲思之集大成者,被翻譯為多國語言,亦被視為是三島由紀夫角逐諾貝爾文學獎、樹立西方文壇聲譽的最高傑作。
Thumbnail
取材自1950年一名年輕僧人林承賢火燒金閣寺的真實事件。在現實世界中,犯嫌向警方供稱:「我忌妒金閣寺的美,所以把它燒掉了……」 自1956年問世以來即受各方盛讚,公認本作為三島美與爆裂哲思之集大成者,被翻譯為多國語言,亦被視為是三島由紀夫角逐諾貝爾文學獎、樹立西方文壇聲譽的最高傑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