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期,我們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不擅長的科目,而且總是抱持著只要反覆練習就一定會進步的想法,但再怎麼反覆練習,得到的回饋就是比其他科目來的少,自己就會不禁想著,我可能就是在這方面欠缺天分,像是「我就是理科生,不擅長背書」、「我是文組,我數學就是不好」等想法。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刻意練習這本書就打破我們以往的認知,作者認為決定人們成功的關鍵不是天賦,而是刻意練習。
所謂的刻意練習,簡單來說就是有目標、系統的進行練習,模仿並想辦法重現專家的成果;以想精進寫作的技巧為例子來說,練習寫作的過程中,透過參考或者模仿成功人士或者有名作家的文章,將文章中的字句當作重點,並根據這些重點當作提示進行寫作,盡可能重現文章中的內容或是主題,透過模仿寫作的過程,建立文章的寫作邏輯與架構,強迫自己組織文章、寫作的能力,讓自己的寫作能力獲得進步。
建立心智表徵
所謂的心智表徵是一種心智結構,是一種概念、資訊或者一種接觸到腦海中就能夠浮現出鮮明印象的具體、抽象的事物 ,簡單來說就是建立一套操作運用的模式,幫助我們針對不同情境作出相對應的回應。心智表徵的重要特色是「領域限定性」,代表它只適用於正在培養的技能,且人人都具備;但專家和普通人的心智表徵差異只是在於質跟量的不同,培養心智表徵就等於培養我們具備的能力。
而刻意練習的過程中,比起自己一人獨自摸索,直接求助於該領域的專家或是找一個老師會來的更有效果;找到好老師的主要目的在於,老師能夠引導你建立心智表徵,並針對需要改進的部分予以修正,或者提出合適有用的建議,訂定有階段的目標,將長期目標分割成各小目標並分階段達成,但絕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還是以「獨自練習」為主。
保持專注
除了找個好老師建立好心智表徵,維持高度的專注也是獲得最大效益的關鍵之一,聚焦於每個細節,不斷的修正錯誤、持續的練習,直到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習慣。
維持動機
除了前面說的條件,如何維持動機保持刻意練習也是一件重要的事,而具體的進步,有利於維持刻意練習的動機;不論是來自他人的激勵、達成目標的成就感、自我的激勵,這些都能讓持續的理由大於停止的理由。
初學者剛開始在學習一件新事物的過程中,最初的進步速度會很迅速,但隨著練習的時間越長,我們就會贏來所謂的高原期,意指我們在這個階段無法看到明顯、具體的進步。
進入高原期代表我們就無法再進步嗎?
如果你這麼想,那就代表你錯了,進入高原期並非是沒有才能或是練習不再有效果;而是需要接受新的做法、新的挑戰,促使自己做出改變,唯有如此才能突破自我的瓶頸,邁向新的階段,簡單來說就是「逼迫自己」,但只要一點點就好。
簡單來說,刻意練習就是脫離舒適圈,但又不要離開舒適圈太遠。
我們總認為,反覆練習一件事情就一定會進步,但令人驚訝的是,書中有提到當一個人的表現到達一個「可接受」的範圍後,我們就不會再進步了。
以跑步為例子來說,剛開始跑步時,只跑兩公里就已經喘不過氣來,但當你的身體逐漸適應這樣的距離之後,你就不會再覺得費力,甚至覺得很輕鬆,這時如果不增加距離,或者調整呼吸的節奏、步伐,每天只是重複相同的路線、相同的距離,那麼你的跑步表現就完全不會有所進步。
書中也以班傑明.富蘭克林的棋藝作為例子說明,他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熱愛西洋棋的人,但即使聰明絕頂的富蘭克林也並沒有因為花費數千小時下棋而成為一位西洋棋高手,這說明了如果不跨出舒適圈,將長期目標分割成小目標並分階段達成,只是以同相同的方式反覆練習,反而會停滯不前。
作者在書中說明並沒有證據能夠支持天賦會影響後天的成就,決定成功的關鍵就是刻意練習,定期檢視舊習慣,搭配刻意練習,脫離舒適圈。
這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代表我們都有無限的可能性,我們總以為天賦決定後天的成就,無形中就限制了自己的潛能,但刻意練習這本書卻推翻我們的認知,沒有天賦這回事,有的只有大量並持續投入練習的人,不論任何領域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