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州島的第三天,終於不趕飛機、不必健行,而是要搭船前往牛島。牛島位於濟州島東側,因形似「臥牛」而得名,面積在濟州道63座島嶼中排行第二。
至於哪個角度能找到「臥牛」的蹤跡?翻開歷史圖帖:濟州牧使李衡祥(이형상)1702年巡歷時,命令畫工金南吉(김남길)繪製《耽羅巡歷圖》(탐라순력도),其中一頁名為〈牛島點馬〉,畫作中島嶼還真像一頭背向濟州島、面朝東方的臥牛。
此外,透過標題中的「點馬」,可以看到牛島作為國營牧場的歷史,在1844年以前,除了管理、飼養馬匹的人員以外,島上無人居住。
抵達城山浦港後,才漸漸有了來到海島旅行的實感,因為濟州島與牛島之間船班很多,我們沒有進候船室,而是在購票後逕直搭上渡輪,開始了15分鐘的航程。
我站在甲板上,看著船尾留下的波浪濺出、散開、消失,剛覺得與城山日出峰的距離變遠了些,下牛木洞港就到了。
我們從下牛木洞港(最西側的港口)登島,乘車到黑沙灘(검멀레,牛島東南方的海水浴場),在道路、步道的交會處遇見可愛的驢子。
接著,開始攀登牛島峰,用攀登似乎有些誇張,因為牛島峰的海拔只有132公尺,是整個行程中最低的,站在步道口就能看到山頂的燈塔。
走著走著,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蜿蜒的步道上,兩種鋪面逕渭分明,雖然不知是為了防水、防滑,或其他目的而設計,但以體驗感來說:黑色的人造材質掀起時容易絆腳,所以我更喜歡褐色的草編鋪面,踏起來不會太軟而凹陷,也不會太硬而不適,走在上面時,似乎連腳步都更輕盈一些。
好不容易走到燈塔前,我拍下許願池中的石像和燈塔後,匆忙地原路折返,事後才發現集合時間弄錯了,根本不必著急。於是,我一邊悠閒地前往黑沙灘,一邊回想方才拍攝的石像,雖然不清楚它代表的涵義,不過從外觀來看:一雙大腳和飄揚的裙襬、長髮,似乎是在刻劃為生計勞動的濟州女子,她們在面對強風和石頭遍布的艱苦環境時,從不抱怨,而是抬頭挺胸、淡然一笑。
想著想著,腳下一滑,這才注意到沒有厚實的草編鋪面了,鞋底的防滑紋間滿是黑沙,像是在提醒我燈塔之行已經結束,要是不專注於眼前的風景、不走穩每一步,或許會從階梯小徑滾下去也說不定。
階梯的盡頭是個小販,周圍擺著幾盆叫不出名字的海鮮,我一邊想著可能的料理方式、一邊思忖空氣中為什麼沒有半點香氣。
「不會是現剖,然後沾醬生吃吧?」
這麼想著,已經有人走近小販,而我害怕地跑回上面,不敢再看。
「現在要做什麼呢?」想一起吃花生冰淇淋的朋友似乎還在牛島峰的半山腰,所以我又獨自走向北邊的岩岸,越靠近海的石縫間、越能找到漂亮的水窪,上次拍到這麼漂亮的藻綠與天藍,還是在蘭嶼的時候。
被朋友調侃不合群時,我們也買到了牛島名產──花生冰淇淋,滑順的冰淇淋搭配脆脆的花生碎和香氣,入口確實別有一番風味,唯一的遺憾大概是我不認得花生田,所以直到離島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路過了好吃的花生。
返程船班還要一會兒才來,所以我們在珊瑚海岸停留了10幾分鐘,欣賞著紅藻石構成的白沙和水深改變形成的漸層青色,除了「好美!」,也沒什麼想說的了。
返程時,我仍然站在甲板上,讓牛島目送我們離開,船尾浪間的水空色,沒有西濱白沙那麼令人印象深刻,它漸漸消逝變成深沉的海藍,我知道,城山浦港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