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財經專家游庭皓,最近在一次節目裡面提出了幾個他觀察到的數據。
這個背後的潛台詞是,不再依循傳統以知識換取財富的管道,暴力潛伏者年輕化,使用社群媒體的方式高調宣揚八九文化,以及非一般性管道的快速累積財富。
當金錢貨幣成為人生與社會價值的唯一標準,加上國家採用資本主義為國家發展的基本原則,貧富差距擴大,已經是無法規避的未來方向,以當前美國的學運為例,反猶只是群眾憤怒的出口,背後的因素或許貧富差距擴大也是原因之一。
再者,若二八法則是統計學裡面的一種廣義的社會規則。用更寬鬆的語意來解釋,社會上多數的資源,一定會被少數人所掌控。假設社會的中短期發展方向不可改變,那麼個人只能依賴自己,去盡量靠近那兩成的資源掌控者。至於怎麼讓自己過得好? 我的淺見是,有兩種可能方向。
第一個方向是,改變自我的價值的判斷標準,或許這會讓某些人覺得有些阿Q,甚至某種程度等同與社會反其道而行。但是我反倒覺得這是一種釜底抽薪的解決方式。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問題的根源來自於價值的判斷只有一種標準-金錢。心理學也已經證明,財富增加帶來的快樂,當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就不會再成正比。再講白話一點就是,如果給你最愛吃的食物,當你吃到第N盤之後,滿足感可能就快速降低了。事實上這很符合經濟學上的邊際遞減效應。
金錢只使用在維持最低的生存物質所需就好,把精力花在讓自我能夠源源不絕的產生精神滿足的事物,一般來說這與創造或者是思維有關。譬如看一本好書,或者甚至是寫一本好書。在這個一切短影音、懶人包的時代,能夠看完一本書已經變成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但是要能夠吸收一本書的精華,我的經驗是至少得看兩遍。或者是發明新的食譜,或者新的甜點口味;更有甚者,專注在畫畫或雕塑。或者成為YouTuber,製作影片也是一種創造。讓自己的精神依靠,放在非物質的事情上。不論是創作哪一類的事物,都要留下影像或文字的紀錄,只要持之以恆的創造,將來都會成為有價值的內容。
以上種種就是從根本上改變價值判斷的標準,根據我自己的經驗,看一本好書的精神滿足可以持續好幾個月,但是吃一頓大餐的滿足只能持續幾個小時,就經濟效益來說,這期間的差異,可不是以道里計。
第二個方向,當然也就是不免俗的參與到資本主義的遊戲當中。如果你有房產,可以成為包租公,或者你是個生意人,已經有一些生意在運作中,那麼接下來的內容你可以先跳過。對於一般小資族來說,金融相關市場可能是最有機會讓我們可以跟著資本大潮,往前推進的少數方式之一。
而一開始最重要的改變就是思維。
以我自己來說,大約五年前算是真正的開始想把股市交易當成是自己的專職,除了本身就喜歡在龐大資料中挖寶的喜好,還有一部分可能是想要短期致富的心態。這期間隨著股海沉浮,兩度在信心與實作上受到重度打擊,雖然不至於畢業,但是也萌生退意。這期間不計算看盤的時間,每天也要花費數個小時做功課,其實跟上班族所花費的時間是不相上下的。這些最終都可能變成沉沒成本。直至今天,我仍然覺得自己功夫還不到位,還在持續的累積經驗。
巴菲特曾經說過,願意接受時間複利成為朋友的人很少。我現在能接受,也能理解這句話的背後含意了。能夠找到會有較大複利的事物已經不多,還要能夠接受時間成為朋友的恐怕更少了。
希望你也能找到自己的複利朋友。